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亮劍西沙(1 / 3)

1、激戰前夕

西沙群島自漢武帝時代起就是中國的領土,各朝各代均加以開發經營,自宋代後還派遣水師定期巡視。群島由相距42海裏的宣德、永樂兩個島群組成,總麵積約10平方公裏。其中宣德群島的永興島麵積最大,為西沙的主島。永樂群島由珊瑚島、甘泉島、金銀島、琛航島、廣金島、晉卿島、全富島、鴨公島環繞成一個馬蹄形的礁盤,礁盤環繞著一個方圓100平方公裏的瀉湖。

在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領土歸屬問題上,台灣當局從來都是毫不含糊地宣稱是“中華民國”領土的一部分。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派出“中業”號、“永興”號、“太平”號、“中建”號四艘軍艦,由指揮官林則徐侄孫林遵、姚汝鈺率領前往西沙、南沙接收被日本和法國占領的群島。

“中業”號

“永興”號

“太平”號

“中建”號

並以“永興”號命名西沙群島的“永興島”,“太平”號命名南沙群島,林遵後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第一副司令。此後,國民政府對西沙和南沙實行有效管理,國民黨政權敗退台灣後,駐守南沙及西沙的國軍也在1950年撤離。1956年,“中華民國”軍隊再次巡察南沙群島,並在太平島、南威島、西月島重豎石碑、舉行升旗禮,並將其改編為“南沙守備區”,改派海軍陸戰隊守備太平島。

1954年的奠邊府戰役以後,法國的勢力被逐出,被其占據的珊瑚島又落入南越政府之手。1959年2月22日,南越海軍HQ225號炮艇侵入西沙,使用武力劫走中國漁船5艘,漁民69人。為維護西沙主權,中國政府決定由海軍南海艦隊組織西沙巡邏編隊,1959年3月17日,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榆林基地政委袁意奮、快艇11支隊支隊長王發明率南寧號護衛艦172艦和瀘州號獵潛艇153艇首次赴西沙宣德海區巡邏。

1973年1月,美國決定從越戰泥潭中抽身,從越南撤軍,將大量的艦艇交給早就覬覦南中國海諸島西沙群島的南越政府,南越海軍實力陡然暴漲,自認為海軍力量已經躋身世界前十,狂妄地認為人其海軍實力已超過中國。趁著中國國內處於文革,政局混亂,敢於挑釁冒險入侵。從1973年8月份開始,南越軍艦在西沙海域不斷地驅趕、衝撞和抓捕中國漁民,非法侵占了中國南沙、西沙群島的6個島嶼之後。

1973年,中國國內正在進行“批當代大儒”運動,因1969年珍寶島戰後緊張的中蘇邊境全線對峙,牽製了中國主要兵力。南海艦隊主要護衛艦嚴重失修無一可用,隻有2艘掃雷艦、4艘獵潛艇等輕型艦艇可以出動。總噸位不到2000噸,實力不及南越海軍的1/3。9月,南越阮文紹政權趁機悍然宣布,將中國南沙群島中的南威、太平等11個島嶼,劃歸其福綏省管轄。

1974年1月11日,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重申“南沙、西沙、中沙和東沙群島都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這些島嶼具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南越當局置若罔聞,毫無收斂入侵行徑。更是把西沙群島劃到自己的版圖內。南越軍艦在西沙永樂島海域活動更加頻繁,並將登島部隊北調峴港,欲侵占整個西沙群島。15日,南越海軍16號“李常傑”艦和5號“陳平重”艦兩艘驅逐艦與中國漁船對峙,並炮擊甘泉島上的中國國旗。17日,南越軍隊登陸金銀島,又強占甘泉島。“李常傑”艦“陳平重”艦

1月15日10時,南越海軍的16號驅逐艦16號“李常傑”艦侵入西沙的永樂環礁海域,並於13點50分,向中國漁民的捕撈作業基地甘泉島炮擊10發,公然摧毀中國國旗。企圖登上正在永樂環礁正常作業的廣東白馬井水產公司南漁402、407號漁輪,中國漁工作針鋒相對鬥爭。

16日8時許,南越16號“李常傑”艦派出15名士兵,駕小艇,侵占了西沙永樂群島的金銀島。14時,總參命令南海艦隊立即派出2艘獵潛艇到永興島待命。19時37分,獵潛艇73大隊27l、274獵潛艇搭載陸軍131師1個步兵排以及7卡車的戰備物資,由榆林基地起航,於17日10時30分到達永興島,執行對西沙的巡邏任務。“陳慶瑜”艦

17日,越海軍又增派4號驅逐艦“陳慶瑜”艦和16號“李常傑”艦會合,14時20分,兩艦27名士兵駕兩艘小艇,侵占了甘泉島,強行驅趕島上晾曬海參的中國漁工。15時15分,271編隊加上西沙武裝部1個民兵排奉命從永興島起航,開赴永樂環礁保護中國漁輪安全生產。於17時49分從琛航島和晉卿島之間進入永樂環礁海區,正值氣焰器張的南越驅逐艦16號“李常傑”艦和4號“陳慶瑜”艦兩艦在甘泉島附近攔截中國漁輪。對此我271、274兩艘獵潛艇立即向對方發出警告,迫使其最後轉向離去。

