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生活的滋味:鹹有鹹的滋味,淡有淡的味道。人生的滋味,就是苦辣酸甜的組合。苦中有甜、甜中有苦,鹹中有淡、淡中有鹹;一個人如沒有品嚐過苦澀的煎熬,又怎麼能品味到香甜的味道?
1925年初秋,弘一大師因戰事而滯留寧波七塔寺,應老友相邀,在夏先生住所小住數日。其間,弘一大師用餐時,享用的僅是一碗米飯、一道素菜和一杯白開水。
有一回,夏先生看在眼裏,實在於心不忍,便說:一碟醃蘿卜,你就不覺得太鹹嗎?
鹹有鹹的滋味,弘一大師平靜地回答。
不添茶葉,白開水就不嫌太淡嗎?淡有淡的味道,弘一大師淡淡一笑。
夏先生有此一問,那是因為作為故交,他知道弘一大師年少時也曾是個風流倜儻的才子,也曾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後來,夏先生在《生活的藝術》一文中寫道:在弘一大師的世界裏,一切都好。百衲衣、破卷席和舊毛巾一樣好,青菜、蘿卜和白開水同樣好。
鹹也好,淡也好,樣樣都好。弘一大師能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歡愉的心情關照出人生的本來麵目,這種自在的心性,宛如一輪皓月,是何等空靈的境界。
鹹淡兩由之,並不是簡單的隨遇而安、不圖進取,而是一種對生活真諦深悟後的人生修行的大境界。人生就是這樣,鹹有鹹的滋味,淡有淡的味道,這也實在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5.生活不要太匆匆
人生,本來就是一次旅行。隻不過這趟旅行,隻有起點,沒有回程。因此,隻有放慢腳步,才能品嚐人生。
有個好萊塢的歌王,曾經很感慨地說過一些話,他說:“當我年輕的時候,急急忙忙地爬往山頂,就像參加賽跑的馬,帶著眼罩拚命往前跑,除了終點的白線之外,什麼都看不見。我的祖母看見我這樣忙,很擔心地說:‘孩子,別走得太快,否則你會錯過路上的好風景!’我根本不聽她的話,心想:一個人,既然知道要怎麼走,為什麼還要停下來浪費時間呢?我繼續往前跑,一年年過去了,我有了地位,也有了名譽和財富及一個我深愛的家庭。可是,我並不像別人那樣快樂,我不明白,我做錯了什麼?”
這位名歌王繼續說:“有一次,一個歌舞團在城外表演,我是主角,當表演完了,觀眾的掌聲久久不停。這一次的表演很成功,我們都很高興。就在這時候,有人遞給我一份電報,是我的妻子拍來的,因為我們的第四個孩子出生了。突然,我覺得很難過,每一個孩子的出生,我都不在家,我的妻子獨自承擔著養育孩子的辛苦。我從來沒看過孩子們走第一步的樣子,他們天真的哭、笑,我都沒聽過,隻有從母親那裏得到間接的描述。我想起祖母對我說的話……”
走,是為了到達另一個境界;停,是為了欣賞人生。我們不必把每天都安排得緊緊的,總要留下一點空間,來欣賞一下四周的好風景,學著做一做自己的主人,想走的時候就走,想停的時候就停,隨心所欲地去發現有趣和值得珍惜的東西,也許這才是重要的事。
一天,哲學家率領諸弟子走到街市上,整個街市車水馬龍,叫賣聲不絕於耳,一派繁榮興隆的景象。
走出一程後,哲學家問弟子:“剛才所看到的商販中,哪個麵帶喜悅之色呢?”一個弟子回答道:“我經過的那個魚肆,買魚的人很多,主人應接不暇,臉上一直漾著笑容。”弟子的話還沒說完,哲學家便搖了搖頭,說:“為利欲的心雖喜卻不能持久。”
哲學家率眾弟子繼續往前走,前麵是一大片農舍,雞鳴桑樹,犬吠深巷,三三兩兩的農人穿梭忙碌著。哲學家打發眾弟子四散了去。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哲學家又問弟子:“剛才所見到的農人之中,哪個看起來更充實呢?”
一個弟子上前一步,答道:“村東頭有個黑臉的農民,家裏養著雞鴨牛馬,坡上有幾十畝地,他忙乎完家裏的事情,又到坡上侍弄田地,一刻也不閑著,始終汗流浹背,這個農民應該是充實的。”哲學家略微沉吟了一陣子,說:“來源於瑣碎的充實,最後終歸要迷失在瑣碎當中,也不是最充實的。”
一行人繼續往前走,前麵是一麵山坡,坡上是雲彩般的羊群。一塊巨石上,坐著一位形容枯槁的老者,懷裏抱著一杆鞭子,正在向遠方眺望。哲學家隨即止住了眾弟子的腳步,說:“這位老者遊目騁懷,是生活的主人。”眾弟子麵麵相覷,心想,一個放羊的老頭,可能孤獨無依、衣食無著,怎麼能是生活的主人呢?哲學家看了看迷惑不解的弟子,朗聲道:“難道你們看不到他的心靈在快樂地散步嗎?”
我們一生當中,大多時間都花費在為利奮鬥、為名奔波上,到頭來隻能是兩手空空。真正懂生活,會享受的人,能把持住內心,有一顆從容的心,讓心靈悠然自樂地散步。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我們為何不去放慢一下匆匆腳步,讓自己的心在閑淡安逸中漫步呢?
參考文獻
[1]曉呂.把快樂留給自己[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
[2]劉浩.幸福比幸運更重要[M].北京:朝華出版社,2010.
[3]葉舟.北大教授的28條快樂法則[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4]席海燕.計較少一點 快樂多一點[M].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09.
[5]齊惠民.其實你可以活得不累[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6]呂叔春.放下就是快樂全集[M].北京:華僑出版社,2007.
[7]袁麗萍.換一種心情,換一種生活[M].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09.
[8]周雲芳.別為小事煩惱[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4.
[9]馬銀春.最好的心理醫生是自己[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10.
[10]馬銀春.在北大聽到的24堂幸福課[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12.
[11]馬銀春.快樂是一種能力 幸福是一種態度[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11.
[12]馬銀春.贏在心態[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9.
[13]馬銀春.給你的生活減減肥[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