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

(01 畫聖)

【ps: 此章多說介紹,各位看官可看此章也可不看。】

古代最為出色的畫家為唐寅,吳道子等多數人,其中更以吳道子最為有代表性,其被稱之為“畫聖”!

吳道子乃是唐朝名畫家,畫史尊稱吳生,因其深信黃老道學,後改名為“道玄”。被後世尊稱為“百代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早年孤貧喜歡作畫,未及弱冠便能“窮丹青之妙”。他是中國山水畫的祖師,被後人尊稱為“畫聖”,人物繪畫“冠絕於世”。後世將他的繪畫風格概括為“吳帶當風”。擅畫佛道人物,遠師南朝梁張僧繇,近學張孝師,筆跡磊落,勢狀雄峻,生動而有立體感。曾在長安、洛陽等地寺觀作佛道宗教壁畫三百餘間,情狀各不相同。落筆或自臂起,或從足先,均能不失尺度;寫佛像圓光、屋宇柱梁,或彎弓挺刃,不用圓規矩尺,一筆揮就。所繪人物,善用狀如蘭葉或蓴菜條之線條表現衣褶,使有飄舉之勢,人稱“吳帶當風,”又喜以焦墨勾線,略加淡彩設色,又稱“吳裝。”

他小時候就失去雙親,生活貧困,為了生計向民間畫工和雕匠學習,由於他刻苦好學,才華出眾,20歲時,就已經很有名氣。唐代皇帝把他召入宮中擔任宮廷畫師,為他改名道玄。成了禦用畫家的他,沒有皇帝的命令,不能擅自作畫。這樣,一方麵對他這樣一個平民意識很強的藝術家是一種約束和限製,另一方麵,他得到了最優厚的生活條件,不再到處流浪,可以施展自己的藝術才華。 吳道子性格豪爽,喜歡在酒醉時作畫。傳說他在描繪壁畫中佛頭頂上的圓光時,不用尺規,揮筆而成。在龍興寺作畫的時候,觀看者圍得水泄不通。他畫畫時速度很快,像一陣旋風,一氣嗬成。當時的都城長安是中國的文化中心,彙集了許多著名的文人和書畫家。吳道子經常和這些人在一起,相互促進、提高技藝。

吳道子少年時孤苦窮困,隨書法大家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未能成功。後發憤改攻繪畫,漸漸掌握了繪畫的妙法。由於他的刻苦好學,年未弱冠之時,已“窮丹青之妙”。

韋嗣立擢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逍遙公。這時吳道子在其屬下任小吏。他“好酒使氣,每欲揮毫,必須酣飲”。後來,又任瑕丘縣尉。約在開元初年,吳道子不再做官,開始“浪跡東洛”。由於他能“窮丹青之妙”,在畫壇上有些名氣,不久即被唐玄宗召到京都長安,入內供奉,充任內教博士,並命他“非有詔不得畫”。後官至“寧王友”。

吳道子入內供奉之後,多在宮中作畫,有時也隨從玄宗巡遊各地。一次,他隨駕去東都洛陽,會見了將軍裴旻和書法家張旭,三人各自表演了自己的絕技:裴旻善於舞劍,當即舞劍一曲;張旭長於草書,揮毫潑墨,作書壁;吳道子也奮筆作畫,“俄頃而就,有若神助”。洛陽士庶,一時大飽眼福,人們都高興地說:“一日之中,獲睹三絕”。後來,裴旻將軍居母喪,請吳道子於東都天宮寺畫神鬼像數壁,“以資冥助”。吳道子回答說:“廢畫已久,若將軍有意,為吾纏結,舞劍一曲,庶因猛勵,獲通幽靈。”裴旻聽了,遂脫去縗服,如平時裝束,走馬如飛,劍在手中“左旋右抽”,忽地將劍拋向高空,距地麵有數十丈,落地如電光下射。裴旻舉起劍鞘,不左不右,正好插入鞘內。觀者數千人,齊聲喝彩。吳道子看了裴旻的舞劍英姿,一時靈感大興,遂揮毫作畫,“颯然風起,為天下之壯觀”。這是吳道子一生的傑作,“得意無出於此”。

