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裁
生長在沙漠裏的胡楊是樹中的偉丈夫,它粗壯的身軀傲然挺立,狂風和沙暴隻能扭曲它的軀幹,卻無法撼動它向上生長的信念。它以“活著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的頑強毅力,雕塑出西部沙海裏無可爭議的霸主。劉誌海以邊陲胡楊為載體,謳歌和讚美忠誠使命、獻身使命的軍人,塑造和構建了西北軍人的精神高地。
我與軍旅作家劉誌海相識多年,先後請他完成了蘭州軍區部隊獲得全軍學習成才標兵人物的報告文學《虎嘯賀蘭》《矢誌精武的全能士兵》的撰寫工作,並在全軍引起了強烈反響。閑暇之餘,我曾拜讀過他的長篇報告文學《西部刀鋒》、長篇紀實小說《天邊強兵》,深感其作品視角獨特,兵味十足,情節感人,是貼近軍旅生活、貼近時代青年風格的情感作品,讀罷使人難以忘懷。
劉誌海同誌是我的故交,同時還是文學上的知己。他每次來蘭州出差,我都要與他坐一坐,聊一聊,既話人生,又聽他談論自己的創作情況。得知他要撰寫第三部反映軍旅生活的作品,我很期待,並多次與他在電話中探討他的創作情況。期間,他將自己的手稿先後分期分批寄給我,使我得以先睹為快。我常會被他作品中生動的細節和濃烈的情感所折服。
《邊陲胡楊》是一部反映邊防部隊生活的軍事題材小說,它把胡楊樹特有的精神氣質,與軍人的精神風貌緊密聯係起來,演繹得淋漓盡致,描寫得恰到好處。比如,東北籍戰士高遠與上海籍戰士凡亞入伍來到內蒙古邊防部隊後,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入伍前的堅定誓言和奮鬥目標。麵對天寒少雨的惡劣環境,麵對邊防鬥爭的複雜情況,麵對異常殘酷的繁重訓練,麵對人生發展的兩種選擇,他們嚴格要求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戰勝各種困難,從而強健了體魄、磨礪了意誌、提高了素質。特別是書中描寫了高遠回家探親,一再拒絕父母及親朋好友的勸告,執意留在邊防一線,體現了他紮根邊防誌不移的崇高信念和獻身邊防不言悔的高尚情操,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書中不僅描寫了邊防中隊加強自身建設的生動實踐,還書寫了軍民魚水情誼,描繪了邊境地區軍政軍民團結一心、共同固邊守防的美麗畫卷。比如,沙塵暴突襲,中隊領導心裏想的是駐地群眾的安危,及時派出官兵幫助駐地群眾尋找被沙塵暴吹散的牛羊和駱駝。比如,牧民馬大爺克服種種磨難,千裏迢迢來到某給水團搬兵找水,字裏行間可以感受到他對親人解放軍的信賴。再比如,給水團官兵到達邊防一線後,懷著對邊防官兵和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跑遍戈壁大漠,吃盡各種苦頭,用“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終於找到富水區,打出了一眼眼清澈甘甜的水井,為官兵和駐地群眾解決了世世代代靠天吃水的根本問題,呈現給我們一幅幅邊境地區軍愛民、民擁軍的和諧畫麵。
軍人的英雄氣概和奉獻精神,不僅僅體現在衛國戍邊上,還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比如,班長高遠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名戰士、一名黨員。在乘班車途中,他敢於同壞人作鬥爭,得到廣大乘客的一致讚揚;在乘坐火車途中,當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時,他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協助列車乘警,勇鬥歹徒,打擊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維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