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部分 預防病情惡化和並發症(1 / 3)

一、遠離便秘,減少並發症

(一)便秘的預防

便秘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因此防治便秘應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入手。如果等便秘出現或已很嚴重時再去治療,無異於“渴而掘井,鬥而鑄錐”。希望本部分內容能指導病人做好自我調理。

1.飲食均衡不偏食,蔬菜水果要多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五穀雜糧以及芹菜、蘿卜、菠菜、空心菜、香蕉、蘋果這類含纖維素多的蔬菜水果都要吃,以增加腸內容物,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對於一些因牙齒不好,影響進食蔬菜、水果的老人,每天可在主食中添加麥片粥、玉米麵、紅薯、土豆等。

2.定時排便建信號,時間最好在晨起

一般認為晨起排便符合人體生理習慣。因為此時經過一晝夜的消化吸收,腸內容物殘渣到了乙狀結腸和直腸,來自腸道的刺激會促使大腦向你發出信號。如果你忽略了這一信號,一次、兩次、三次不按時排便,信號便會自動取消,從而發生便秘。

專家提醒

有人習慣於中午或晚上排便,隻要形成規律的按時排便的習慣,也不必拘泥於早晨排便。

3.做彎腰提肛運動,腹肌增強排便易加強運動,鍛煉膈肌腹肌,刺激腸道蠕動。方法為彎腰90度,站起、彎腰……彎腰時呼氣,站起時吸氣。此種鍛煉每天兩次,每次20~30下。

4.積極治療原發病,病愈便秘可康寧要積極治療肛門直腸疾病、糖尿病等原發病。如肛裂病人,每次排便如針紮般痛,導致病人畏懼排便。這樣一天天憋下去,腸內糞便水分被吸收過多,排便時就會更艱難更痛。長此以往,肛裂必然更加加重,這就是“十裂九燥(便秘)”的原因。肛裂治好了,便秘自然就會消失。

5.每天飲水量要足,腸潤便秘自康複

成年人每天需要3500毫升水的飲水量,從每天三餐中減去1500毫升,還需要飲水2000毫升(2千克)。有人說喝了很多水還是便秘,這裏有個技巧問題。比如你想建立晨起排便的規律,建議你每天清晨喝一大杯涼開水或溫開水再活動。

專家提醒

水要大口大口喝,以刺激胃腸蠕動。

6.心情舒暢很重要,肝和脾健腸自通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焦慮、抑鬱引起的胃腸神經功能紊亂。精神舒暢,脾胃健運有力,才有助於防治便秘。

(二)解決便秘“六字經”

1.“水”

用當天燒開後自然冷卻的溫開水,每天至少要喝8~10杯,或決明子茶、綠茶,並堅持每晚睡前、夜半醒時和晨起後各飲一杯白開水。既起到了“內洗滌”、稀血液”的作用,又刺激了胃腸道,利於軟化糞便通糞便。

2.“軟”

人到中年以後,胃腸道功能隨之降低,需飲食熟軟的食物,這樣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及腸道排泄。

3.“粗”

常吃富含食物纖維的食物,如全穀(粗糧)食品、薯類、青菜、白蘿卜、芹菜、絲瓜、菠菜、海帶、西紅柿、蘋果、香蕉、梨等,每天可適當選擇其中幾種食物搭配食用,以刺激腸道蠕動,加快糞便排出。

4.“排”

定時(早晨)排便,不拖延時間,使腸中常清。糞便後用溫水清洗肛門及會陰部,以保持清潔。

5.“動”

適度運動,每天早晚慢跑、散步,促進胃腸道蠕動。另外,早晚各做一次腹式呼吸,時間為15分鍾,使小腹、腰背部有發熱感覺。隨著腹肌的起伏運動,胃和腸的活動量增大,消化功能也得到了增強,對糟粕的排斥更加徹底。

6.“揉”

每天早晚及午睡後以兩手相疊揉腹,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揉100次。可促進腹腔血液循環,助消化、通腸胃,從而促使糞便順暢排泄。

(三)針對不同病因進行預防

長時間坐著工作,運動不足;工作壓力大,經常精神緊張;不願上外麵不幹淨的廁所而長時間的忍便。經常受著便秘困擾的人們,不僅個個麵色灰暗、精神不振,還會生出習慣性便秘、乳腺癌、高血壓等病症。