唐玄宗東封泰山的時候,吳道子陪同前往。事後還至潞州,車駕過金橋,禦路“曲折縈轉”。玄宗見數千裏間“旗鮮潔,羽衛整肅”,心中非常興奮,對左右侍從說:“張說言‘勒兵三十萬,旌旗千裏間,陝右上黨,至於太原’。真才子也。”左右皆呼萬歲。於是召來吳道子、韋無忝、陳閎等,命他們三人共同繪製《金橋圖》。陳閎主畫玄宗真容及所乘照夜白馬,韋無忝主畫狗馬、騾驢、牛羊等動物之類,而橋梁、山水、車輿、人物、草樹、雁鳥、器仗、帷幕等主題部分則由吳道子主畫。《金橋圖》繪成後,“時謂三絕”。

天寶年間的一天唐玄宗忽然想起蜀中嘉陵江山清水秀,妙趣橫生,遂命吳道子乘驛傳赴嘉陵江去寫生。到了嘉陵江,吳道子漫遊江上,縱目遠眺,此地好山好水,一幕一景地掠過,當時的體會與感受,便深深銘記在心上,並沒有繪製一張草圖。當吳道子遊覽了嘉陵江的山山水水之後回到長安,玄宗問他繪畫的情況時,他回答說:“臣無粉本,並記在心。”玄宗命他在大同殿壁上繪畫。吳道子不是將嘉陵江山水表麵羅列一番,而是把握住嘉陵江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引人入勝的境界,即把這一帶的山川壯麗優美與自然特色作了高度的概括,凝神揮筆一日而成,嘉陵江三百裏的旖旎風光躍然紙上,玄宗看了嘖嘖稱讚。在此之前,大畫家李將軍(思訓)擅長山水畫,也曾在大同殿壁上畫嘉陵江山水,雖然畫得也十分奇妙,但卻“數月方畢”,不如吳道玄畫得又快又好。因此,玄宗頗為感慨地說:“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玄一日之跡,皆極其妙也。”可見吳道子畫技高超,筆法嫻熟。吳道子不僅善於畫山水畫,畫動物也頗能傳神。他在大同殿上曾畫了五條龍,“麟甲飛動,每欲大雨,即生煙霧”,真是生龍活現。

吳道子尚健在。盧稜伽是吳道子的門生,“乾元初,於殿東西廊下畫行道高僧數堵”。後又在莊嚴寺三門繪畫,“銳思張開,頗臻其妙”。一天吳道子見了盧稜伽的繪畫,覺得他有很大的長進,酷似自己的筆法,於是驚歎說:“此子筆力,當時不及我,今乃類我。是子也,精爽盡於此矣。”由於盧稜伽竭盡全力,嘔心瀝血地繪畫,過了一個來月,即離開了人世。由此可知,乾元年間,吳道子已是年過古稀的老人了。至於以後吳道子的生平仕履,因史籍失載,也就無從考證了。

吳道子長於山水畫,他主畫的《金橋圖》令人拍手稱絕。在他獨自畫《嘉陵江山水三百裏圖》的過程中,其繪畫技藝更有所創新。唐人張彥遠高度評價說:“因寫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其書跡似薛少保。”陳懷瓘也稱讚“禽獸山水,台殿草木,皆神妙也,國朝第一”。

(02 吳道子)

丹青墨畫篇(02 吳道子)

自打經曆了幾年的尋寶淘金,我已然是對於華夏古代的文化產生了濃鬱的興趣。

唐詩宋詞,漢賦元曲,明清小說基本上是通通都大概得看了。

京劇戲,黃梅戲,皮影戲等等也不知不覺地喜歡上了。時而都會去北平的京劇戲院聽上一曲才肯罷休。

而琴棋書畫更為讓我興喜。古箏,圍棋,書法,丹青。

其中丹青最為使我興趣濃鬱。那一花一木中,蘊含的意味兒,實在讓人興奮不已。

其中畫聖吳道子的丹青更為使我喜愛,至此,也特地的去了解了一下有關吳道子的故事。

話說吳道子少年失去父母,隻好背井離鄉,出外謀生。一天傍晚,吳道子路經河北定州城外時,突然發現前麵有一座雄偉壯觀的寺院“柏林寺”,便走了進去。 吳道子邁進院內,他從大殿虛掩的門縫裏,看見油燈下一位年邁的老和尚正在殿牆上聚精會神地畫畫。吳道子很好奇,悄悄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站在老和尚身後看畫畫。老和尚一回頭,發現一個十來歲的男孩這麼出神看他畫壁畫,打心裏歡喜,便問吳道子:“孩子,你喜歡這幅畫嗎?”吳道子點了點頭。老和尚知道了他的身世後,撫摸著他的頭說:“你要願意學畫,就做我的徒弟吧。”吳道子聽了忙磕頭拜師。

