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笨生活,快樂活(1 / 1)

範澤木常常聽我的同事講起她的父親。因她不厭其煩地講述,我得以在腦海裏形成她父親的立體形象。

年輕時,他是小學教師。當時,他的月薪是30元,但他把大部分工資拿來資助上不起學的孩子。那個年代,鄉下鮮有孩子閱讀的書籍,他便省下生活費,給孩子們買書。有一年放寒假,他的口袋裏僅留有回家的車票錢,但臨走前看到一個赤著腳的孩子,毅然為孩子買了雙鞋。結果,他沒錢回家,隻能在雪天步行回家——那是整整兩百公裏路。

回家後,他妻子罵了他一頓,說這世上最傻的恐怕就是他了。他一聲不吭,吃了飯便上床睡覺了。

幾年後,他收到一名學生的信。學生在信裏談了自己高考屢考未中的無奈與沮喪。他便回信鼓勵他,幾乎每周一封。到第二年,他竟然跑到學生家,陪學生一起複習功課。很難說是什麼原因,那名學生居然考上了大學。

後來,那名學生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對他如同親人,隔三岔五地來看望他,有時拎著新鮮的蔬菜,有時拿著精心挑選的禮物,有時什麼也不拿,單純與他聊聊天。很多人都羨慕他有這麼懂得感恩的學生,隻有那名學生知道,自己所回報的不過爾爾。

他退休之後的生活可謂豐富多彩,時常有學生來陪他拉二胡、畫畫、下棋、聊天。有時他在街上碰到賣菜的學生,菜籃裏便會多出一捆菜;有時碰到賣水果的學生,懷裏會多出幾個水果。

事實上,他當年根本不曾期待過這樣的場景。當年拿工資資助學生時,他想,自己餓不死就好,孩子不上學,那可是一輩子的事。當年拿車票錢給孩子買鞋子時,他想,走路回家沒關係,至少自己穿著溫暖的鞋子。

我的同事說,她父親一輩子都很樂觀,幾乎沒有憂愁的時候。有一次他到菜園裏施肥,有人偷喝了家裏的酒,他說喝就喝吧,有人喜歡喝自家的酒是好事。買東西時被賣家坑了錢,他說坑就坑吧,人家賺錢也不容易。

我想,這就是他的“傻”。然而我認為,這種“傻”是一種境界,是一種不計付出、看透一切的豁達與淡然,是一種“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超凡與脫俗。事實上,善出者善返,福往者福來。心夠寬,才能裝下更多快樂。

笨生活,快樂活。路勇先生的這本新書,讓我明白的不僅是人生哲學,更懂得一份寶貴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