要想解決便秘困擾就要先弄清導致便秘的原因,事實上很多的便秘問題都是由於腸道蠕動異常引起的,腸道本身沒有器質性問題。

1.單純性便秘

由於外出旅行等生活規律發生變化而引起的一時性便秘。一旦生活恢複正常,症狀就會自行消失。

2.遲緩性便秘

大腸鬆弛,推送糞便的能力差引起的便秘。體弱、運動不足的女性便秘者大多屬於這個類型。

3.習慣性便秘

因為嫌外麵的廁所髒或清早時間緊迫,有便感時也忍著,致使直腸裏在有了糞便時感覺神經卻遲鈍了。這種不規律的排便造成習慣性的便秘。

4.痙攣性便秘

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工作過度和精神緊張是根本誘因,神經質的人最易如此。

專家提醒

根據上麵的幾種情況,找找自己的便秘類型,針對原因進行有效調節,遠離便秘就不困難了。

(四)預防並發疾病

1.直腸和肛門疾病與便秘

直腸和肛門疾病既是便秘產生的原因,又是便秘引起的結果,並且相互促進,使多種疾病的病情加重,形成惡性循環,影響人們的健康。

例如,結腸的良性或惡性腫瘤可致胃腸道梗阻,胃腸內容物不能通過,易形成便秘。便秘又使結腸的糞便不能及時排出,有毒物質滯留腸內可增加結腸腫瘤的發生。

例如,膽結石,正常人每天要從糞便中排泄相當數量的膽固醇,而便秘者膽固醇的排泄受阻,易在膽囊中沉積形成膽結石。故臨床中便秘者患膽石人數較多。

例如,腹腔內疾病,如卵巢囊腫、多次妊娠、子宮肌瘤、腹腔內腫瘤、盆底疝、腹水等壓迫腸道及腹腔內髒器炎症或疼痛,亦可使腸道運動受到反射性抑製而發生便秘。

專家提醒

綜上所述,便秘是萬病之源”一說不是危言聳聽。

便秘為什麼能導致結腸、直腸癌

現代醫學認為:

①便秘,特別是長期慢性便秘,幹燥的糞便經常停留於大腸,不能及時排出,必然對腸黏膜產生不良的機械性物理刺激作用,致使腸黏膜產生炎症。

②腸道內一部分尚未消化的脂肪、蛋白質等,在腸道厭氧菌作用下,可產生胺類如亞硝胺、酚類、氨類、偶氮苯等化學致癌物質,還產生吲哚、甲基吲哚、硫化氫等毒性產物。

③高脂肪會引起膽汁分泌增多,其膽汁酸在腸道內厭氧菌作用下,可生成脫氧膽酸等致癌物質,而脂肪的降解產物也可能有致癌或協同致癌的作用。

④便秘時,糞便及這些致癌物質會長時間在腸道內停留,大腸黏膜與致癌物質長期接觸,就可能發生癌變。

2.全身性疾病與便秘

患便秘的人群中,以兒童、女性和老人居多。醫學專家認為便秘的害處很多,多種疾病的產生與便秘有關。

3.內分泌性代謝疾病與便秘

低血鉀、高血鈣、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尿崩症脫水、垂體功能減退、嗜鉻細胞瘤、鉛中毒、卟啉病等造成腸道平滑肌功能異常,表現為腸道平滑肌運動弛緩或痙攣而致便秘。

臨床中患糖尿病者便秘約占多數,糖尿病病人食肉者很多,多吃肉易引起便秘,患糖尿病者運動量不足也容易引起便秘。

4.神經性疾病與便秘

帕金森病、腦腫瘤、腦血管疾病、腦炎等中樞神經係統疾病都有便秘症狀;馬尾神經瘤、脊髓癆、多發性硬化、脊髓炎、脊髓腫瘤或損傷等脊髓病變;腰、骶神經損傷,盆腔神經受損與多發性神經根炎等末梢神經病變,均可造成感覺衝動的傳入障礙,即排便反射弧的阻斷而發生便秘。

5.精神因素與便秘

如精神緊張、長期情緒不暢、精神壓力大、精神抑鬱、疑病症、癔症等使自主神經功能失去平衡,交感神經興奮增強,抑製腸道蠕動,肛門內括約肌弛緩而發生便秘。

6.美麗、健康的殺手:便秘

現代人肩負太多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很多人生活欠規律,飲食不正常,往往不經意就和便秘“親密接觸”了。患上便秘以後,最初並沒有什麼不快感,但隨著慢性化的發展,過多的糞便被積存在腸內造成腹部下垂,腸內的有害菌加速繁殖,病人就會難忍便秘之苦。長期便秘會產生大量嚴重損害皮膚的毒素,這些毒素隨著血液一起在體內循環,可導致皮膚幹燥粗糙,暗淡無光,甚至長出小疙瘩、粉刺、皮膚屑,青年中患痤瘡(青春痘)的男女均有,臨床發現患痤瘡有便秘者占多數。這是因為便秘者糞便中的有害物質吸收過多,就易患痤瘡。給人們特別是女性朋友帶來了無盡的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