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請愛護我們的地球(1 / 3)

地球是太陽係中唯一一個存在著生命的星球,而與生命息息相關的就是地球上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的優劣決定了生物的生存與發展狀況,也決定了人類的生活質量。然而,人類的生產生活破壞了太多原本優越的生態環境,美麗的地球變得千瘡百孔:白色汙染、沙塵暴、厄爾尼諾現象……為了明天的美好,關注生態環境、愛護地球家園,已成為我們每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生物圈指的是什麼?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命誕生和生存的空間。它究竟有多大呢?生物圈包括了地表上下25~34千米內的區域,包括大氣圈的下層,岩石圈的上層,整個土壤圈和水圈。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層的交界處,這裏是生物圈的核心。

什麼是生態係統?

在一片森林中,鬆鼠吃鬆子,黃鼠狼吃鬆鼠,紫貂吃黃鼠狼,狗熊和老虎又以紫貂為食物。如果砍掉鬆樹,就不會有鬆子,鬆鼠、黃鼠狼、紫貂、老虎等動物也就無法再生存下去了。由此可見,動物與植物之間的關係是一環扣一環,互相製約的。它們在森林中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綜合體,這個綜合體就叫做生態係統。

怎樣才算生態平衡呢?

為了保護鹿,人把狼消滅了。但是,鹿由於沒有狼的追趕,危機感消失,就得了很多病,時間長了,數量就越來越少。後來,人重新買了狼放進森林。這一來,鹿為了生存,就得拚命地跑,鹿群就又壯大起來。其實狼和鹿的這種互相依存的關係正是生態係統是否平衡的一例。隻有保持生態平衡,世界才能正常運轉。

什麼是生產者?

看了這個題目,也許你會認為,生產者不就是生產東西的人嘛。其實,大自然中的生產者,主要指的是綠色植物。它們能夠把太陽光轉變成為葡萄糖、澱粉、脂肪和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儲藏在自己體內,並作為食物來源提供給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很神奇吧!

什麼是分解者?

除了生產者,在大自然中,還有一些具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它們可以把動植物的糞便和死亡後的屍體進行分解,產生能被生產者重新利用的物質。分解者和生產者之間也是有區別的,它不能像生產者那樣,可以利用太陽光合成營養成分。

什麼是消費者?

注意了,這個“消費者”和我們平常說的那個買東西的“消費者”的意思是不一樣的哦。我們現在說的“消費者”,指的是自然界中的各種動物,它們和分解者一樣不能直接利用太陽光,而需要生產者直接提供食物。生態係統中的消費者,分為一級消費者,即食草動物;次級消費者,即食肉動物和多級消費者三種。我們人類也是其中之一。

什麼是環境汙染?

在現在的很多大城市,滾滾的濃煙飛上天空,空氣變得很髒,味道難聞;許多汙水排進河流,魚蝦喝了這種水都慢慢死掉了。在農村,農田裏施用了太多化肥和農藥,土壤變得又酸又硬,莊稼很難生長……這些都是環境汙染。環境汙染有的是自然因素引起的,但絕大多數都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不注意保護環境造成的。

大氣汙染是怎麼回事?

在人類生活中,工廠排放的廢氣、汽車排放的尾氣都會造成空氣汙染,一些有害氣體已經對人類的生存造成危害。酸雨、臭氧空洞、厄爾尼諾現象就是大氣被汙染產生的惡果。更為嚴重的是,排放的汙染物還在大氣環境中發生化學反應,使更多的汙染物生成,形成二次汙染。

“溫室效應”是怎麼回事?

我們居住的地球可算是個“大溫室”,它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透光和隔熱。二氧化碳就像溫室中的玻璃和塑料薄膜,陽光可以射進,但熱量卻散發不出去。這種作用被稱為“溫室效應”,它可以使地表的氣溫升高,全球變暖,冰雪融化,海平麵上升,使地勢較低的沿海城市麵臨被淹沒的危險。

為什麼天上會下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