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古樹名木的養護及複壯措施(1 / 2)

一、古樹名木的養護與管理

1.一般養護管理

①安裝標誌,標明樹種、樹齡、等級、編號,明確養護管理負責單位,設立宣傳牌。

②古樹名木樹幹以外10~15m為古樹名木生長保護範圍,在生長保護範圍內的新建、擴改建建設工程,必須滿足古樹名木根係生長和日照要求,並在施工期間落實養護措施。

③嚴禁在樹體上釘釘、纏繞鐵絲、繩索、懸掛雜物或作為施工支撐點和固定物,嚴禁刻畫樹皮和攀折樹枝,發現傷疤和樹洞要及時修補,對腐爛部位應按外科方法進行處理。

④一級古樹以及生長在公園綠地或人流密度大,易受毀壞的二、三級古樹名木,應設置保護圍欄,圍欄與樹幹距離不得少於2m,特殊立地條件無法達到2m的,以人摸不到樹幹為最低要求。圍欄內土壤表麵可種植植被,以保持土壤濕潤、透氣。

⑤每年應對古樹名木的生長情況進行調查,並做好記錄,發現生長異常需分析原因,及時采取養護措施,並采集標本存檔。

⑥根據不同樹種對水分的不同要求進行澆水或排水。高溫幹旱季節,根據土壤含水量的測定值,進行澆透水或葉麵噴淋。根係分布範圍內需有良好的自然排水係統,不能長期積水。無法運用排水溝的,需增設盲溝與暗井。生長在坡地的古樹名木可在其下方築水平梯田擴大根係吸水和生長範圍。

⑦古樹名木因為長時間在同一地點生長,土壤肥力會下降,在測定土壤元素含量的前提下進行施肥。土壤裏如缺微量元素,可針對性增施微量元素,施肥方法可采用穴肥、放射性溝施和葉麵噴施。

⑧修剪古樹名木的枯死枝、梢,事先應由主管部門技術人員製訂修剪方案,主管部門批準後實施。修剪要避開傷流盛期。小枯枝用手鋸鋸掉或鐵鉤勾掉。截枝應做到鋸口平整、不劈裂、不撕皮,過大的粗枝應采取分段截枝法。操作時應注意安全,鋸口應塗防腐劑,防止水分蒸發及病蟲害侵害。

⑨古樹名木樹體不穩或粗枝腐朽且嚴重下垂,均需進行支撐加固,支撐物要注意美觀,支撐可采用剛性支撐或彈性支撐。

⑩定期檢查古樹名木的病蟲害情況,采用綜合防治措施,認真推廣和使用安全、高效、低毒農藥及防治新技術,嚴禁使用劇毒農藥。使用化學農藥應按有關安全操作規程進行作業。

k樹體高大的古樹名木,周圍30m內無高大建築時,應設置避雷裝置。

l對古樹名木要求做到逐年做好養護記錄並存檔。

2.特殊養護

①古樹名木生長在不利的特殊環境時,需作特殊養護。進行特殊處理時需由管理部門提出申請,主管部門批準後實施。施工全過程需由工程技術人員現場指導,並做好攝影和照相資料存檔。

②土壤密實、透水透氣不良、土壤含水量高時,會影響根係的正常生命活動,可結合施肥對土壤進行換土。含水量過高可開挖盲溝或暗井進行排水。

③人流密度過大及道路廣場範圍內的古樹名木,可在根係分布範圍內進行透氣鋪裝(一般為樹冠垂直投影外2m)。透氣鋪裝的材料應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氣性,應根據地麵的抗壓需要而采用不同的抗壓性材料。透氣鋪裝可采用倒梯形磚鋪裝、架空鋪裝等方法。

④因地下工程漏水引起地下積水,需找到漏點並堵住;因土質含建築渣土而持水不足,應進行換土,清除渣土,混入適量壤土。

二、古樹複壯措施

古樹名木的共同特點是樹齡較高、樹勢衰弱,自體生理機能下降,根係吸收水分、養分的能力和新根再生的能力下降,樹冠枝葉的生長速率也較緩慢,如遇外部環境的不適或劇烈變化,極易導致樹體生長衰弱或死亡。古樹的更新複壯,就是運用科學合理的養護管理技術,使原本衰弱的樹體重新恢複正常生長,延緩其衰老進程。古樹複壯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幾種。

1.埋條促根

在古樹根係範圍,填埋適量的樹枝、熟土等有機材料,以改善土壤的通氣性以及肥力條件,主要有放射溝埋條法和長溝埋條法。具體做法是:在樹冠投影外側挖放射狀溝4~12條,每條溝長120cm,寬為40~70cm,深80cm;溝內先墊放10cm厚的鬆土,再把截成長40cm枝段的蘋果、海棠、紫穗槐等樹枝縛成捆,平鋪一層,每捆直徑20cm左右,上撒少量鬆土,每溝施麻醬渣1kg、尿素50g,為了補充磷肥可放少量動物骨頭和貝殼等,覆土10cm後放第二層樹枝捆,最後覆土踏平。如果樹體相距較遠,可采用長溝埋條,溝寬長200cm左右,70~80cm,深80cm,然後分層埋樹條、施肥、覆蓋踏平。注意埋條的地方地勢不能過低,以免積水。

2.挖複壯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