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最好的時光剛剛開始(6)(3 / 3)

夢想、奮鬥、堅守、愛,她的每一步路,都是她清晰目標指引下的跋涉。如果說十八歲那年選擇會計專業是她對父母的尊重與信任,那麼二十四歲之後,我認識的亞娟,最讓我欣賞的品格,就是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然後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那些年,我對她的印象,約等於一個在陀螺般生活中自得其樂的“工作狂”。

直到,她成為一個媽媽——那個叫“欣寶”的小女孩,大眼睛、白皮膚,漂亮得像洋娃娃一樣的小天使,不僅“解救”我們這些天天被催稿的作者於水火,更重要是讓那個直到臨產前還在加班推廣暢銷書的媽媽慢下腳步,體味生活。

於是,後來,我們看到她在微博裏曬女兒、秀恩愛,一點都不刻意,反倒溫暖和煦——這才是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啊,有家庭、有事業,有奔波、有休憩,有浪漫、有實際,有辛酸、有無畏……

2015年春天,她到濟南,來給我的學生做講座。中間說到“女人一定不要為家庭所困”,台下一片如雷掌聲,我微笑。是的,我知道她的意思——她向來認為家庭是溫暖源泉,但不會成為她的束縛。正因為我目睹她每一步的奮鬥,所以才能體會得到她是怎樣先“立”住自己,然後才立住一個家,並在這些身份中自如轉換。

她的獨立,使她可以有依靠。

所以,當這本書問世,我看完她的初稿,第一句浮現在腦海中的,竟然就是這句話——夢想,是俗世裏的堅持。

因為稍縱即逝的,是想象;經年累月的,才是夢想。

因為花團錦簇的,是演繹;有甜有苦的,才是生活。

因為知難則退的,是尋常;迎難而上的,才是堅守。

……

因為你在這裏,你一直在。

初相識,便知心

最會寫暖萌故事的江南妹子

顧西爵

2013年,我認識了亞娟。我是個很慢熱的人,這點從我的戀愛經曆上便可看出,但跟亞娟卻莫名地一見如故,很不可思議。

回想起來,我跟亞娟第一次在QQ上聊,就隻是聊了書而已,但她對書的態度,對作者的態度,讓我一下就喜歡上了這位比我年長五歲的姐姐——她是真的愛每一本用心寫出來的書,以及我們這些默默耕耘的作者。

可以說,在認識她之前,我沒有遇到過像她這樣的圖書出版人。每一部作品都是創作者的心血,都希望被珍重對待,而不是被當成一件商品,隨便製作出來,隨意販賣。而亞娟,她是真真正正地把每一本她做的書都視如己出——有時已經很晚了,她會發同一本書的幾版封麵初稿給我看,讓我從讀者的角度選擇心儀的,並簡單說說選擇的原因及需要改進的地方。等我說完意見,我問她是回家了,還是在公司,她說還在公司呢。我繼續問那你晚飯吃了嗎,她說沒,一直忙,要把這本書的封麵磨到滿意再回家。我勸她早點回家,她沒有一次是說“馬上回”,總是說“等我搞定再回”。

我偶爾會想:“這位廢寢忘食的工作狂姐姐的胃病,完全是她自己折騰出來的。”

有一回她啼笑皆非地跟我爆料,她半夜想到好的文案,就激動地發給李總看,李總很鬱悶,深更半夜的,還不停地找他談工作,都影響人家的夫妻生活了。

我們第一次正式見麵,約在杭州。她溫文爾雅的老公陪著她過來,還帶著她可愛的女兒欣寶。我與她,就像是親人之間的見麵,一點都不生疏,即便那是我們首次麵對麵。

那天亞娟的老公BOB帶欣寶在外麵玩,我跟亞娟坐在西湖邊的咖啡廳裏聊天。

我以前總覺得自己小時候過得挺辛苦,父母忙,我十多歲就開始帶弟弟,弟弟又調皮,喂他吃的他不吃,他發高燒我不知道怎麼辦,他哭我也哭。

而聽了亞娟的成長故事後,我才知道我的這種辛苦隻能算“小兒科”。她家弟妹多,她是長姐,自己一邊打工一邊升學,學費都是她自己賺來的,除了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她還要關照弟妹、父母。逆境會打擊人,也會更好地成就人。亞娟便是逆水行舟,用自己的力量劃槳,最終到了她要去的那處柳綠花紅。她是我見過最了不起的同輩人。

她跟我說,她以前也是作者,她起初的筆名叫“落了一夜淚”,林林總總寫了上百萬字的文章。她說因為自己也曾是作者,所以明白作者的弱勢,她做圖書策劃人,一則這是她的夢想,二則不願看到作者被忽悠、被欺負。

她實現了夢想,而跟她合作的作者她都跟對待自己孩子一樣,老鷹護小雞般地維護著。她說到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