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神的故事(1 / 3)

邪神的故事

在所羅門大帝統治時期,有一個島國的國王憑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一萬將士,目中無人,又聽信了邪神多錫叔的讒言,不顧尊主的命令,興兵叛亂,公然反對所羅門大帝。

一天,邪神多錫叔又利用善良的人們信奉佛教的心理,偷偷地躲在魔鬼伊補律斯的子孫用紅寶石雕的一尊佛像裏,在人們去朝拜他時,趁機擾亂人心,讓人們與所羅門大帝作對。

這個島國的國王有個長得美若天仙的女兒,她不但貌美如花,而且還特別溫柔體貼,十分可人。一天,公主在父王的帶領下,在陰兵陰將的護衛下,來到紅寶石佛像前膜拜。

於是,邪神多錫叔就利用邪術將隨從的陰兵陰將們迷惑住了,讓他們都聽命於自己。隨後,他就向四處散發謠言,說國王的女兒是如何地美麗,又是如何地信奉佛教,還說如果誰能得到她將會快樂一生,然後又說國王是多麼地信奉佛教,又是怎樣信奉主,整日跪在佛像麵前,不理朝政。

謠言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地就傳到了所羅門大帝的耳中。他哪能容忍別人這樣無視主的存在。所以,他立刻派人去國王那裏宣布自己的命令。他命國王立即停止膜拜佛像,並且毀掉它,並且要求國王把他的女兒嫁給他,說這樣才能保證和平安寧靜。否則將派兵討伐國王。

島國的國王一向目中無人,不自量力,他聽了所羅門的使臣宣讀聖旨後,心裏甚覺反感,於是,他先安頓好使臣,然後就召集群臣,商議如何來對付所羅門,並把所羅門的聖旨給文武百官宣讀了一遍。

群臣各抒己見,一時爭吵不休。最終,群臣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主和派,他們認為所羅門大帝是至高無尚的,應該遵照他的旨意放棄佛教,信奉主,並將公主嫁給他,以保國內百姓安居樂業;另一派是主戰派,他們認為應興兵討伐所羅門大帝,死不從命,頑抗到底。

正在群臣議論紛紛,兩派相持不下時,島國的宰相說話了,他說:

“尊敬的國王,在我認為,我們許多年來,已經保受了所羅門大帝的指使。他對我們太苛刻了,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依我看,我們應該利用這次機會,擺脫他的統治。我們有四麵環海的地利,又有眾將士奮勇殺敵,又占了人和,上天又賜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天時地利人和我們都已俱備,您還猶豫什麼呢,如果你還不放心的話,那就去紅寶石佛像麵前占卜一下吧,看看它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國王聽信宰相的話,立即命人抬著祭品來到紅寶石佛像前,並問道:

尊敬的佛祖!我早就知道你法力無邊,慈悲為懷。但災難將要來臨,所羅門,他是主的使者,他讓我反對你,並且砸碎你。麵對這樣的事,我沒有了主意,我將一切聽從你的安排。”

躲在佛像肚子裏的邪神聽了國王的話,不禁為自己的計謀得逞而暗自高興,於是他對國王說:這件事我已知道了,並且早有所料。所羅門一向不可一世,欺弱怕強。現在又來幹涉人們的思想,真是事可忍,孰不可忍。對待這樣的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反抗到底。”

一聽邪神多錫叔的煽動,被蒙在鼓裏的國王不知是計,頓時勢氣大漲,精神百倍,他發誓要與所羅門大帝決一雌雄。當即回宮,把所羅門的使臣當眾羞侮了一番,又鞭打一頓逐出宮去,並要他傳信給所羅門,自己不會聽從他的旨意,如果他願意就讓他興兵來伐,自己將抗戰到底。

所羅門的使者哪裏受到過這樣的侮辱,因此他在所羅門大帝麵前添油加醋地哭訴了一番。所羅門一聽,拍案而起,怒氣衝天,心想:“真是無法無天,還敢違抗我,看來不教訓他一下,他就不知道我的威力。”於是,他當即下令,興兵向島國宣戰,討伐叛賊。

在所羅門的精心布置下,一切整裝待發,所羅門大帝一聲令下,浩浩蕩蕩的隊伍隨即出發。這次討伐由所羅門大帝坐飛毯親征,宰相阿情福帶領百萬大軍緊隨其後,神將歹睦勒雅突統領六千萬神兵飛禽隊和獸隊,從空中和陸地護衛,氣勢雄偉,遮天蔽日,向島國進發,把島國圍得水泄不通。

