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雷霆崖的奇跡(1 / 2)

夏日傍晚,烏雲密布,空氣悶得仿佛凍結,人們站在屋簷下,仰望天空,期待著什麼。

一道閃電撕碎夜空,將大地照得通明,接著傳來一聲巨響,頓時雙耳轟鳴,氣血翻騰,仿佛在胸中炸開。這便是閃電的魅力。

有人拿閃電媲美流星,它們都是瞬間的美,刹那間的絢麗竟是如此震撼,讓人難以忘懷,所不同的是,流星是優美的,快速的,以最美姿態劃過夜空,在人們心中留下深深烙印。閃電是粗野的美,它經常以最野蠻,最直接的方式撕碎夜空。

對閃電愛好者而言,沒去過“雷都”,就像逛窯子沒帶錢一樣遺憾。我國有兩個“雷都”,一個在雲南西雙版納的猛臘縣,另一個在海南島,其中又以猛臘更出名,年平均雷暴日長達二百多天,早春三月就出現第一聲春雷,一直轟到十一月份,有時深冬也能聽見響雷,這在世界其他地方絕不多見。

猛臘縣縣城以北十五公裏有座周公山,山腰有片空地,足球場大小,人們稱為雷霆崖,是雷都的雷都。夏天你站在崖上,身邊數雷齊發,閃電交織成漁網,將你罩在其中,就像身在雷暴之眼。

這裏曾發生過多起意外,卻仍然無法阻止天文愛好者、攝影者、冒險者的腳步,他們都向往站在雷霆崖中央,感受萬雷齊發的震撼,有性命危險也滿不在乎。

為此猛臘縣政府已經下達通告,不準常人輕易登上雷霆崖,除非有專家陪同。難道那些雷電長了眼睛,認識專家,還是專家頭上插著避雷針?其中深意令人費解。

今夜雷暴異常瘋狂,經常數雷齊下,轟在雷霆崖上,讓原本傷痕累累的岩石再受創傷。雷霆崖上沒有人,也沒有攝像機,反而有九個葫蘆,有大有小,大的高半米,小的比拳頭還小。葫蘆排成一個圓,雷電閃過,葫蘆上隱隱出現一些咒文。這些葫蘆有什麼用?它們為什麼會在這裏?難道有人想收集雷電?

一道閃電仿佛看見地上葫蘆,怒吼一聲,從九天外劈下,葫蘆頓時炸飛,碎片上冒著黑煙落下。這根閃電隻有嬰兒手臂粗,其中蘊含電量高達幾萬伏,足夠一個家庭消耗半年,用葫蘆收集雷電,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閃電劈下,另一個葫蘆被劈成渣渣,這個葫蘆繡著行雲開月圖,行家一看就知道是明朝古董,值不少錢,現在卻變成了一撮黑灰。

雷霆崖的雷電有個顯著特征,就是無論平時響得如何厲害,到了晚上十二點就會全部停止,平息一刻鍾,之後又會響起。這一刻鍾被戲稱是雷電的交接班。這一現象從秦朝開始,到今天兩千多年,沒有一天改變,至於其中的原因,許多氣候專家也不能解釋,隻說是太陽、月亮、星星、地形等共同作用的結果。

十二點一到,所有閃電立刻消失,四周一片安靜,就像一群吵鬧的孩子突然被母親喝停。淡淡月光中,一道黑影串上雷霆崖,看一眼地上的葫蘆碎片,又看看那個依然挺立的黃皮葫蘆,道:“真是便宜無好貨,還是我用別墅換來的家夥經得起雷電考驗,其餘全是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

“這些都是流傳幾百年的古董,放在架子上觀賞還可以,一到這裏就和普通葫蘆沒兩樣,早知道隻帶這個黃皮葫蘆過來就夠了。不知道它有沒有吸收滿,算了,回去再慢慢研究。”

羅休用布袋收起黃皮葫蘆,正要離開,看著地上碎片,心想還有十五分鍾才降雷,幹脆看看再走。羅休蹲下身,撿起葫蘆碎片研究一番,看是自己的馭雷陣出錯,還是葫蘆本身質量不足。

羅休正在研究,突然射來兩道電筒光,“不好!被發現了,快閃!”羅休一個激靈,伸手在腿上拍一張黃符,人影一晃,鑽進樹林深處。

來人越走越近,兩分鍾後,傳來一個聲音:“我說李哥,這大半夜的,哪有人啊,咱們回去接著睡算了。”此人邊說邊打哈欠,看來是被李哥從被窩裏拖了出來,還沒有睡醒。

李哥道:“小周,我剛才用紅外線望眼鏡看得清清楚楚,確實有人在這邊晃動,上麵再三強調雷霆崖危險,限製外人進入,你我還是小心點,免得丟飯碗啊。”

羅休並沒有馬上離去,而是藏在樹林中,看著兩個影子,忖道:“原來是氣象監測站的值班人員,那邊過來隻要幾分鍾,這次大意了,沒有想到這點,但願別嚇壞他們。”

小周不情願跟在後麵,嘴裏喋喋不休:“李哥,哪裏有人?要麼是你看錯了,要麼就是有鬼!”他身在雷霆崖,心卻還在溫柔鄉。

李哥走著走著突然停下,小周沒提防,撞上老周,正要開口,突然見手電直直照在地上,李哥滿臉嚴肅。小周從未見過李哥如此嚴肅過,順著光看見一些碎片,其中有半個扣在地上,正好是葫蘆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