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智豬悖論——多付出並不多得(2 / 3)

他們的職場:

王根水在一家國企工作當經理,他是個“聰明”人,在單位也是遊刃有餘。他曾經說過:“從大學開始,我就不是最引入注目的學生。也從不會出風頭,隻是幫最能幹的同學做些輔助性的工作。如果工作出成績,受表揚少不了我;但是工作搞砸了,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我什麼都不需要承擔。”

王根水工作已經5年了,照樣奉行著做一隻偷懶的“小豬”等待著願意奔跑的大豬這樣的處世哲學。“我就納悶,身邊怎麼會有那麼多人下了班就嚷嚷著自己累?要是又累又沒加薪、升職,那隻能說明他自己不夠聰明!你看我從小職員當上經理,一直輕輕鬆鬆的,反正硬骨頭自有人會站出來啃。”

有人問他:“你這樣,硬骨頭讓別人啃,自己享受成果,難道別人不會有意見嗎?”

王根水嚴重閃過狡黠的一絲光,然後一臉神秘地說:“這就是秘訣了,要想保證總有人關鍵時刻肯拉你一把就得平時要善於投資,既要感情投資,也要其他的投資,不但跟同事搞好關係,讓他們覺得你們是哥們,關鍵時刻就會出於義氣幫你;而且還得和上司搞好關係,工作上經常彙報,私下裏經常聊天,這樣上司才會提拔你,就算你的團隊除了問題,上司也不會追究你的責任,隻會找那些具體做事人的責任。因為一個團隊中總有些人愛表現,那就給他們表現的機會,反正出了事,由他們頂著。如果碰上不愛表現的人,看不慣我,我會告訴他,我不是不想做,我是做不來呀!你想開掉我?對不起,我的朋友多,我和上司關係好,他們都會為我說話。”

在職場中,王根水就是那種所謂的“小豬”等著大豬去踩腳踏板,做什麼事都喜歡投機取,但是不管采取什麼策略,他還是贏家,正如上麵他所說的,他也有所付出,雖然不是具體的勞動,但是在等在收獲的過程中,他需要投入情感和時間以及更多大豬所不知的。

你的職場:

看來要想做一隻偷懶的小豬,等待收獲就要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首先,如果你願意做一隻“小豬”,不願意付出努力去啃硬骨頭,那麼你就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在人際上。你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同事去吃飯喝酒,花費心思去揣摩你的上司,並恰到好處的迎合討好你的上司。

其次,即便你不會努力工作,但是你需要平衡“大豬”的心態,否則時間長了,沒有哪個人甘願做大豬,讓你收獲。比如,王根水手下有個叫雷鵬的,比較吃苦耐勞,每次有什麼艱難的工作,他都願意加班加點的去想辦法,王根水部門的業績基本上大多是雷鵬的功勞,有時候,雷鵬也會心裏不平衡:“為什麼事情都是我做的,功勞都是經理的?”通常這個時候,王根水都會把雷鵬叫到辦公室,充分肯定雷鵬的功勞。平時,王根水也經常小恩小惠的,不是給雷鵬一包煙,就是送一些化妝品,說是自己愛人捎給雷鵬妻子的禮物。就是年底獎金,王根水也會私底下給雷鵬發一些額外的獎金。這樣的情況下,雷鵬可以說是心甘情願做“大豬”,用他自己的話就是“難得經理賞識自己,認可自己,再辛苦也值了!”

可見,有時候職場需要王根水這樣的“小豬”,至少他能夠讓那些願意奔跑的“大豬”願意奉獻自己最大的價值。

最後,做“小豬”不能依靠短時間的投機取巧,帶領一個團隊,不但要讓“大豬”心甘情願,還要充分了解團隊中每個人的優勢和劣勢,發揮團隊中每個人的力量才能輔助“大豬”一起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務,才能保持團隊的蒸蒸日上。

看來看去,做“大豬”固然辛苦,但“小豬”其實也並不輕鬆阿!雖然工作可以偷懶,少做一些,但私下裏,要花費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去編織、維護、權衡,否則在公司的地位便會發發可危。

費力的大豬更需要表現力

大豬工作一般都很賣命,能力也不會差,但是因為不會恰當的讓上司看到自己的工作,或者因為自己太過抱怨,掩蓋了自己的成就等等,總之不能夠恰當的表現自己成就,埋頭苦幹,出力不討好就是形容大豬的。

他們的職場:

曹斌可以說是智豬奔跑悖論中“大豬”的一個典型。每天他下班回家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四處打電話,都是向朋友訴苦:“我要瘋掉了,單位所有的工作都讓我一個人來做”“他們都我當成機器人了,連剛來不到一年的同事都開始指使我”最後,朋友都躲著他了。

曹斌在一家公司的發展部工作,每天不是這個工作還沒做完,就是另外幾項工作等著他去做,整天都沒有一個喘氣的機會,公司規模雖然不小,但是作為公司的一個重要部門,卻隻有5個人。而這5個人還分了3個等級:部門經理1人、經理助理1人、普通幹事3人。曹斌正好是經理助理,處於中間的一個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