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星際之門(1 / 2)

地球--人類文明的搖籃,隨著人類的發展,這個過度膨脹的世界越來越無法承受人類造成的負擔,環境汙染、氣候變化、資源匱乏時刻纏繞著人類國家。當人類迷惑於麵前的困難時開始互相兵戈相向,很快幾百個國家分別並入三個地域性聯邦組織:北美聯邦、歐盟和亞非合作組織,在他們發現不能打破實力均衡時,各國紛紛把目光投放到地球之外。

浩瀚的宇宙一直以來都吸引著人類的目光,當人類罄盡精力在宇宙中尋找賴以生存的資源的時候,2200年人類終於獲得巨大突破,發明了大規模移民的航天技術和真空製造技術,隨後機械學、工程學、導航學、空間艦船指揮學、生物學等科學再次蓬勃發展起來,隨著對行星帶的礦石業以及真空製造業的不斷發展,星際航行對人類變得越來越有利可圖。2370年,人類的根據地遍布了太陽係所有的行星和衛星。

人類文明進步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息……僅僅平靜了10年的時間,2380年,恒星係間曾經無法逾越以光年為單位的距離被曲線躍進技術徹底改變,科學家利用引力耦合負能量,跳躍門建立了太空兩點間的穩定蟲洞,使得二者間的瞬間移動成為可能,空間躍遷技術和艦載躍遷裝備使得宇宙航行變的普及和簡便。伴隨著地球經濟的不斷繁榮,人類在太空的觸角也逐漸伸向宇宙更深處。當然,前提是目的地也必須同時建立對應的跳躍門。無論如何,這一切不可避免地,人類對其他恒星係太空擴張的時代已經全麵開啟。

接下來引起巨大變化是空間彎曲技術的進步。最開始,短距離的跳躍隻能讓人們在恒星係內部自由航行,而隨後的重大突破使得人們能夠不再依靠跳躍門,在星係間自由遊走。這種飛速發展大大推進了人類擴張的步伐,他們很快在數百個星係裏以及幾十個已經發展得頗具規模的殖民地建立了根據地。而有趣的是,自此以後,擴張的腳步由於積重難返的官僚作風而變得極度緩慢。幾乎所有的恒星係在真正殖民化之前都被收購或者租賃——這使得人們在新世界開始新生活的夙願變得遙不可及。

伴隨著人類的腳步,就如同原始社會人類的發展步伐一樣,各個冷酷無情的軍團也逐漸發展起來,保護各國在不同星係的利益和保護航線的安全,把他們的觸角延伸到星際之門能夠到達的每一個角落,當星際之門無法再承受他們時各個軍團又開始倒戈想向,3350年第一次宇宙大戰爆發。這場人類曆史上最慘烈的戰爭一直延續了幾個世紀,幾乎所有的星球都經曆了無數的戰火,在造成巨大的破壞的同時,人類的軍事技術獲得的重大發展,新材料工程和艦船製造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正如一切轉機一樣,來得那麼突然,令人意想不到轉折點終於出現了。3600年,人們在位於船底星座的老人星附近發現了一個天然的蟲洞。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個重大發現,雖然天然蟲洞的存在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但科學家們一直未能證實它的存在。曆史上第一艘進入蟲洞的改裝探測船“新五月花號”很快載著勇敢的先驅們平安返回,他們在一瞬間穿越宇宙來到一個從未到達過的新星係,蟲洞穩定地連接著一個巨大未知星係的恒星係統。這個區域可能離我們的銀河係相距遙遠,是一個人類從未探知的平行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