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蟬微笑的看著袁默,說道:“叩首吧!”
接著袁默規規矩矩恭恭敬敬的對青蟬行了三跪九叩的至高大禮,青蟬這次安然受之,要知道,為人師卻是要耽誤自己修行來為弟子傳道解惑的,自然受得起這番大禮。之後青蟬說道:“好,從今日始,袁默乃我青蟬坐下親傳大弟子,望塗老通告荒原各族!”
“老朽省得,此事實乃我袁族幸事,須大肆操辦一番。”塗老見袁默得成青蟬青蟬弟子,即為袁默高興,又為自家孫兒心急,青蟬當初收袁縛虎三人位記名弟子時曾說過,待三人修煉有成就會收他們為真傳弟子。今日方明白青蟬所指的修煉有成乃是突破到先天境,可惜自家孫子停滯在暗勁巔峰,隻隔了那一絲,卻無法突破到先天境。至於為什麼要到先天境青蟬才肯收三人為真傳弟子,卻是因為突破到先天境,體力壽元大增,才有了修行的資格,要知道修行之路漫漫無際,造化神奇天道晦澀,沒有悠長的壽元,哪裏來的時間參悟造化天道,提升自我境界。
“無需攪擾。”青蟬阻止了塗老。
自來到這個世界後,青蟬雖知道這世界有修行之人,但不知道有無道教一脈。待塗老下山後,青蟬告訴了袁默自己來自與異世,向袁默講述了自己這道教一脈的由來,並將袁默帶入到煉丹密室內,參拜了青蟬手繪的三清像。話說老聃李耳在母親腹中帶了九九八十一年才誕生,一生下來就是白胡子白眉毛,莫不也是穿越而來的。
這方異世有無道教和三清尊上,還待青蟬考證,但傳承不能丟,早晚參拜三清是必須的。收了第一個弟子後,青蟬在之後的一些時日將前世道教的一些基礎的典籍給錄寫了出來,像《道德經》、《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以備袁默早晚課誦讀。
袁默突破先天境,成為青蟬弟子後,大大刺激了袁大力等三人,奈何想要明心見性,找到自己的道,悟出拳意實非易為之事。無奈之下,三人求青蟬指點。
青蟬對於三人的境況有所了解,於是說道:“你們對於突破到先天境,太過迫切執著,悟出自己的道和體悟出拳意,是日常體魄上的鍛煉突破到精神層麵的修行,你們的心、你們的精神要放開,太過執著反而為自身設立了難以逾越的精神心靈障礙,如何得道如何悟拳。道在養,拳亦在養,修身需養性,一味的苦修,隻能讓自己鑽進牛角尖。功夫在身外,你們應該出去走走,多聽聽,多看看,體悟民生,體悟自然,到時自然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道,悟出自己的拳意。”三人聽後,大感汗顏,原來自己已經走上了歧路而不知,若非真人此番點醒,怕是走火入魔都有可能。於是拜別青蟬,結伴遊曆去了。
三人所處的境況,非是青蟬不知,其實青蟬早已關注三人了,青蟬是希望三人能自覺到自己的錯誤,能自行調整過來得以突破。照理三人資質倍勝於袁默,如何袁默得以先入先天境,而三人徘徊於暗勁巔峰,差點碰的頭破血流呢?這裏就要說到一顆平常心,修行有時候並不是資質好就會快人一步的,俗話還說聰明反被聰明誤,修行要持有一顆平常心,才能經世事而不迷,曆紅塵而不墮。持平常心,無私無欲,體悟造化自然天道運行,方能勇猛精進。袁默任勞任怨、不驕不躁,修行自然能入靜定,而定能生勇,靜能生慧,自然後來先上,突破先天境。而袁大力三人戰邊河部十大戰將而勝之,聲名顯赫之下難免生出優越感,心裏難免飄飄然,自然也就心猿意馬,雖仍苦修不綴,但心猿意馬之下,哪能靜定生慧勇,如何談突破境界呢。俗話說降得心猿栓意馬,方得窺見修行路,便是指此種情形下應對之策。
這邊袁大力三人外出遊曆告一段落。青蟬經過這一段時間的修身養性,修行已經到了突破的邊緣,然而在猿公山這邊掛礙甚多,分其心性,與修行不利,於是青蟬也決定再次深入天虞山脈,尋一處佳境,修行一段時日突破目前的境界。
於是青蟬再次告別猿母,吩咐袁默自行修煉,早晚功課莫要拉下,然後帶著青羆,再次入山。
您的支持是我寫作的動力,求推之、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