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聞修真(1 / 3)

這是一處偏僻的小鎮,叫青雲鎮。小鎮四周環山,山勢向小鎮北麵延綿上千公裏。這裏就是山脈的最南端。鎮四周的山勢低矮,唯獨北麵有一較高的山叫青雲山,小鎮也因此得名青雲鎮。經年不息的山泉彙集成一條寬二十餘米的青溪河由北而南的流向。鎮處青溪河邊,周邊有農田百頃,南麵視野稍闊,有一黃土官道旁青溪河的流向通往山外。周圍的山上植被很好,終年鬱鬱蔥蔥,山青水秀。

青雲鎮四周的山腳下散布著很多村落,這些居民靠山吃山,大多以經營山貨為主,尤以獵戶最多,也有些是種植和挖掘草藥為生,較少的居民是從事農耕勞作。青雲鎮就是這些居民最主要的集貿場所,所以平時也很熱鬧。

鎮上的鐵具很出名,鐵製農具經久耐用,不蝕不鏽,獵用弓箭鋒利無比,弓胎韌性十足,深得四周百姓的好評,經常有山外之人聞風而來采購。經營鐵器鋪的老板叫何勇,四十多歲,常年的煉鐵錘打練就了一副好身板,全身肌肉墳起,孔武有力。膝下兩子,分別叫何雍文和何雍武。老大何雍文二十三歲,曾入鎮上的青溪學堂讀過十年私塾,因天資所限,求取功名未能如願,現已子承父業,跟著鐵鋪裏的夥計一起煉製鐵器。老小何雍武二十歲,天性好動,不喜讀書,一年私塾沒讀完就跟在父親的鐵匠爐邊轉來轉去。現在早已是小鎮上知名的鐵匠了。

何氏鐵鋪也是青雲鎮的最大的一間鐵鋪,座落在鎮北麵的青溪河邊,兩間鋪麵相鄰,之間的牆上寫著黑色的“何氏鐵鋪”四個大字,兩個鋪麵都較大,正對著街道,一邊是各式各樣的農具,一邊是獵戶用的工具。經鋪子裏麵的小門進去是一個四合院,兩邊的房屋應是夥計的住房,對麵是一溜四間,裏麵傳來“叮叮當當”的錘打鐵器的聲音。

何勇的家也緊挨著鐵鋪而建,兩進的四合院,房子雖不小,卻也很平凡,大門和鎮上的其他民房一樣樸素無華,進門後是會客廳,廳堂較大,裏麵的家用擺設一應俱全,盡顯家道殷實。廳堂兩邊各有一間廂房,廳堂正中的屏風後有一小門,裏麵是四合院,院四周都建有房子,西麵兩間是何雍文的住房和書房,東麵兩間是何雍武的住房和儲物房,院裏種植著一些花花草草。北麵正對著廳堂的一溜四間是客房。何勇和夫人居住在廳堂一旁的廂房內。

今天早上一起來,何勇洗漱後來到廳堂,坐在太師椅上,品著夫人泡的香茶。兩個兒子都很懂事、勤勞,早就去鐵鋪幹活去了。看著不錯的家用擺設,想著這些年來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臉上露出了滿意而幸福的笑容。是啊!這一切都是拜那位袁木恩人所賜。想當初自己十幾歲時,家鄉遭遇強人搶劫,劫難中鄉親們死傷無數,父母兄弟也無一幸免,自己因一時貪睡才逃過大難,之後就無依無靠,流落他鄉以乞討為生,在青雲山下靈峰村旁的樹林裏,遇上那位恩人袁木,當時自己餓得都快昏倒了,袁木帶著一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兒子把自己接到他家中。那個孩子就是自己結義的弟弟袁恒,跟著袁恒,在袁木的指導下學會了一點煉製器具的技巧。幾年後,袁木給他一些銀兩讓他到青雲鎮開一間鐵鋪,奇怪的是他不讓自己向別人透露這些煉鐵技巧是他教的。袁恒的兒子袁天還在讀書吧,幾年前就住在自已家裏,在鎮上的青溪學堂讀書,這小子很聰明,有時辯論連先生都說不過他,還經常捉弄先生,先生沒法教他就勸他到山外麵州府去考取功名,哪知他就回家了,後來他傳來口信說他爺爺袁木能教他,讓自己這個做大伯的放心。都三年沒去自己義弟家看望了。想著想著心裏就一陣不安。喝完茶和夫人一起吃完早飯,著夫人張氏買辦了一些禮品,吩咐一些事宜。提著禮品就沿鎮北麵的小路朝靈峰村去了。

何勇大步流星的趕路,到傍晚時分才來到靈峰村南麵的袁恒家裏。這也是一處四合院式的建築,院牆上的大門進去就是院子,東西麵各兩間房子,正北麵三間正屋,中間是廳堂。院裏也種了一些花草。何勇剛一進門,就聽見袁恒的夫人王氏說:“何大哥來啦,快請進屋。”轉臉對著東邊房子喊:“天兒,你何大伯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