我271編隊獵潛艇晉卿島琛航島廣金島

麵對南越的入侵,中國海軍南海艦隊奉命派魏鳴森和王克強,當夜率領由兩艘獵潛艇271號和274號組成的271編隊,運載步兵和民兵2個排,於18日晚上趕到永樂群島,並將海南軍區4個武裝民兵排送上晉卿、琛航、廣金三島,構築工事,進行護漁和補給,準備固守。中國海軍永樂環礁8個主要島嶼中,南越盤踞著西邊的珊瑚、甘泉、金銀3島,南越海軍艦隊停泊在珊瑚島錨地;中國占有東邊的琛航、晉卿、廣金3島,雙方相距約9海裏繼續對峙。

18日,琛航島捕魚的漁民繼續堅持生產,南越海軍又增派5號驅逐艦“陳平重”艦至永樂環礁,3艘南越驅逐艦在瀉湖中對南漁402、407號漁輪施行堵截圍追,兩艘漁輪毫不畏懼,與敵周旋。中國海軍艦艇再次發出警告,敵艦隨即逸去。

中央軍委指令南海艦隊增派獵潛艇74大隊281、282號獵潛艇駛抵永興島待命。2時45分,281編隊隨即從榆林緊急起航,12時20分駛抵永興島。

7時35分,為西沙運送淡水和給養的掃雷艦10大隊396、389號艦於18日從榆林起航,22時30分駛抵晉卿島錨地與271編隊會合。

14時21分,廣州軍區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命海航8師22團出動雙機飛抵永樂群礁上空實施偵察巡邏,以配合艦艇部隊行動。各艦艇編隊隨時保持高度的戒備,在與南越海軍進行說理鬥爭的同時,若對方敢於發動突然攻擊,則應立即給予自衛反擊。

南越方麵也在加緊部署,22時30分又增派護航炮艦10號“怒濤”艦趕到永樂環礁海域,與先期入侵的3艘驅逐艦會合。侵入永樂海域,至此南越入侵軍艦已達4艘。針對這一敵情,1月19日5時,南海艦隊指示海上編隊做好作戰準備,堅決還擊。

南越海軍方麵有3艘驅逐艦和1艘炮艦,大的為1770噸,小的也有650噸,總噸位為6000多噸,艦上共裝有127毫米以下口徑火炮50門。而我海軍艦艇編隊的4艘艦艇,最大的才570噸,比對方最小的還少80噸,而小的隻的300噸,總噸位加起來隻不過1760噸,還不足對方最大的一艘艦隻的噸位,此外,我方4艘艦艇僅裝備有85毫米以下口徑火炮16門,其中大部分還是雙管小口徑火炮,裝備實力懸殊極大。南越海軍以為自己的實力在世界前十名之內,認定中國戰機由於航程太近無法支援西沙,認為裝備最差的南海艦隊不堪一擊。

1974年1月18日,台北當局曾於鄭重聲明:“中華民國”是南沙、西沙等群島的唯一享有合法主權的“國家”,其主權不容置疑。此後,國民黨黨報《中央日報》連續報道了“中共與越軍西沙群島發生海陸戰鬥”的戰況,報道一改過去攻擊的基調,以申明立場。

2、西沙之戰

1974年1月19日,南越阮文紹政權,悍然下令艦隊入侵我西沙諸島,派出一艘驅逐艦和三艘護衛艦侵入西沙永樂群島海域。

淩晨5時許,南越海軍趁黎明前黑暗,HQ10“怒濤”艦護航艦、HQ16“李常傑”艦驅逐艦從珊瑚島錨地起錨,由廣金島西北向中國巡邏艦艇接近。HQ55號“陳平重”艦驅逐艦率HQ44號“陳慶瑜”艦由金銀島以南向琛航、廣金兩島接近,率先拉開了海戰態勢。10號與16號兩艦進入瀉湖,向羚羊礁以南的外海晉卿島錨地接近。吸引中國海軍編隊兵力,兩艦則從金銀島以南外海向琛航、廣金兩島迂回,準備派兵搶占中國軍民駐守的琛航、廣金等島嶼。

當時南越海軍發現中國隻有4條小艇,立即兵分兩路占據有利的外線,展開戰鬥隊形。4號“陳慶瑜”艦的艦長武友山所恃兵力占據優勢,想采用“速戰速決”的策略結束戰鬥命令“打響了第一槍”。

接著10號“怒濤”艦和16號“李常傑”艦由廣金島西北向中國艦艇接近。中國南海艦隊司令張元培立即命令:396、389兩艘掃雷艦進至廣金島西北海麵,攔截敵16號“李常傑”艦和10號“怒濤”艦艦;271、274艇編隊進至廣金島東南海麵,監視4號“陳慶瑜”艦、5號“陳平重”艦。

16號“李常傑”艦開足馬力,徑直衝向中國396編隊。張元培要求前線:一定要堅持先禮後兵,後發製人,我全體官兵在任何情況下決不先開第一炮

6時35分,中國海軍編隊察覺南越艦隊的企圖,立即發出戰鬥警報,緊急起錨。中國海軍4艘艦艇全速西駛,掃雷艦389、396號將南越海軍10、16號艦攔阻於廣金島西北海麵,396編隊與之對峙。獵潛艇271、274號進至琛航島東南海域,分割南越4、5號艦艇,並與之對峙。而後271編隊從晉卿航道出瀉湖,進至琛航島東南海域,支援守島中國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