這天,老和尚把吳道子領到後殿,指著雪白的牆壁說:“我想在這空壁上畫一幅《江海奔騰圖》,畫了多次都不像真水實浪。明天我帶你到各地江河湖海周遊三年,回來再畫它。”次日一大早,吳道子收拾好行李,就跟著老和尚出發了。走到哪裏,老和尚都叫吳道子練習畫水,開頭他還認真,時間一長,吳道子就覺得有些膩煩了,畫起來就不怎麼用功了。老和尚把他叫到身邊說:“吳道子呀,要想把江河湖海奔騰的氣勢畫出來,非下苦功不可,更要一個水珠、一朵浪花地畫。”說罷,老和尚打開隨身帶的木箱,吳道子一瞅怔住了:這滿滿一箱畫稿,沒一張是完整的,上麵全是一個小水珠、一朵浪花或一層水波!這時,吳道子才知道自己錯了。從此,他每天早起晚歸學畫水珠浪花,風天雨天,也打著傘到海邊觀望水波浪濤的變化。

光陰似箭,一晃三年過去了。吳道子畫水很有長進,得到師父的讚賞。萬沒料到,回寺的第二天,老和尚竟病倒在床了。吳道子跪在床前真誠地說:“師父,我願替您畫那幅《江海奔騰圖》。”老和尚見十五六歲的吳道子,竟說出這樣有誌氣的話,心中大喜,病也好了一半,當下就答應了。於是,吳道子便走進後殿畫起《江海奔騰圖》來。整整九個月,他不出殿堂,吃喝睡全在裏邊,精心構思壁畫。

深秋的一天,吳道子高興地跑出後殿,跪在老和尚麵前激動地說:“師父,我已把《江海奔騰圖》畫出來了!請您去觀看。”老和尚聽後,病竟然全好了!他沐浴更衣,領著全寺院的和尚一同去後殿觀賞。吳道子把後殿大門輕輕打開,隻見波濤洶湧,迎麵撲來!一位和尚大聲驚呼道:“不好啦,天河開口了!”眾和尚嚇得你擠我撞,爭著逃命。老和尚心裏有底,站在殿門口,看著撲麵而來的浪花仰天大笑,衝著吳道子說:“孩子,你畫的這幅《江海奔騰圖》成功啦!”從那以後,來柏林寺觀賞臨摹《江海奔騰圖》的文人畫師絡繹不絕。但吳道子並不驕傲,他更加刻苦地學畫,終於成為中國盛唐時期的“畫聖”。為了幫助徒弟積極進取,吳道子采用師傅的方法,將徒弟與自己歸為而一。

據說,在有一次,吳道子去訪問某僧人,欲討杯茶喝,但此僧對他不太禮貌。他很氣憤,即請來筆硯,迅即在僧房牆壁上畫了一頭驢,然後離去。不料一天晚上,他畫的驢變成了真驢,惱怒異常,滿屋地尥蹶子,把僧房的家具等物都給踐踏得亂七八糟,十分狼藉。這僧人知道是吳道子所畫的驢在作怪,隻好去懇求他,請他把壁上畫塗抹掉。以後則相安無事了。畫上的驢變成了真的,固然是一種神奇的傳說,但卻反映了吳道子畫動物具有傳神之筆。

……

翌年春月,花開柳飄,處處燕子歸來。

我從東北博物館走出來。

從中飽嚐了一回兒名畫,名書法。

“如今偶爾看看我國古時候的文化,也是一種享受啊,總比整天在藥店裏舒服多了。”

我伸了個懶腰。打著哈欠,自言自語起來。

東北的春天不比其他地,在春天,也依舊有些冷得讓人感覺哆嗦。

天色還早,看冉冉而升向天空正中央去的太陽,莫約還不到正午十二點。

在整個博物館內,竟不知不覺的過去了三四個小時。竟放佛是一眨眼就過去了一般。而現在出了博物館,也沒了事情可做,便去了藥店坐坐。

自從戀上了古典文化後,便很少再回藥店裏去了,基本上都是大麻在收店,時而大麻也會有事兒出去,也就導致了藥店如今經常性的關上門停業。

自打這幾年做起淘金的勾當後,每一次都算有不錯的收獲。拿去黑市賣,也能賺個幾萬幾十萬的。

再加上藥店平常也時不時有人來抓點中藥,也有正統的來錢路線。

也不愁吃穿,勉強還可過些日子。

(03 一幅《立馬圖》)

