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 / 3)

根據月震儀的長期記錄,雖然月震的頻次不少,但與地震比較起來,它的強度並不大,一般月震的能量僅相當於1~2級地震,稱為微型月震。到目前為止,已記錄到的最大月震隻有4.8級。奇怪的是,同樣震級的小震,在地震上隻能持續1分鍾左右,但在月球上卻要持續大約1小時,有時甚至幾天後才能平息下來。不少科學家認為,這種奇怪現象隻有一個解釋——月球是空心的!

發現了很多空心的證據

月球,是實心的球體,還是空心的球殼?問題的提出,確實叫人一時摸不著邊際。從古至今,誰會想到這輪清輝皎潔的明月內部還有一個更加精彩的世界?其實早在1949年,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威爾金斯博士就已預言,月球很可能存在中空現象,月球內部的空洞肯定中相互貫通的,那些巨大的圓形洞穴是供外星人的宇宙飛船出入月球的門戶。他還在《我們的月球》一書中,推算出月球空洞的體積約有58000萬立方千米。可威爾金斯的這番驚世見解當時並未引起世人的重視。

眾所周知,自然形成的天體幾乎都是實心的,隻有人造天體、衛星、宇航器才可能是空心的。天體究竟是空心還是實心,當然不能用天平去稱,也不能用阿基米德浮力定理將其放人海洋中去稱量。但是,1969年“阿波羅”11號在探月過程中曾利用月震儀記錄到了持續15分鍾的震蕩聲。如果月球是實心的,這種震波最多隻能持續3~5分鍾。月球難道真是空心的?

科學家們興趣大增,要求繼續試驗的呼聲愈發高漲。當“阿波羅”13號進入月球軌道後,宇航員通過無線電遙控飛船的第三級火箭使它撞擊月麵,當時的撞擊相當於爆炸了11噸TNT炸藥的實際效果,月球果然震撼了,就像一個銅鼓被敲擊,其結果堪稱“奇跡”——振動持續了3小時40分鍾才逐漸停止。此後,“阿波羅”14號、15號所做的人工月震試驗告訴人們結果仍同以往,月震震波在月球體內往複震蕩,最遠傳到1100千米之遙。若以同樣的方式在地球上製造地震,地震波隻能傳播1~2千米,絕不會出現持續l小時之久的振動。既然月球在發生月震時的反應與地球在地震時所發生的反應完全不同,這是否表明構造完全不同?

當然,月震並不是證明月球空心的惟一證據,月岩的密度也能說明問題。一般說來,月球與地球幾乎同時形成,其內部構造應與地球接近,有月殼、月幔和月核。按照常規推理,月球的密度高於地球,那麼月球質量可能大於同體積的地球土壤,反之會小一些。然而,實際數據與人們的揣想卻是背道而馳。經測定從月麵不同地點取回來的382公斤岩石標本,月岩的密度為3.3克每立方厘米,要比地表岩石密度高出15%~20%,按理月球的平均密度應大於地球,可是月球的重力卻隻有地球的1/6,這是一個可疑之處。另據天體力學資料計算,月球的質量要比同體積的地球土壤輕40%左右,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既然球表層質量較重,而整個月球質量卻較輕,對此現象隻有一個合理的解釋——月球內部存在著巨大的空洞!

由此可見,月岩的密度加上月震記錄和人工月震試驗,得出的結論是相同的,即月球內部並不存在冷卻的堅硬熔岩。盡管現在還不能得出月球內部完全是空洞的結論,但月球內部至少存在著某些空洞。不過一,問題到此遠未結束。天體物理學領域的無數次試驗證實,自然形成的球體不可能呈中空狀態,換言之,空心的月球不會自然形成。那麼,它是誰的“傑作”呢?

