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七章 膜狀三棱鏡的應用(1 / 3)

國際眼科縱覽1977年第3期48-48

作者自1970年以來,對300多例患者應用了此種三棱鏡,認為此鏡重量輕,外觀不顯,價格低,可根據患者的需要,隨時可更換,優於以往三棱鏡。其缺點為視力有減退,需要適當的應用和清洗,有些孩子不滿於從三棱鏡中觀看,其次時間長後,三棱鏡變黃,尤其吸煙患者。

弱視:12例有深度弱視及旁中心注視患者,用反三棱鏡治療或常規三棱鏡合並完全遮蓋法,均未成功。對輕度弱視視力為20/200或更好者,用三棱鏡可以治療弱視並改變注視眼,僅需放置足夠的底向外三棱鏡於非弱視眼前,即可使注視轉移至弱視眼上。

外斜視:5例間歇性外斜視,斜視度為15D~30D,未能變為外隱斜,但終止三棱鏡後,很快變成間歇性外斜,並回複至原有的斜視度。

對術後低矯的外斜視,成功率為42例中有6例,給足夠的三棱鏡,使患者處於10D~15D的內斜視狀態,繼續治療六個月,直至看遠呈隱斜,看近不戴三棱鏡為止。

在術後過矯的外斜視,以最少度數的三棱鏡使能產生融合為宜,此種病人,僅有7例,4例未進一步手術而得到恢複,餘三例保持內斜視狀態數月,其中二例進行二次手術後治愈。

內斜視:三棱鏡適應試驗,對內斜視病人是有幫助的。最大的內斜視,可將鏡片平均分配於雙眼前,予以完全矯正或稍過矯之,如要治療弱視及改變注視眼,則在非弱視眼前放置較強的三棱鏡。三棱鏡適應試驗陽性,表示效果滿意,此時雙眼正直或有少許內斜視或外斜視;三棱鏡適應試驗陰性,表示效果不滿意,此時患者有內斜視反應,表示在手術後有趨勢重新回複至原有的內斜視度數。內斜視反應與原有內斜視度數有關,內斜視小於30D,平均為10D,則反應大,所有病人在去掉三棱鏡後,斜視角又回複至原有狀態。如三棱鏡適應試驗陽性,則手術安全,如為陰性,則最好不行手術。

視力激光測定法

國際眼科縱覽1980年第4期32-34

近年來研製了一種利用激光的視力測定裝置。方法是用二束激光投影到視網膜上作成幹涉條紋,從被檢者能分辨出最細的幹涉條紋中換算出視力來。用此法測得的視力稱激光幹涉條紋視力,或簡稱激光視力:

此法的優點為不受屈光及調節的影響,即使像白內障等屈光間質有混濁,隻要稍微有點間隙二束入射光線就能通過,而測知視網膜的視功能情況。因此利用這種方法,即使有複雜的屈光不正,不用眼鏡或接觸眼鏡,也可知道它的視功能。白內障及角膜混濁,在術前也可由此測知有關視網膜的視功能情況。

裝置及原理:激光幹涉條紋視力測定裝置,因采用氦—氖He—Ne)激光光源波長632nm),故其幹涉條紋呈紅黑條紋狀。二束光線呈幹涉時,如其集光點與眼的結點相一致,則幹涉條紋呈Maxwellian視圖投射至眼內,不受眼內屈光及調節的影響。激光波長是一定的,幹涉條紋的寬窄,由二束入射光線的夾角所決定,幹涉條紋的寬度如愈細,則入射角愈大,在角膜上二束入射光點的距離也愈寬。如在視網膜上的幹涉條紋的寬度,以1分作為激光視力1.0的話,此時在角膜上的入射光點間的距離為1.09mm:激光視力為0.1,則在角膜上的入射光點的距離僅僅需要0.109mm。

目前在市場上由兩個公司出售幹涉條紋視力測定裝置,除可測定激光視力外,還有接合器可測定調製傳遞函數高田器械:視力測定器及附屬在專用裂隙燈上的測定裝置Rodenstock公司的視網膜計兩種。都是以幹涉條紋的寬度換算出激光視力條紋寬度1′=激光視力1.0)。前者可以將激光視力從0.05連續變換至1.7,以數字顯示出來:後者從0.03~1.0分10個階段來測定激光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