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災害及災害醫學的基本概念
一、災害的概念
災害一般是指那些可能給人類造成傷亡和物質財富毀損的自然或社會事件。災害是一種自然或人為的狀況或事件,它可使人們受到死亡的襲擊,威脅到社區的環境,經常導致人類的苦難,是一種能夠改變社區環境和衝擊社區資源的事件。當這種事件造成的生命及財產損失超過了當地所能承受的能力時即形成了災害。
世界衛生組織對災害的定義是:在一定的社區或地區出現的任何偶發事件,造成相當程度的破壞、經濟崩潰、人員傷亡、人民健康及衛生保健服務惡化,不得不向受影響的社會或區域以外尋求特殊救援的事件統稱災害。突發災害事故常常造成大量人員的死亡,全世界每年因各種災害死亡的人數超過百萬,受傷者超過千萬。2005年初發生的印度洋海嘯頃刻間奪走了27萬人的性命。災害同樣會造成經濟建設的極大破壞。災害發生期間常常會造成市場蕭條、經濟衰退、國際間文化貿易往來陷於停頓。
突發災害事故的挑戰是多方麵的,就醫學救援(災害醫學)而言,則主要涉及應急救援反應機製,包括醫學救援體係、急救設備、專業人員培訓、各類災害醫學救援預案、通訊、指揮、調度等。
二、災害醫學的概念
眾所周知,災害對人的生命與健康構成直接或間接的威脅與傷害,關係著個人、家庭、社會的安定與發展。因此,對受災人群實施有效的緊急衛生保障措施和相應的救治活動,搶救生命以恢複社會正常的生活和生產秩序,已成為災害醫學存在的首要理由。學術界認為,災害醫學是研究在災害條件下維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傷病預防和救治的組織工作與技術措施的醫學科學。災害醫學主要研究各種災害對人體損害的規律,製訂合理的衛生保障方案,動員必要的衛生力量並將其組成嚴密的救援網絡,充分發揮醫學多種學科的協作作用(包括流行病學、傳染病學、營養學、公共健康、急症外科學、社會醫學、社區醫療、國際衛生等),對災害引起的健康問題進行預防、快速反應和康複,控製災後疾病的發生和流行,保護災區居民健康。
災害醫學由急診醫學分化、發展而來。但急診醫學並不是災害醫學的全部,更不能代替災害醫學。這主要體現在:
(1)災害醫學側重於院外救護與管理,工作的大部分是在災害現場進行,不具備醫院的大型設備和優越的救護條件;
(2)災害醫學包含了許多公共衛生學和預防醫學的內容。無論是原發性疫病的災害還是災後的傳染病預防與控製都離不開公共衛生學和預防醫學;
(3)災害醫學的對象往往是大規模的人群,所要解決的問題除醫學問題外,還包含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方麵的內容。
災害醫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使人類能夠從宏觀層麵綜合研究災害所致傷害的特征,建立並表達每一種災害疾病模型,係統探討研究有關災害的醫學預防、救援與管理的內在性規律,研究製訂合理的災害救援方案,最有效的整合社會的減災資源。
隨著全球性各種各樣災害的經常發生,以及給人類健康、生活造成越來越多的破壞和威脅,以研究和實施災害醫學救助、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和挽救人的生命安全為基本目的的災害醫學越來越受到矚目。如何提高對災害事故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醫學救援效率,是對衛生行政領導及從事急救醫務人員極大的挑戰。1995年中央衛生部發布的“災害事故醫學救援工作管理辦法”第39號令是一份非常及時的綱領性文件,對提高災害事故醫學救援水平具有重大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