月球是空心飛船

許多天體物理學家堅持認為,月球很可能是外星人的產物。月球本身就是一艘大得無可比擬的“空心飛船”。這種說法自然有些奇怪,可奇怪的事遠不止這些呢,月球的運行參數也是妙不可言,不論具備多麼豐富的想象力也很難想象。比如月球的直徑是太陽直徑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離也正好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400;月球繞地球運轉與繞太陽運轉的軌道麵恰好重合,日全食時月亮與太陽的大小正好一絲不差;作為一顆衛星,月球的體積和質量簡直太大了,如此龐大的星球會被直徑僅是其4倍的地球所吸引,這在人類目力所及的宇宙中可以說絕無僅有;許多月海平坦得像台球桌一樣,這樣奇怪的地形很難說完全是自然形成的。還有人認為,月球繞地球一周是28天,自轉一周也是28天,這就使它的一麵總是朝向地球,而另一麵始終背對人類,這也顯得非常奇怪。

精辟分析與奇談怪論沸沸揚揚,不一而足,這也許正應了一位天文學家所說的那句名言:“我們對月球了解的越多,我們就越發感到它是一個多麼複雜的天體!”

月亮的傳說

月亮是地球的親密伴侶,所以人們對月亮的關心程度要遠遠超過其他星球。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是,月亮是什麼時候出現的。迄今為止,關於月亮的起源,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

關於月球究竟來自何方?它到底是怎樣形成的?一直作為一個謎而留在人們心問。因和其他衛星來比,月球有好多奇異之處,讓人難以理解。

(1)分裂說

月球起源是個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存在好些假說。其中的一類被稱為“分裂說”,認為月球是從地球分裂出去的。據認為,在地球曆史的早期,地球還處在熔融狀態,自轉得特別快,每4個小時左右就自轉一周。地球頂道部分的物質逐漸隆起,由小而大,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高,最後終於脫離地球而被拋了開去;成為獨立於地球之外的物質團。此物質團後來逐步冷卻並凝聚成為月球。有人甚至認為,月球從地球分裂出去時在地球上留下的“傷疤”,就是現在的太平洋。

這確實是個很巧妙的構思,很引人人勝,可是它遇到了一些難以解釋的困難: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地球自轉曾經達到過那麼“瘋狂”的程度。

從地球赤道被拋射出去的物質,由它凝聚成的月球,其繞地球運行的軌道應該是基本上在地球的赤道平麵內,相差不會很大;現在的實際情況則是,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與地球赤道之間相差頗大。

月球如果真的是從地球分裂出去的話,它的化學成分、密度等都應該與地球的一致或差不多,可是事實上不是這樣。譬如說:月球上的鋁、鈣等化學元素比地球上多得多,而鎂、鐵等則要少得多;地球的平均密度,即每一立方厘米的地球物質是5.52克,月球的平均密度卻隻有3.34克/立方厘米。

(2)俘獲說

“俘獲說”是關於月球起源的另一種假說。假說的大意是這樣的:月球原來的“身份”可能是環繞太陽運行的小行星,由於某種我們還不清楚的原因,它仍然接近地球,地球的引力“強迫”它脫離原來的軌道並把它俘獲,成為自己的衛星。有人還提出這樣的概念:這次俘獲的宇宙事件,大致發生在離現在35億年之前,俘獲事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全過程經曆了約5億年。

“俘獲說”設想月球原來是太陽係內的一顆小行星,有它自己的運行軌道,這樣的話,月球的化學成分與地球的不同,密度有差異,它的公轉軌道與地球的赤道平麵不一致,這些就都沒有什麼問題了。

不過,“俘獲說”也有難以自圓其說之處。科學家們指出:一個天體俘獲另外一個天體的可能性是有的,隻是這種機會實在是太少、太少了。即使發生這種情況,那也應該是一個很大的天體俘獲一個小得多的天體。地球的質量是月球的8l倍,想要俘獲像月球那麼大的一個天體,那是遠遠不夠的。說得明白一點,地球是不可能把月球那麼大的一顆小行星俘獲來作為自己的衛星的,至多也隻能改變一下那顆小行星的軌道罷了。

這裏說的“同源”,指的是月球和地球是從同一塊原始太陽星雲演變而形成的,這是關於月球起源的又一種假說。那麼,如何解釋月球與地球在物質成分、密度等方麵的差異呢?