丹青墨畫篇(03 一幅《立馬圖》)

自從戀上了古典文化後,便很少再回藥店裏去了,基本上都是大麻在收店,時而大麻也會有事兒出去,也就導致了藥店如今經常性的關上門停業。

自打這幾年做起淘金的勾當後,每一次都算有不錯的收獲。拿去黑市賣,也能賺個幾萬幾十萬的。

再加上藥店平常也時不時有人來抓點中藥,也有正統的來錢路線。

也不愁吃穿,勉強還可過些日子。

待走到藥店門口,門是打開著的。想必大麻應該在店裏麵靜坐著,或躺著睡覺吧。

我踏步進了藥店裏,隻見瘦高瘦高的不胖正坐在一把檀木椅子上抬著頭看著從藥店走進來的我。

我看著不胖,有些驚訝,自打那一次與他一同出去尋找小麗過後,便有兩三年沒見到他了。

我和他寒暄了幾句,然後問他:“大麻呢?有沒有看到他人?噢,對了。怎麼了?不胖你有什麼事需要我們幫忙不?有事盡管說出來,如果我們能解決,一定幫你解決。”

不胖撓了撓頭說道:“大麻去幫我抓治點小病的藥去了。待會兒就來。咳咳,本來前幾年去找到小麗後,就準備與小麗在今年成婚了,可小麗他們所在的考古小組又在一次意外中,挖掘到了一個陵墓。那個陵墓據說是某個明朝的大富家人。小麗他們在其中就找到一副畫,我聽大麻常說你如今怎麼怎麼喜歡畫,便出手花了點小價錢將那幅畫買了來。這次來,除了抓點中藥外,還有就是給你提個醒兒,我和小麗就快結婚了,你兩也沒事趕快找個女朋友趕快結婚,不然我兒子女兒都幾歲了,你還是光棍那可就有趣了。”

說著,不胖從地上拿起一卷許長的紙張來,然後放在桌子上,打開來。

隻見那紙張上正是用墨水畫著的一幅丹青畫。

畫中是一幅馬,樣子栩栩如生!活龍活虎。

“這一次呢,最重要的還是將這幅從墓裏出土的畫送給你。反正我也看不懂這些。”不胖笑道。

“我擦,要不要那麼好?!”我笑著開始打量起這一幅馬圖來。

隻見這幅馬圖上,馬雖然是栩栩如生,可卻沒有馬尾,實在有些奇怪。

而在畫卷的右上角,蒼勁有力地寫著幾個墨水小字,正是——吳道子畫。

在其字的下麵還有著一個紅色篆文印象。

我似想起了什麼,然後猛地一拍腦袋,這不就正是畫聖吳道子的《立馬圖》麼?正好是沒有馬尾的馬。

我問不胖道:“多少錢買來的?真送我啊?”

不胖點點頭說:“幾千塊買的,小麗他們說看不懂這個,還以為是仿的,沒啥大用處。”

我看著畫卷笑道:!“這個沒有馬尾的馬應該就是吳道子著名的《立馬圖》。才幾千塊就買到,真他麼太賺了。”

“立馬圖?”

見不胖不明白,我便將《立馬圖》的故事告訴給了不胖。

話說當年畫聖吳道子來到一個朝雞足山。他在金頂寺住宿的那天晚上,月亮格外明。他與躍治禪師對月飲酒,閑話古今,談得非常投機。禪師說:“久聞大師是丹青高手,乘此良宵,敢請大師即興作畫,一來讓貧僧開開眼界,二來也給寒寺留下一個永久的紀念,不知意下如何?”吳道子連連點頭。禪師便命小和尚侍侯。畫師略微想想,就拿起筆來,作了一幅《立馬圖》,那馬畫得真是活龍活現。剛要畫最後一筆——馬尾,畫師覺得胸悶惡心,十分難過,就把畫筆一擱,快步走到院裏,嘔吐起來。執事和尚忙端茶水請畫師洗漱,又攙回禪室安歇。第二天醒來,畫師精神好些了,但沒有記起畫馬之事,吃過飯便辭別眾僧,下山去了。

