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用這樣的方式抗議(1 / 1)

八十七

如果從理性的層麵上說,愛情在本質上屬於感情領域。因此,它不是理性所能完全把握的。世間的男人女人究竟如何選擇。不僅要憑內在心靈契合的直覺,而且還有種種外在綜合因素形成的機遇問題。也就是說,愛情是一種緣。

有人往往把緣看得很神秘,甚至帶有某種宿命意味,這當然大可不必。但對戀愛中的人來說,那種心靈的投入,又確實使愛情成為一種宗教式的感情。這樣,愛情的選擇就不同於人們生活中一般的行為選擇,而具有了一種生命承諾的意義。因為蘊含著這種生命的承諾,在某些情況下,愛情的選擇就成為一種無可選擇的選擇。於是我們便理解了在愛情世界的千姿百態中,為什麼有的人素不相識卻一見鍾情;有的閱盡滄桑才暮然回首;還有的為了一個許諾而終生尋覓或苦苦等待……

理性的現實生活規範與內心的愛yù向往無法統一,於是感情升成了痛苦,愛成了心靈的折磨。

如果我們的讀者沒有健忘的話,一定還記得,就在金成、玉英和步心悅交談的那個晚上,有一個女人,也就是柳芳,已然是失眠了。

她的失眠不是平白無故的,而是有原因的,惦念自己的心上人,總是心緒不寧靜,這是一個原因。再有,就是她的母親向她總叨咕——“你想過沒有?等金成畢業,你們在結婚,你都三十歲了。”——這些話,讓她心也煩。隻是由於她真的過於善良,還沒深刻理解她母親的真實用意是什麼。但隨著時間的前進,一九七九年元旦過後的一天晚上,她的母親終於把要想說的話,對柳芳說了出來:

“你看你,現在整整二十六周歲都過了,你能等,媽媽可不想再讓你等下去了,到三十歲結婚,女人生孩子都有危險了呢!”柳芳的母親了解自己的女兒,她說這話絕對是從做母親關愛自己的女兒的角度出發,開口而言的。柳芳開始的時候,還是理解自己的母親的。但後來她母親的談話,讓她反感到了極點。

“好閨女,媽媽都是好意,要是金成畢了業,要是他高就了,要是他變了心,不就坑了你了嘛!要我說,不行的話,就好離好散,咱可不能在他這一棵樹上吊死哦!”

“媽媽,您看您這都是說的什麼對什麼啊,您開始說的話,是為我擔心,也有我不愛聽的話,我之所以沒說什麼,就是因為您做媽媽的,是從好心好意的角度說我的,我很理解,可後邊的話,我真的不喜歡聽了。”柳芳對她母親這樣說道。

“唉!媽媽是為誰好啊?還不是為了你嘛。你看你姨哥,多好的一個小夥子哦,我不是說了,要模樣有模樣,要出息有出息,你也不是不知道,人家小寇——就是柳芳母親的那個外甥,他的名字叫寇金良——每個禮拜天都來看我,那是為什麼嗎?其實就是看上你了。我也告訴他了,叫他別急,我慢慢和你談,你說,小寇哪點不比金成強啊?唉!讓我怎麼說呢?你要不好意思說,我找金成的父母去說,好聚好散,沒什麼了不起。”

柳芳聽完她母親說完這話後,才如夢方醒地明白了母親今晚談話的用意所在。她眼裏滿眶的淚水,到了不能不流出來的程度。

憤懣到了極點,產生了無聲的抗議,於是她起身離開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