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有徐長寧這個內應,早在開戰之初,秦人便將杜妱給綁了,趁亂送至秦國。當杜衡的身份曝光,消息傳到魏國,公子嗣想殺了杜妱以明自己清白的時候,才發現杜妱已經失蹤,於是連忙找了一個美姬代替,將其棄淩虐的幾乎辨不出人形才殺掉示眾。
杜氏的人也已經因此被滿門抄斬。
杜妱的院子從此被封,裏麵的鴿子早就餓死,隻剩下鴿籠。
杜妱已死,放鴿子的人是誰已經呼之欲出……
贏駟得到這些消息時,正在角樓上與樗裏疾議政。
雪又下起。
身邊爐火正旺,贏駟起身望著外麵的急吼的風雪,低歎,“抗衡我大秦三代君主的魏王,死的如此窩囊,真是諷刺。”
魏王一生做了許多錯誤的決定,魏國隨著他的年老日漸走向衰敗,但不可否認,魏國也曾在他手中成為一方霸主,也曾有過魏武卒方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輝煌。
贏駟微微側頭,問樗裏疾道,“誰下的手?”
樗裏疾道,“不知,不過國尉斬釘截鐵的說是魏太子一派,臣很難想象魏太子府裏那幫門客能有這樣的手筆。”
“是閔子緩吧。”贏駟拍著欄杆,悠悠道,“這樁事辦的精彩。”
樗裏疾瞧見他麵上淺淡的笑意,微微愣了一下,知曉他這是對有才之士起了興趣。
“國尉與此人水火不容。”樗裏疾知道贏駟一向很理智,卻還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贏駟嘴角噙笑,斜睨了他一眼,未曾答話。
天下有才之士何其多,贏駟從未想過占全,譬如公孫衍那樣的大才,說放時便眼也不眨的放了,隻不過有雄心的君主對於人才都有一種近乎偏執的熱愛罷了。
冬末的魏國,真是亂的熱火朝天。
議和之事最終因為大梁鬧的不開膠,惠施難以脫身,無奈之下隻好將此艱巨任務擱在了公孫衍肩上。
魏軍其中一個主將離開戰場,兩軍再度交戰,縱然公孫衍事先做了布置,同時又遠程進行指揮,但畢竟不如在軍中,不出三日魏軍便又落了下風,加之後方政局動蕩,導致公孫衍在議和過程中十分被動。
公子嗣殺魏王這件事情還有諸多疑點,但是國情急轉直下,讓魏國所有人都察覺到了巨大的危機,擁立新君刻不容緩。
公孫衍在百忙之中寫了加急奏簡回去,要求盡快確立新君。
他信中隻說要盡快立新君,卻未指明立誰,因為他身在戰場,消息滯後,不知具體情況怎樣,萬一是公子嗣奪權成功呢?他犯不著此時得罪誰,無論是哪個人即位,他都有能夠匡扶國政的信心。
在如此國情之下,惠施狠心下令處決公子嗣,擁立太子即位。結果,太子竟然不忍殘害手足,好說歹說的改為了圈禁。
此時不殺,更待何時啊!
閔遲心頭窩著一股火,恨不能親自了斷了公子嗣!
忙忙亂亂的一個月,惠施終於帶領宗室和百官辦完了先君葬禮和新君即位大典,一開春便病倒臥榻。
而秦魏這一戰曠日持久,張儀與公孫衍議和,整整議了一個多月還是沒有定出個結果。
持久戰考驗的不僅僅是將領和士兵,還有後方各方麵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