然後所羅門大帝又派出使臣去向島國國王下最後通碟。使臣來到國王麵前,說:“大帝給你最後一次機會。現在你砸碎佛像,信奉至高無尚的主,並將公主許配給大帝的話還來得急,大帝將既往不咎,不計前嫌,班師回朝,否則,就不要怪大帝心狠,不講情麵,我們將發動大軍,將你的島國踏平。”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

島國國王跟本沒把使臣的話放在心上,他隻相信佛祖會保佑他戰勝所羅門。所以,他立即下令,召集所有人馬,有山上和海裏的魔鬼、邪神總計有一百萬陰兵陰將,全副武裝,打開城門,準備應戰。

所羅門大帝見島國國王仍然執迷不悟,隻好列陣,人馬居中,獸隊在左護衛,攻敵騾馬;禽隊在空中用嘴和翅膀攻敵的嘴臉和眼睛;蟒蛇隊作前鋒,在前開路。所羅門則坐在飛毯上由宰相和神將歹睦勒雅突護衛。隻聽所羅門大帝一聲令下,人神齊發,討伐之戰拉開了帷幕。

一場廝殺在所難免,它事實上是伊斯蘭教和佛教兩個派別之間的較量。開始,雙方將士都精神百倍,奮勇殺敵,直至相持了兩天兩夜,也分不了勝負,戰爭氣勢恢宏,山搖地動,河呼海嘯,異常激烈。

到第三天時,邪神多錫叔漸漸沉不住氣了。由於他急於想取勝,所以他決定親自前往叫陣。神將歹睦勒雅突見有人叫陣,發出一陣冷笑,從容出陣,準備迎戰邪神多錫叔。邪神見神將歹睦勒雅突身材槐悟,巍峨屹立,不禁打了個冷顫。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吐出一口火焰,向歹睦勒雅突出擊。但歹睦勒雅突卻沉著應戰,用巨大的火球壓下了火焰的氣勢;然後以飛快的速度掄起雙臂,山一樣的身軀向邪神猛壓過來。

這時雙方的士兵也加入了戰鬥。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又登場了。刹時,塵土飛揚,吼聲雷動。天空中,禽鳥撲打著翅膀,擋住了烈日;無數羽毛飄落下來,禽鳥的血肉覆蓋了陸地。地上,狼奔犬越,踏起了陣陣塵土,血流成河。

經過這場廝殺,又一次驗證了那個永不會變的真理,那就是:邪不壓正。做惡多端的邪神多錫叔和他的蝦兵蟹將終抵不住神將歹睦勒雅突的猛烈功勢,敗下陣來。神將見他要逃,哪肯放過,傳令眾將士一定要活捉邪神多錫叔。眾禽獸領令,個個勇猛異常,蜂擁向前,用自己最尖銳的爪、嘴、翅膀打得邪神多錫叔的一群烏合之眾,哭爹叫娘,橫屍遍野。邪神多錫叔見已大敗,無力回天,便趁機想逃。神將哪肯放過他,步步緊追。

邪神多錫叔雖有千般變化,也難逃正義之網,終於在一個月後落網。神將歹睦勒雅突將邪神多錫叔帶到所羅門大帝麵前,聽候發落。所羅門大帝因其謠言惑眾,離間民眾,肆意謀叛等罪名,將他的大半身埋在地下,永世不得翻身。也就是沐薩一行人見到的情景。

聽完邪神多錫叔講敘的一番經曆後,沐薩一行人感到很驚異他們都很痛恨邪神,同時都非常欽佩所羅門大帝的正義。他們向邪神打聽去銅城的路線後,就頭也不回地走在去銅城的路上。因為他們對邪神的惡跡還心有餘悸,便快馬加鞭,一路前行,轉眼就到達了目的地——銅城。

沐薩一行人見到銅城後個個興奮不已。興奮之餘,又都憂心忡忡。因為他們雖然到達了銅城,但又找不到進城的城門,眼前的銅城是一座圓形封閉的堡壘,找不到一點縫隙,更別說傳說中的那25道城門了。情急之下,他們隻好求助於奧補頓。

奧補頓一時也難解此迷。他建議沐薩先在城外休息幾日,再想良策。無奈,沐薩隻好命令大部隊暫停休整,借此機會眾將士可以調養生息,等待進城。

待大部隊都安頓好後,奧補頓就派出幾個可靠、心細的手下去銅城外仔細尋找線索。可是銅城四麵像鐵桶一般,派出去的人整整走了兩天兩夜也沒有找到任何蛛絲馬跡。這個消息對焦急萬分的沐薩和奧補頓無疑是雪上加霜。