過了幾天,禪師細看《立馬圖》,才發覺馬尾巴還沒有畫,十分惋惜,但也無可奈何,隻得將它掛在禪堂側室裏。禪師每天要在畫前燒一爐香,一來懷念大師,二來觀賞馬圖。看那馬,越看越覺得活靈靈的,好象嘶鳴著要跳下來。

有一次,山下十來個農人鬧鬧嚷嚷地衝進寺院來,怒衝衝地對禪師說:“你們寺裏的禿尾巴馬,天天晚上來吃我們的莊稼,這次被我們追著,它一直跑進你們這個寺去了,你們得賠還我們莊稼。”

禪師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說:“佛家養什麼馬?不信請你們遍寺搜一搜。”

農人們到處去找,卻連馬的影子也沒見到,他們想一定是禪師藏了,便和他糾纏不休。禪師想了半天,忽然想起那幅畫來,便對農人們說:“眾位鄉鄰,老僧確實無馬,倒有一幅吳道子大師畫的立馬圖,請進屋來看看。”

莊稼漢一看那圖上的馬,都大吃一驚,這禿尾馬竟跟他們尾追而來的禿尾馬一模一樣,看它嘴裏,還銜著幾根青麥苗呢!於是,指著畫上的馬說:“就是它,天天夜裏偷吃我們的莊稼。”

禪師大怒,指著禿尾畫馬罵道:“畜生,留著你害人,不如送你到火塘裏去。”

一說這話,隻見那馬跪了下來,兩眼流著淚。莊稼漢看著真是驚奇,覺得把它燒了也可惜,就說:“算了,隻要它誠心改悔,不再糟蹋莊稼就行了。”

從這以後,人們經常看見有匹禿尾馬從雞足山下來,去幫莊稼戶幹活,馱柴,馱麥,馱稻子。許多人不知道它的來曆,可那十多個莊稼漢心裏明白:它就是吳道子畫了留下的禿尾神馬。

(04 鑒畫,上)

丹青墨畫篇(04 鑒畫)

“聽你這麼一說,那這個《立馬圖》且不是那個什麼畫聖吳道子的畫?竟然那麼神奇!”

不胖聽完我所講的關於這《立馬圖》的故事後,驚訝地張大了嘴,似乎都能容入一枚碩大的鵝蛋了。

我將畫卷起來,然後朝大門看了看,悄聲和不胖說道:“不胖啊,小麗她們是在哪兒挖到的這幅畫?!這簡直就是價值連城的玩意兒啊!我也看過了,這不像是仿造的。就算是仿造的,那起碼也是明朝以前仿的!”

不胖沉思了一會兒,說道:“好像是在江南丘陵那一帶。”

“啥江南丘陵那一帶?”大麻忽然拿著一個袋子從後走了出來。

他先將那袋子放在桌子上,說:“你要的中藥。”

隨後又問道:“你們在說啥江南丘陵那一帶?”

我也沒打算隱瞞大麻,便將和不胖剛剛說的那些話都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並將那幅寫有吳道子三字的禿尾的《立馬圖》拿了出來給他看。

“怎麼樣?!這幅吳道子的《立馬圖》夠。屌,吧?”

本以為大麻會驚訝,可哪想到大麻隻是笑了笑,道:“就憑你那點狗屎眼光就能分辨出啥來?拿去讓專家分析分析才是。不是老子說這幅畫,如果這畫真他媽是真貨,以那些考古小組的人會看不出來?!別忘了。人家可他媽是國家級別的!”

經大麻這一句點破,我一拍腦袋,感覺確實有些奇怪,不過心裏麵依舊希望這幅畫是真貨。

“不是我說,這幅畫就算不是真的,起碼也有許多年的曆史了,就算是仿造的,那也是有收藏價格!”

不胖卻插道:“誒,還別說,經大麻那麼一講,確實有道理,考古小組那群老混賬,他們是啥個性我是清楚得很,如果隻是小麗一個人挖出來的,拿來就沒啥,可關鍵是那群老混賬賣給我的,樣子還可疑得很,雖說小麗也跟我說了是真的從土裏挖出來的,不過追根到底,小麗也不清楚是什麼陵墓。這保不定是那群老混賬來騙我的!保不定這玩意還真是假貨!那老子還花了幾千塊買來。如果是真貨那就算了,可如果是假貨!那我真他媽要被氣吐血!”

“拿去黑市看看不就知道了麼?”大麻斜眼看了我和不胖,搖了搖頭,用手扶住頭,唉聲歎氣道:“老子怎麼認識你們兩個那麼蠢的人啊!”

