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華爾街,我們來了(1 / 2)

第三十三章華爾街,我們來了

在楊義夫離開後的一段時間之內,國內媒體見報最多的,當然要數王天的名字。王天不僅以東北慈善基金總會的名義,為各項弱勢群體捐款,而且還以個人的名義,捐了不菲的一筆巨款。

而王天的父母,當然讚同兒子的這種做法,用中國老話來講,叫做“散財積德!”

在飛越了千山萬水和幾大重洋之後,王天等人終於到了金融的殿堂----美國。而到這裏的一切,都被金明揚給安排好了,因為金明揚太熟悉這裏了,自己的求學生漄就是在這裏,渡過了漫長的四個春秋。

在途中,金明揚就給錢道講著華爾街的曆史,錢道就仿佛著迷了一樣,細致的聽著金明揚滔滔不絕的演講,還不時的惹來了外國人不解的白眼,不知道這兩個中國人,到底為何事而如此的喧嘩?

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從百老彙路延伸到東河的一條大街道的名字,全長不過三分之一英裏,寬僅11米,是英文“牆街”的音譯。街道狹窄而短,從百老彙到東河僅有7個街段。1792年荷蘭殖民者為抵禦英軍侵犯而建築一堵土牆,從東河(theEastRiver)一直築到哈德遜河(theHudsonRiver),後沿牆形成了一條街,因而得名WallStreet。後拆除了圍牆,但“華爾街”的名字卻保留了下來。然而,它卻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美國摩根(Morgan)財閥、洛克菲勒(Rockefeller)石油大王和杜邦(E.I.duPontdeNemoursandCompany)財團等開設的銀行、保險、航運、鐵路等公司的經理處集中在這裏。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StockExchange)也在這裏。

荷蘭統治時,在這裏築過一道防衛牆。英國人趕走荷蘭人後,拆牆建街,因而得名。這裏是美國大壟斷組織和金融機構的所在地,集中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政府和市辦的證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聯邦儲備銀行、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美國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采礦、製造業等大公司的總管理處,成為美國和世界的金融、證券交易的中心,一般常把華爾街作為壟斷資本的代名詞。壟斷資本從這裏支配著美國的政治、經濟。華爾街成了美國壟斷資本,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征。在其東北角矗立著古老國庫的分庫大樓(現為陳列館),是在華盛頓發表就職演說的地點修建起來的。

現在,三位一體教堂的正前方是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背後是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左右兩側都是高聳的寫字樓,隻有周圍的一小塊地方還保存著17世紀的花園和墓地。從教堂門前穿越百老彙,就算正式進入了華爾街──這條街又短又窄,街口設下了重重路障,街心正在進行翻修,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積水。幾個荷槍實彈的警察如臨大敵地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他們的頭頂是一幅巨大的美國國旗。除此之外,這條街上的人似乎都是遊客,從他們的著裝和神態就看的出來。路邊的櫥窗並沒有寫著高盛、摩根士丹利或美林等如雷貫耳的名字,反而貼著咖啡館和健身俱樂部的廣告。除了德意誌銀行,我在這裏沒有發現任何一家投資銀行的名字,更不用說共同基金或對衝基金了。

總而言之,現在的華爾街隻是一個旅遊勝地,經常有成群結隊的外國人帶著敬畏的表情到此一遊,希望看看“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什麼樣子;然而他們看到的隻是一個荒廢的商業區,幾棟陳舊的摩天大樓,以及許多露天茶座或咖啡館。紐約證券交易所現在已經不允許遊客進入了,所以華爾街的旅遊價值也殘存無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