主張“同源說”的人認為:形成月球和地球的物質雖是在同一個星雲中,但兩者形成的時間不同,地球在先,月球在後。原始太陽星雲演化和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由於塵埃雲裏麵的金屬粒子等物質已開始凝集和部分地集中。在地球和其他行星形成時。很自然地吸積了相當數量的鐵和其他金屬成分,並以此為其核心的主要物質。月球的情況則與地球不同,那時,原始太陽星雲中的金屬成分已大為減少,它隻能吸殘餘在地球周圍的少量金屬物質,因而主要是由非金屬物質凝聚而形成。在這種情況下,月球物質密度還不到地球的2/3,那是理所當然的。

“同源說”與,分裂說和“俘獲說”一樣,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地解釋月球的成分、密度、結構、軌道等基本事實,但都存在些需要認真予以解決的難題。

(4)宇宙飛船說

第四神假說是月球一宇宙飛船說。這是由前蘇聯兩位科學家瓦西裏和謝爾巴科夫於1957年提出來的。該學說的提出遠早於首次阿波羅載人登月(1969年7月21日)。他們認為,月球是宇宙中彼岸某角落中的一顆小天體,被外星人改造後,操縱著它來到地球身邊,利用地球的引力再加上月球的人為原動力而固定在現有的軌道上。但為什麼外星人將月球進行改造後。再送到地球身旁,是什麼目的?前蘇聯兩位科學家並未詳說。在後來的uF0研究者認為,原來外星人將月球弄到地球身邊來是控製地球不變軌,以保證太陽係的相對穩定。

月球的各種奇異特性,奇特的天文參數,空心,堅硬的外殼,月海金屬,古老岩山等等,後來“阿波羅”載人登月探得的各種結果,都是否定前三種假說而有利於第四種假說。盡管第四種假說初聽起來有點像天方夜譚。然而,科學和認識是無窮盡的,宇宙奧妙也是高深莫測的,不能因我們眼光的狹窄和認識上的膚淺和無知,就將科學真理視為迷信或邪說。地心說和日心說的經曆不是最有力地說明此問題嗎?月球,確實是一個神秘的世界,它上麵的uP0現象,奇特的表現,確實給科學家們出了一道難解的謎題。這正如著名法國作家維克烏·雨果曾用這樣的語言描繪月球“月球是夢的王國,幻想的王國。”

對科學家們來說,月球當然也是一個充滿夢幻的世界。科學家們推測,月球不僅是開啟地球以及眾多宇宙之謎大門的鑰匙,也是開啟太陽係起源之謎大門的鑰匙。那些待解之謎在人類登上月球之前就存在了不知多少歲月,直到今天,我們對月球的認識在天文學上仍無明顯的進展,反而使科學家們陷入更深的困惑之中。的確,比起實施“阿波羅計劃”之間——無論是月球的起源及其自然環境,還是其構成——縱橫交織在科學家麵前的謎團,像難理的亂麻,現在更見頭緒紛繁。但是,如果再結合UFO學的研究,結合考古學的研究,實行多學科聯合攻關,相信月球之謎不久必將真相大白。總的來說,月球是被“操縱著”進入地球軌道的結論則更有說服力。如果再與碰撞說聯係,能否可以想象月球當初**縱進入月球軌道時不慎與地球擦肩而過,最後才調整到現在這種軌道上。如果這樣後假說都有一定道理了。真相如何?還需再探,還需拿到更多的證據。

(5)月球起源新說

包括“分裂說”、“俘獲說”和“同源說”在內,關於月球起源的假說至少也有好幾十種。盡管如此,科學家們仍然希望有更能說明問題的新假說提出來,因為像月球起源那樣複雜的問題,牽涉到許多學科和很多方麵,而新的假說可以作為我們研究問題的新的出發點,往往會給我們新的啟示和新的線索,便我們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入、更加全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