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明月重生(2 / 2)

於是,何鬱和他的明族人在驀然之間就變成了封戰會的操控的傀儡,隨時可以舍棄,隨時可以就地解決的棋子。可惜,何鬱和他的幾位親信都沒有看出這件事情背後隱藏的深刻內容。他們現在一心隻想先找到殘害他們族人的凶手,向他們討回血債,並且建立一個真正屬於他們的國家。現在封戰會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自然還是需要這股強力的力量來幫助他們的。

何鬱和這一小部分的明族人帶著十五名影襲刺客心滿意足的回到了東臨關外,此時,加上這十五名以一敵百的強力刺客,東臨關外隱藏的軍隊已經遠遠超越了守衛東臨關的守軍。此時,若城和錦城周圍的援軍還沒有增援到東臨關來,要拿下東臨關是非常輕而易舉的事情。

於是,就在這麼一個月黑風高的寂靜夜晚,何鬱帶著自己的族人武裝來到了東臨關外,封戰會派來的十五名影襲刺客被何鬱以別的名義派遣到了其他的地方去辦理一些“重要”的事情。實際上,何鬱自然也是不信任這些封戰會派來的影襲刺客的。試想,如果每一天你的身邊就這麼存在著十五個隨時可以奪走你性命的家夥,偏偏這些人還是你收買不了的人。換做是誰都會沒有安全感的,所以何鬱自己覺得自己這麼作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可惜,何鬱用他原本東臨關守將的的身份得罪誰問題都不是特別的大,可是現在他已經失去了這麼一個身份,再加上他這樣的行為已經引起了這十五位影襲刺客的強烈不滿。這也給他日後的日子埋下了一個隨時可能反噬的強烈隱患。

不過,無論之後的事情會發生怎麼樣的情況,現在何鬱和明族族人已經完全不管不顧這些事情了。他們現在已經悄悄地行動了起來,不管封戰會的幫助靠不靠譜,至少他們要奪下若城和錦城這是必須的第一步。奪下這兩座城之後就可以互為犄角之勢互相防守,錦城位於若城之北,是從宣城進兵若城和東臨關的必經之路。也是通往最南方的會城的唯一道路,如果還能夠控製到齊國最南方的會城的話,也就是控製了整個齊國幾乎所有的絲織品和鹽的生產,這樣才能保證能夠自給自足。若城和錦城周圍也是齊國最大的糧食生產地,這裏處於江南氣候溫和的濕地地區,最適合糧食的生產。何鬱多年前就一直盼望能夠占領住這三座城市,和齊國分庭抗禮。而後尋找機會北伐,兵鋒直指宣城而去。真的到了那個時候,他們為明族複仇才算是真正的完成。

何鬱已經考慮了他們這一次起義的計劃和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總結了一下還是決定采取這樣的戰略意圖,首先自然是占領東臨關作為第一個落腳點,乘若城的消息還不明朗的時候偷小道暗襲若城。何鬱在東臨關當了幾年的守將,對於東臨關和距離東臨關最近的若城附近的地形了解的非常透徹。他知道在東臨關和若城之間有一片竹林,通過那片竹林之中的某條道路即可直接攻打到若城城下,而且這條道路很少能夠引起若城守軍的主意。而若城的將軍王明因為前些日子弄得不歡而散的江南比武大會而被追究了責任,正押送去宣城的路上。據探子回報稱,信任的總督若城兵馬的將軍還沒有到任,也就是說,這段時間若城並沒有兵馬指揮。這對於他們急於拿下若城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信息。

此時此刻,明族族人組成的軍隊已經悄悄的摸向東臨關去了,根據何鬱和他們一部分在東臨關當過士兵的人所述的內容,這些士兵非常順利的摸到了東臨關城下。東臨關雖然處於齊國和封國兩個國家交界的敏感地帶。但自從簽訂了宣靈河合約之後,封齊兩國已經有好幾年不曾交過兵鋒了。所以東臨關的守衛也隻算是平常,並不如戰爭時期的駐守的軍隊那麼多,而且跟著何鬱一起鎮守東臨關的除了他的親信明族族人以外,剩下的多數軍隊也都是普通的軍隊而已。

“將軍,大家已經摸到了東臨關下,已經全部準備就緒,我們什麼時候發動最終的進攻?”一刻鍾的時間過去了,何鬱依舊迎風站在距離東臨關不遠處的小山丘上。此時時刻,暗地裏潛伏到東臨關關下的士兵已經傳來了捷報,何鬱按捺住自己內心強烈的激動,清了清喉嚨,何鬱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全軍,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