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把快樂帶到語文學習之中(1 / 2)

語文知識包羅萬象,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在浩如煙海的語文知識體係中,讓學生學到學以致用的語文知識,在學習語文的同時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使學習變得輕鬆與快樂。我們語文教師對此深感肩上的擔子的重量,而閱讀方法的指導對於小學生來說能緩解孩子學習語文的壓力,因而顯得特別重要。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向我們提出了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建議語文教學“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新課標的這一全新理念,告訴我們語文學習內容再也不能僅僅局限於語文教材了,語文學習再也不能僅僅等同於語文學科學習了。那麼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就應該就語文學科的自身特點,選擇適合於學生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我們不難發現,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閱讀理解。其實就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就是一個信息的收集、解釋、整理、歸類、運用的過程。培養學生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其實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基於以上的認識,在教學中嚐試著圍繞教材內容進行拓展訓練,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從而使得語文教學變得輕鬆愉快起來。

一、關注學習的興趣點,預習感知課文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感知是認識的第一步,豐富的感性認識是深化我們對客觀事物理性認識的基礎之一。對同一主題領域素材寬泛的閱讀,有助於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於他們“建構屬於自己的意義理解”。《小鬆鼠找花生》一文,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讓學生知道了解鬆鼠的生活習性和植物的果實的一些知識。在教學這一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花生和鬆鼠的資料(圖片、文字資料等)。當這些資料彙集到一起時,這些多個角度的不同信息,讓學生更完整地認識了鬆鼠這種動物的一些生活習性,對課文那隻可愛的小鬆鼠更加喜歡,讀起文章來繪聲繪色,特別投入。在學文的同時知道花生的果實長在地裏,孩子的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在回家後找到了土豆、山藥等很多果實長在地裏的植物,,與班級的小夥伴積極探討一副小大人的模樣,不能小瞧孩子的能力,在老師的進一步鼓勵下,學習語文的興趣得到提升,感受的語言文字帶給自己的快樂。還有在教學《家》一課時,我讓學生自己先畫一下自己的家,然後在回家讀幾遍課文,就是這樣簡單的課前知識的整理,沒想到在課堂上卻讓學生有許多出乎意料的想法,他們把自己的家和小動物的家都畫出來,並且根據課文的結構自創了很多首關於家的小詩,課堂上的發言的聲音此起彼伏,沒想到低年級的孩子同樣能有自己的方式來理解文本,關鍵是教師的導向作用一定要有目標,對孩子的鼓勵要適時適用。

二、課堂融入新知,自己學會理解課文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曆、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習提供廣闊的舞台。閱讀的目的在於獲得意義的建構,而意義的獲得有賴於多方麵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將某一閱讀對象還原到當時具體的自然或社會情景中,有助於學生較為深入而準確地理解閱讀對象。在教學《最後的時刻》一課,為了讓學生了解江姐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在原有課文提供的信息基礎上,呈現了另一個信息。為學生準備《紅岩》中江姐受刑的課外閱讀材料。學生在閱讀兩篇同一個主題的材料時,就自覺地進行對比、整合,信息之間互相滲透、互相補充。自然地總結出了江姐這個人物豐滿的性格特點。在本節課的最後我用《黑牢詩篇》的片段進一步揭示江姐的精神內涵,深化了主題。再有在教學《我和祖父的花園》一文時,我充分利用學生收集到的知識讓學生通過自主交流,了解作者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學生在自己的課堂上談自己的觀點,是沒有任何壓力的,同學間的互相補充用把自己的困惑打開,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一節課我們不光讀懂了文本,更走進蕭紅的故鄉,跟她一起體會到童年祖父的花園帶給她生活的無限樂趣,與作者同快樂,共成長。語言文字的妙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神奇,這對於城裏大孩子來說真是一種特別的體驗。我用適時的將魯迅《故鄉》中關於閏土的片段展示給學生,不同的成長經曆,相似的童年生活,讓學生對於《故鄉》《呼蘭河傳》都產生的閱讀興趣,課下好多孩子問我借書看,我也適時將班級的自由閱讀的書櫃裏填上了這兩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