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交通運輸業發展狀況(1 / 1)

建國初期,西部總共有1189公裏的鐵路,占全國當時通車裏程的5.5%,其中在西北除陝西有610公裏、甘肅有52公裏鐵路外,青、寧、新3省區沒有一寸鐵路;公路通車裏程僅有1.26萬公裏,民用航線僅有0.47萬公裏,內河航線僅有0.4萬公裏。交通運輸工具數量少、質量差,整個西北地區僅有蒸汽機車90多台,各種牌號進口汽車還不到4000輛,小型民航機7架,內河航運僅靠木帆船、羊皮筏子等原始工具,廣大農村全憑人力、畜力進行運輸。西南地區亦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之說,整個西部地區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運輸網,隻有少量鐵路和公路聯結區內中心城市,大部分地區實際上處於與世隔絕或半隔絕的狀態,現代交通運輸業基本上處在萌芽階段。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就十分重視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以大規模的鐵路建設拉開了西部地區經濟建設高潮的序幕。“一五”、“二五”時期的第一次建設高潮,就是從修複隴海鐵路寶(雞)天(水)段、建成天蘭(州)鐵路開始的。其後,60年代初,國家在西部地區先後建成了寶成(都)、包(頭)蘭、蘭青(西寧)、蘭新(新疆烏魯木齊)等鐵路幹線,其中寶成線是我國建成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這些幹線建成大大改變了西部地區交通閉塞的落後麵貌,為生產力布局由東向西漸進展開奠定了基礎。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是西南,交通運輸建設也是國家的投資重點。這一時期在西南修築了川黔、成昆、貴昆、襄渝、湘黔等幾條重要鐵路幹線。西北地區的陽(平關)安(康)、西(安)韓(城)鐵路也相繼在70年代建成,其中陽安線還是我國建成的第二條電氣化鐵路。它們分別開辟了西北地區通向西南、中南和華北的新通道。在這兩次經濟建設高潮中,西部地區的公路和民航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青藏、康藏等公路相繼建成,從而形成了以鐵路為主幹,以西安、成都、昆明、蘭州、烏魯木齊為中心的綜合運輸網絡。與此同時,交通運輸工具的擁有量和質量水平也有了大幅度增加和提高,顯著地提高了運輸能力,大大促進了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