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波勒的第二本小說,經過反複多次的修改,更新可能會有些慢,請大家諒解。波勒真心希望各位閱讀波勒小說的讀者們能喜歡波勒的小說。

相傳,黃帝之子顓頊與水神共工為爭奪權利戰於不周山,聲勢浩大,大戰七日,兩敗俱傷,相撞於不周山,不周山乃撐天之山,連通三界,接天處被撞出一道裂痕,天星下墜於人間,生靈塗炭,災難四起,祖神女媧不忍見到人界遭此危難,便從天池中取得靈石用於補天,並加以封印,使裂痕複原,人界免於危難,女媧並創造了一部族,居於不周山,以守護不周山,女媧傳授仙術於部族,部族之人靈識尚高,女媧傳授完仙術後滿意離去,之後此部族被稱作靈族。

九幽日,九星連珠之日,妖魔之力大增,妖魔之氣彌漫不周山,靈族開啟法陣,禁錮魔氣,怎奈魔氣旺盛,妖魔突破入口闖入不周山,大肆殺戮,靈族奮力抵抗,妖魔逐漸退去,但靈族也傷亡慘重。為了向魔界複仇,靈族傾盡全族之力,挑選出最厲害的鑄劍師,使用七禁七絕之術,取魔界魔淵的天魔石,仙界靈山靈石,集合九天隕鐵,集仙魔二氣於不周山,以鑄劍師血氣為引,其精血而鑄,劍成,名曰天煌,劍身兩側半黑半灰,符文凝於劍身,紫炎環繞側身,仙魔二氣散發而出,相互催發,威力更甚。靈族勇士手執天煌劍,進入魔界,劍鋒所指,無一存活,一日之內屠殺妖魔無數,原本神人魔三界平衡被打亂,驚動魔皇,出兵於不周山,靈族慘遭滅族,天帝派祖神女媧前去鎮壓,魔族退兵。靈族慘遭屠滅,不周山血流成河,怨靈四散,女媧手持天煌,劍身靈氣依舊,隻是多了份凶煞之氣,劍中央有一小團紫色的光芒閃爍著,靈族傾盡全族之力,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鑄就的天煌劍自然是一把絕世神劍,此時那團光芒自然是劍靈,隻不過是初期還在成長罷了,女媧不忍毀此劍,便聚血化靈,化劍為身,凝三魂七魄於劍,以神術造就人身肉體,劍化於形,從不周山之頂投入人間,不周山無人守護,女媧施仙法於不周山,仙氣做屏障,以雪封山,常年積雪,寒風凜冽,生靈難以存在,非尋常之士不可抵達。

(ps: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不周山)

不周山為古代傳說中的山名,最早見於《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據王逸注《離騷》,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訓》均考不周山在昆侖山西北。相傳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夠到達天界的路徑,但不周山終年寒冷,長年飄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達。不周山具體在哪裏有多種說法,最常見的說法是帕米爾高原。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於地平麵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共工氏怒觸不周山,怒觸的時候,這山就叫不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