……

將畫收好,我便先和不胖,大麻到了東北一家古董店,這家古董店就在距離我們藥店不遠的地方。我們之前搞到的寶貝都或多或少的拿了一些到這家來出售。

這家古董店的老板是個莫約五十多的中年人。據說是個看寶貝的行家。懵管它是唐宋元明清的寶貝,還是秦漢晉隋的寶貝。他那雙時寶的火眼金睛似都能看得出來。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不論是畫卷,書法圖,陶瓷器,青銅器以及一些其他樣式的寶貝,他即是能辨認真假,簡直是比一些專家還要專家。

而且在他的店裏買賣古董,他是絕對的保密,不會透露消息出去。

這不僅是為了顧客的隱私,還是為了他自己的安全著想。

畢竟買賣古董,明麵上做的話,那就吃相太難看了。是會被判刑定罪,蹲大牢。

雖說不會被判刑太重,蹲太久的大牢,不過等出來後,哪個還敢去店裏買東西?!

這也是信譽問題。

閑話少談,話回原路。

進了古董店,那老板就上前來迎接起我們來。

“哎喲喲,稀客啊,稀客。來來來,這邊請,這邊請。”那老板摸著自己的八字須,朝我們做出一個“請”的姿勢。

“老板你真是太客氣了。”我笑著答了一句,然後和大麻,不胖一同駕輕就熟地進了古董店的裏麵。

剛一進到古董店,那老板便很是熱情的招呼起我們。

“小哥,這次又帶了啥好寶貝來?”

老板搓著雙手,一臉笑嘻嘻的說道。

我也不廢話,直接將畫卷拿出來,說道:“這次就想讓你鑒別一下這個東西的真假。”

“鑒別物品的話,價格是360,看小哥多次照顧我的生意,那便打個折,收你300塊錢好了。”

“嗯,也好。錢不是問題,就是想讓你看看這東西而已。”說著,我將畫卷展開來,一幅栩栩如生的禿尾馬圖頓時呈現在我們麵前。“我就是希望你來看看,這是不是吳道子畫的真正的《立馬圖》。”

畫卷剛展出,那老板雙目頓時閃出精光來。

隻見他先是用手撫摸了一下畫卷邊緣說道:“這幅畫應該是出土不久的吧?”

我看向不胖,隻見不胖一個勁兒地點頭。

老板笑了笑,隨後又左右打量了打量畫卷,伸手摸了摸畫麵。

然後一臉抬起頭,依依不舍地離開畫卷,凝重地對我們說道:“你也知道我的為人,我是從不做黑生意。是則是,不是則不是,也不屑於去耍小計謀坑騙他人。你這幅畫,不是假品,是真品的。確實是吳道子所畫的《立馬圖》。”

老板頓了頓,接著說道:“不知小哥可否將此畫賣於我?我出高價買下來!”

聽見老板如此話語,我神色有些激動地說道:“老板,這若是真的,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吳道子早年拜書法家張旭為師,進行創造性地學習。張旭是唐代著名的狂草書法大師,他向以不拘一格、敢於創造的精神為人稱道,人們頌揚他為“狂”,正是對他的創造精神的肯定。”

“吳道子跟張旭學習書法,一方麵從他筆走龍蛇的草書藝術中吸取營養,一方麵學習張旭的創造精神。經過刻苦努力,終於熔書法繪畫為一體。”

“並首創蘭葉描技法,當他完成了這段學習任務,準備拜離張旭時,對張旭講了自己的心裏話。他說:弟子本習丹青繪畫,可惜現今畫壇技法俱已陳舊。弟子誌在創新。幸得偶見恩師書法,筆走龍蛇,大氣磅礴,猛悟得若能以書法繪畫,便可一改前代畫風,於是拜在恩師門下。現在弟子就此告辭,還要去雲遊山川、廟宇,再創山水畫技!”

“吳道子的大膽創造精神使得一向不師古法勇於創造的張旭也深為歎服。他不得不承認:絕頂聰穎絕頂狂,天生道子世無雙!”

“也真是如此,每逢吳道子做的畫,他所提上的字,都是一種筆走龍蛇的草書。且這幅畫手質感極佳,我早年也鑒別過一些唐朝畫,這點還是能分的清的。”

(05 鑒畫,下)

丹青墨畫篇(05 鑒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