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說別人一開始沒有想到,就連馮宇衝自己一開始都不敢相信。當自己本想來尋找女居士所囑托的那家琴坊的時候,竟然會意外地遇見自己的妹妹馮姍姍和伴隨她同來會城的少年陸登。原本馮宇衝僅僅隻是想要來此尋找女居士所囑托的事情,沒想到在那家“信醉坊”的門口,意外地看見了自己妹妹的身影。這一次遇見馮姍姍,馮宇衝原本沉重的心情總算是變得稍稍地清明了一些起來。
這一對命運多舛的兄妹一見便覺得相見恨晚,馮宇衝第一次將自己壓抑已久的情緒再次向自己的親生妹妹吐露了出來,從馮宇衝的口中,馮姍姍也大概了解到了現在高涵悅的情況。得知高涵悅投身宣靈河但僥幸保住性命的時候,馮姍姍忍不住也落下了淚花。悅姐姐從小就背負了太多太多不該有她這麼一個年紀尚輕的女孩兒承受的事情和罪責。馮姍姍對此也隻是深表同情,但她也知道,馮宇衝和她提起這件事情的時候,他的臉上露出的表情是慘然若失的神情。頓時讓馮姍姍明白了自己哥哥的意思,是並不想讓她前去探望悅姐姐。馮宇衝沙啞著聲音告訴他,“悅姐姐.........現在已經改名為夏琉璃...........或許她是並不願意回想起自己的過去...........這才將自己的記憶封存起來...........”
馮姍姍詢問了馮宇衝的來由,馮宇衝也詢問了馮姍姍和陸登兩個人的來意。馮姍姍和陸登來到此地,更多地卻是馮百夷和夏清將他們盡快送出紛爭之地若城,順便也讓他們來到會城探聽消息。沒曾想到,現在的會城卻是一個安全的地方。沒曾想到,現在的會城竟然變得如此空虛,十萬大軍從會城出發,會師若城。
不知道是封國的指揮太過輕敵還是齊國的不懈努力得到了上天的眷顧。會城現在基本上都是齊國原先的百姓們,他們本身其實並不滿意封國的這種集中統治的辦法。於是,在齊國現在掌握朝政的丞相李丹頒布出赦恩的命令的同時,會城裏就已經爆發出了多次民眾的小股起義,隻是在這段時間內,小股的民眾起義一下子就被壓製了下來。而此時,馮姍姍和陸登兩個人的出現,頓時讓馮宇衝的心中迸射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主意,也正是因為這麼一個原因,使得馮宇衝暫時忘卻了自己的悲傷和憂愁。
馮姍姍和陸登來到會城的時候他們的身上攜帶著她的父母所給給予的那塊青玉色的魔靈密使令牌。馮宇衝說服了馮姍姍和陸登兩個人,他們立刻離開會城,前往會城周圍的數座小縣城,煽動那裏一些年輕氣盛的年輕男子,跟隨他們一起反擊會城。或許換了別人還不一定能夠相信馮宇衝他們,但是,魔靈密使的名號在齊國實在是太過響亮。百姓們對魔靈密使除了一種淡淡的恐懼以外也有一絲敬意。於是,一些血氣方剛、一心想要奪回會城的年輕人便跟隨著馮宇衝,馮姍姍和陸登三個人,一路上還沒有回到會城城外,就有將近三萬青壯男子參加了馮宇衝他們所調動的這麼一支軍隊。馮宇衝將這支軍隊命名為“淩風”,縱然這支軍隊並不是正規的軍隊,他們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甚至連最基本的兵器和盔甲都是東拚西湊硬生生地湊出來的。對於這麼一支軍隊來說,馮宇衝和馮姍姍,甚至是陸登都知道。這支軍隊要想成功,必須趁著這個士氣高漲、一路披荊斬棘的機會攻下會城。否則,時間一旦拖得長久下去,對於這支奇兵來說,就是會衍變得不利。此時此刻,這支“淩風”雄軍已經氣勢洶洶地駐紮在了會城城外。而馮宇衝這位年僅十六歲將近十七歲的少年領軍人物,已經有條不紊地開始安排哨兵和巡視的軍隊,在這一路上,馮宇衝就已經將這支軍隊分成了前中後三路。在大營駐紮在會城城外的同時,馮宇衝在陸登的提議下,同時命令三千前軍前去會城城下一探究竟。
此時的馮宇衝,他雖然依舊是一襲書生的打扮,但這絲毫不能夠掩飾住他臉上的一股雄姿一般的英氣。事實上,統領一支軍隊對於他來說,並不是一件非常順利的事情,雖然曾經夏羽王爵和至今尚且存在於馮宇衝精神之海中的夏羽幻靈依舊在那裏不斷地提醒著馮宇衝,告誡著馮宇衝一切需要注意的事情。包括駐營的地形和防禦措施,進攻的計劃和謀略甚至是進攻的方式..........弄得馮宇衝頭都疼了。
不過,這樣也倒是難怪,畢竟馮宇衝直到現在依舊不過隻有十六歲接近十七歲的模樣。當年夏羽王爵第一次從軍行的時候也不過隻是比馮宇衝年輕了一歲而已。而當時的夏羽王玨也隻不過是跟隨他身為將軍的父親出征,那時候的夏羽王爵做的也隻是一些跑腿的安全小事。最多也就帶領兩三個哨兵出去象征性地巡邏一圈也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