【性味歸經】
甘,溫。入脾、胃經。
【成分】
每100克鮮大棗內含水分73.4克、蛋白質1.2克、脂肪0.2克、糖23.2克、熱量414.5千焦、粗纖維1.6克、鈣14毫克、磷23毫克、鐵0.5毫克、維生素A 0.01毫克、維生素B10.06毫克、維生素B20.04毫克、煙酸0.6毫克、維生素C 540毫克、維生素B6150微克。
大棗內還含維生素E、P、棗酸、黏液質、山渣酸、鞣質酸、穀甾醇、磷脂、環磷酸、腺苷、苯甲醇糖苷、柚配質(糖苷等多種化合物)和銅、硒、錳、鋅等微量元素。
【功用主治】
(1)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衛、解藥毒。治胃虛食少,脾弱便溏、氣血津液不足、營衛不和、心悸怔忡、婦人髒燥。
(2)大棗內含有多種美容功能因子,能使麵色紅潤、保持豐滿,還能祛斑除皺、延緩衰老。
【文獻摘要】
(1)《開寶本草》:“仲思棗,補虛益氣,潤五髒,去痰嗽冷。久服令人肥健,好顏色,神仙不饑。”
(2)《本草再新》:“補中益氣,滋腎暖胃,治陰虛。”
(3)《藥品化義》:“養血補肝。”
(4)《食物本草全纂》:“久服輕身延年,補中益氣,堅誌強力,除煩悶,潤心肺,止咳,補五髒,治虛損。”
(5)《用藥法象》:“調營衛,生津液。”
【美容的功能因子及其作用】
(1)每100克大棗內含維生素C 540毫克之多,為柑橘的8~17倍、香蕉的50~100倍、鴨梨的75~150倍、蘋果的50倍以上,有“活維生素丸”之稱。維生素C是強抗氧化劑,能有效地清除體內有害的自由基,抑製過氧化脂質和脂褐素的形成,從而延緩細胞衰老、促進細胞代謝、恢複細胞活力,既能滋潤肌膚、增加皮膚彈性,又能起到淡化或清除皮膚色素沉著、祛除黃褐斑、壽斑、雀斑的作用。
(2)大棗內所含的黃酮類、維生素E、微量元素硒,亦均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能消除自由基,減少細胞內脂褐素的蓄積,可消除麵部黑色素的沉著,並改善皮膚彈性減少或消除麵部皺紋。
(3)大棗內所含的甾醇,對皮膚有很好的滲透性,可以保持皮膚表麵的水分,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抑製皮膚炎症,可防止日曬紅斑及皮膚老化,還有生發烏發等功能。
(4)大棗內所含的銅,能維護皮膚和毛發正常的顏色和結構。
(5)大棗內所含的維生素B6,又稱抗皮炎素,能防止眼及鼻兩側脂溢性皮炎和肌肉萎縮。維生素B6為使化妝品具有治斑禿功能所必需的有效成分之一。
(6)大棗內所含的鐵,能增強造血功能;所含的錳,能參與造血機能。皮膚從充足的血液中得到所需的營養而紅潤,毛發也因此能正常生長。
(7)大棗內所含的煙酸,能防止日光性皮炎及其所致的皮膚粗糙、增厚。
(8)大棗內所含的磷脂,具有良好的乳化特性,因而能降低血液的黏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供氧循環,延長紅細胞生存時間並增強造血功能。血液的增加和血液循環的加強,皮膚得到了充分的營養,而使人麵色紅潤、肌肉豐實、生發烏發、容顏常駐。
(9)大棗內所含的鋅,參與了多種酶的合成,有利於體內物質代謝的正常進行,而促進生長發育和組織再生。鋅對皮膚濕疹、痤瘡等疾患,還有很好的療效。
水果的美容抗衰老作用,與其抗氧化的活性呈正相關。在天津環境醫學研究所對30種水果的抗氧化活性從大到小的排行榜上,大棗名列第2位。
大棗具有補中益氣(《本草從新》)和養血補肝(《藥品化義》)的雙重功用。接中醫理論,氣血充盈,則麵色紅潤、肌肉豐實、皮毛潤澤、容顏常駐。
【用法用量】
(1)藥用:10~15克,煎湯或搗爛作丸,內服。
(2)食用:鮮者生食;幹者煎煮或製成膏、脯、糕點食用。
【美容食譜】
(1)鮮棗生食。
(2)大棗5枚、生薑5片、蓮子20克,水煎食。
(3)將大棗(去核)250克和黃豆500克,加水燒開後用文火煮至濃稠,每日早、晚各食3~5匙。
(4)將大棗和米共煮成粥。
(5)將大棗去核作餡,做成饅頭、湯圓或糕點食用。名聞中外的蘇州麻餅,其餅餡就是用上等大棗製成的棗泥。
(6)每晚堅持煮食50克紅棗和雞蛋1隻(此食譜可治脫發,一年後還可長出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