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可堪長生(2 / 2)

似是天有感召,古逾天的身子漸而不再抽搐,麵上痛苦之狀已然消去,緊擰的眉頭已是舒展而開,卻依舊昏睡著,體內生死二氣也是悄無聲息的趨於平衡,穩定下來,無方子心中大定,耷拉在左臂的風塵在古逾天身上輕輕一掃,口中念念,古逾天府髒內因死氣所衍生的晦氣一掃而空。

“如此,諸位師弟便各自休息去吧,此地有為兄守下。”無方子一弗長須,道。

“我等告退。”諸人微微一欠身,退出崇雲殿。

見眾人退至殿外,無方子伴著往日的從容,嘴角一股高深莫測的微笑,朝著殿內那尊天尊塑像走去,坐在那案前蒲團之上,登時,殿內靈氣流轉,在那天尊睥睨的眼神中,無方子已然入定。

冷風冽冽,寒風中有點點落雪,斑駁著盎然罪者的一頭烏黑,寒冷的風,叫滿身傷痕的方子航更是虛弱,好在似是上蒼有好生之德,可怖的傷口沒有潰爛,方子航卻不運功療傷,隻是以去去凡人之軀生生熬過那撕裂心肺的疼痛,此刻的方子航依舊跪在羅浮山不起眼的一角。

無方子道長已然痊愈,此時各懷算計的眾人也是三兩而去,隻有少許數個門派還逗留在羅浮山上,羅浮山又恢複了往日清寧,安靜。

不知過了多久,隻知道漫天星子已然高懸,一輪殘月帶著微光作伴。“咚咚咚”叩門聲輕響,神遊太虛的無方子在定坐中醒來,“進來。”

“掌教,儒門蒼君拜見。”爐煙嫋嫋,將羅浮丹境化作一派仙家福地,但見一道玄藍身影,手持拂塵,須發飄飛,麵上攜一抹淡然,悠然獨立在羅浮山之上!

神州之難南,有連綿大山,其山有雄奇巨佛,其佛鑿刻於山體之上,高聳百丈,頭入雲間,足踏厚土,法相莊嚴,拈花而笑,帶著莊嚴慈祥的笑容望著人世百態,其上年華所鑄刻之風霜,斑斑駁駁,似是甘受風雨願為眾生作苦海明燈。大佛身後便是五座連綿大山,高低起伏好似佛手五指,掌納風雲天下,這便是釋教南宗聖地——五蘊山!

五蘊山,五蘊山,照見五蘊皆空,所謂五蘊便是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其五蘊山脈便是以此分別為五座大山命名。

五蘊山上,佛門道場無數,卻說正宗卻是是想蘊山之上的善逝寺,善逝,取自諸佛十號之五,言善逝者,此從德義以立其名。善者名好,逝者名去。如來好去,故名‘善逝’。

善逝寺之僧眾,一身佛法大乘,為當今神州釋教弟子之絕,善逝寺內方丈慧通和尚更是釋教南宗首屈一指之人,那慧通和尚更是在修得此身羅漢金身之時許下宏遠,願“渡化天下之善者,感化天下之惡者,否則,誓不成佛!”當乃是天下修者之前輩尊者!

五蘊山山腰之處,有小善逝寺,此內善逝寺之高僧慧絕和尚見寺廟立於山巔之處,多有體弱之善男性女因難登其山而卻步於山腳,故而慧覺和尚便以一人之力,靠雙足行遍天下,耗時三十二年化緣所得之銀錢仿著善逝寺修建了這所小善逝寺,為無數善男性女大開方便!

此時,小善逝寺內,如來大殿上,無數信眾,跪坐蒲團之上,雙手合十,口誦佛號,隻是那不斷莊嚴地“阿彌陀佛”卻難平焦躁的心緒,三丈高的佛像之下,排列著七局恐怖的屍體!叫人不忍目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