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胡耀邦同誌視察隴南(1)(1 / 3)

隴南是甘肅南部的一個山區。

七千年前,這裏就有先民生息。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始設武都郡。以後,郡、州、專區,沿革延續。1985年,由原來的武都地區改為隴南地區。全區轄武都、文縣、成縣、康縣、宕昌、西和、禮縣、徽縣、兩當等9個縣,240個鄉鎮,麵積27338平方公裏,223.75萬人。地域偏僻,曆史悠久,經濟落後,人民生活比較困難。

有史以來,曆代帝王將相無一涉足於此。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有一個中央部級以上領導到過這個地方。然而,就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50周年的日子裏,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重訪長征路,風塵仆仆地視察了隴南山區。

當時,我任中共隴南地委副書記,有幸參與接待工作,及時記錄了這一激動人心,並將千古流傳的情景。

胡耀邦同誌視察隴南的行程:1985年10月3日,在結束對川西北高原的視察後,取道四川省南坪縣,進入隴南山區。上午11時到文縣,顧不上休息就與地、縣負責同誌座談,並題詞、合影。下午1時離開文縣,5時20分到達武都,即與地、縣負責同誌座談。晚飯後,派秘書鄭必堅和新華社副社長郭超仁到武都縣城郊鄉灰崖子村對兩戶農民進行生產、生活調查。4日上午7點30分,在地委題詞。隨後,在地委中院與地委、行署及各縣負責同誌和工作人員分別合影,接著在小餐廳與各縣委書記座談約半個小時。9時10分離開武都。11時到達康縣,一進門就開始座談。午飯後題詞、合影。中午1時離開康縣。3時50分至成縣拋沙鄉廣化村,耀邦同誌下車健步走向田間,同正在勞動的七八名群眾坐在地埂上,親切交談,噓寒問暖。返回村裏後興致勃勃地看了農民李小勤的家,並在院子裏同村幹部以及二三百名群眾討論群眾生活、農村經濟、幹部作風等問題,還詢問了教育情況,對站在旁邊的小學生楊滿平考問了幾個字。在廣化村停留了一個小時,5點多鍾才到成縣縣委。耀邦同誌不顧旅途勞累,即在縣委會議室與縣委負責同誌座談,直至晚飯時候。當晚,又派鄭必堅、郭超仁前往店村鄉大寨村訪問了王正嶽、張生海兩戶農民,並委托九局萬局長專程到廣化小學,給學校贈送了一台自鳴鍾。10月5日,早餐後合影、題詞。之後,乘車離開成縣赴天水機場,自天水乘專機回京。

胡耀邦同誌的隨行人員,有新華社副社長郭超仁,秘書鄭必堅,九局副局長萬經常、副處長康海群、警衛李漢平及四位參謀以及醫生、記者等16人。甘肅省前來陪同的人員,有省委副書記劉冰及秘書陸浩、省委秘書長崔國權、省政府副秘書長毛滌非、公安廳長田沛森等。隴南地區全程陪同的是地委書記張自強、行署專員王鳳鳴、地委秘書長何光第等。

胡耀邦同誌在視察中,作了許多重要指示。現依時間順序整理如下:

10月3日上午。胡耀邦同誌從四川南坪縣到文縣,在聽取了縣委書記龍映明的彙報後說:“還是要下決心種樹。有條件的地方,要采取機械種植的辦法,加快種草種樹的步伐。像你們這裏的山坡上,為什麼要栽樹?不可以點種嗎?你們縣的總麵積有740萬畝,好大的一塊地方嗬!全縣21萬人口,8萬個勞動力。太陸的山不算,能種樹的有420萬畝,一個勞動力平均50畝。一人一年點種10畝,5年就可以完成。”

接著,耀邦同誌念了《一個大有發展前途的開發公司》(《國內動態清樣》第2321期)。念完後,耀邦同誌把這個材料和他自己繪的“科學種植法”草圖交給了劉冰同誌,要求我們學習這個公司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