這日,奧補頓正在思慮進城的辦法,抬頭看見前方的一座高高的山峰,不禁計上心頭。他急忙回宮建議沐薩登上山峰,由於山峰要比銅城高得多,在上麵可以俯視銅城,以便發現進城的線索。奧補頓的一席話說出了希望,於是沐薩吩咐手下在前開路,一行人棄馬步行,向山頂進發。

在山頂,他們向銅城方向眺望,眾人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他們看到的是一座地域寬闊,宏偉壯觀,富麗堂皇的帝王之城;城內樹木茂盛,百花鬥豔;一條貫穿全城的小河,清澈見底,閃閃發亮。這麼好的景致無人觀賞,真是可歎。雖有平整寬闊的街道卻無人行走,到處的亭台樓閣無人光顧,落葉飄零,烏鴉哀鳴,更顯淒涼。

此情此景不禁使沐薩一行人心中頓生英雄年老、美人遲暮的淒涼感慨。沐薩一行人雖然看到了銅城的全貌,但卻仍然不能進城,正在為此憂愁之際,忽聽一聲大叫,轉過頭來,他們發現就在身後立著七塊石碑,上麵刻滿了碑文。奧補頓為眾人翻譯此文。第一塊碑上是這樣寫的:

可悲的人們!你不知修身養性,閉門思過,反省自己有什麼地方需要悔改;隻知一天到晚呼朋喚友,聲色犬馬,醉生夢死,無所事是。卻不知生命可貴,陰晴不定,昨日還是青春少年,今日卻是人老珠黃,明日即將黃土埋身。縱統領千軍萬馬,一呼百應,呼風喚雨之力,也終逃不脫死神的追逐,將昔日的輝煌統統掩埋。

這篇碑文告誡人們要珍惜現有的美好生活,不要使它荒廢,更不能自暴自棄,忘乎所以。沐薩用碑文反省自己,以便依其改悔。反省過後,不覺高尚了很多。然後命人將此碑文記錄下來,以便傳訟於眾。

他們又來到第二塊碑前,其碑文是這樣寫的:

可悲的人們!世上沒有長生藥,任何人都不可能長生不老,每時都有人走向死亡,人們都在日益衰老。昨晚的星石,今天清晨早已隕落。開創伊拉克的帝王,生前不可一世,一呼百應,雄心壯誌;建立艾斯斐漢和呼羅柵的王侯,也曾野心勃勃,目中無人。然而終難免一死,連昔日奴仆、珍珠財寶也換不回生命。這一切都是主的安排,再努力也無法改變。

這篇碑文提醒了沐薩,使他意識到主才是世界的主宰和操縱者。

他們又來到了第三塊石碑前。碑文如下:

可悲的人們!當你們在貪圖享樂時,可曾想到命喪黃泉時,將會得到怎樣的懲罰。歲月流逝,時光一去不複返。因此,你們在生前的所做所為,一定要為自己留一條退路,好對主有個交待。

在沐薩一番感慨過後,一行人又來到了第四塊石碑麵前。警世箴言是這樣寫的:

可悲的人們!你向來得意忘形,認為一切榮華富貴將永生不滅。卻不知,主雖然仁慈,體貼萬眾;但時間卻會讓你老態龍鍾,明天就會走向墳墓。死神永遠都是公正無私的,決不尋私情。一向清貧的人,雖然會死去;但榮華富貴的人,也難免一死,就連天地萬物也終有一天會消失的。

沐薩一行人邊走邊看,並且將所有的碑文都記錄在案,以備後人學習。多愁善感的沐薩此時已是淚濕衣襟,覺得比自己一生所學的東西都多,不禁戀戀不舍。但由於皇令在身,不敢怠慢,隻有下山回營。回到營地,沐薩稍微休息,就又與托裏補討論進城的辦法,想在城內找到幾件稀世珍寶,進獻給君主。

托裏補早已心中有數,正待向沐薩提及,正巧沐薩問起,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沐薩。原來紮裏補是想在城內找到入口,但首先需要造一架進入城內的梯子。

托裏補與沐薩的想法不謀而合。當下,沐薩下令,召來一些木匠和鐵匠,不分晝夜打造進城的梯子。匠人們領命,便砍樹的砍樹,打鐵的打鐵,一刻不敢怠慢,用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長梯終於峻工交差。經匠人們打造的長梯非常堅實,不僅如此,這架梯子是在匠人們沒有事先量好尺寸的情況下製成的,但當把它豎起來時,竟然與城牆同高,可見匠人們的技藝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