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天,何為無敵?天心:無我則無敵。
人心:既已無我,又怎樣無敵。若因無敵而失我,可謂之無敵乎?
天心:善。無無敵,無無我,率性而為,堅守本心,即無敵之本意也。
世人分三等,一為庸人,一為聰明人,一為絕頂聰明之人。三等人,並非以財富多寡、身份高低、權勢大小而劃分的,而是以人生態度而論之。
庸人者,凡俗人之統稱也。或碌碌無為,或爭名奪利,或趨炎附勢。然據古代“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世,大隱隱於朝”之傳統而觀之,市井之中亦臥虎藏龍,宦海之中亦不乏高明之輩。由是而曰:“人不可貌相,庸人亦非常人也。”此輩之典範,有《功夫》中的包租公、包租婆,狄雲之師“鐵鎖橫江”戚長發、海大富等。
聰明人,天資過人,往往一出即名動天下,見之即覺其不凡。其輩常籍自身天資,於不可能中創可能。然古語雲:“天妒英才。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世事不可能無紕漏。禍兮,福之所倚也;福兮,禍之所伏也。今朝得意者,便是明日的失意者。此輩之名人亦有華山後山風清揚、李太白、蘇子瞻、“拗相公”王半山等。
絕頂聰明之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雖有一身不世才藝,卻往往於一低下職位中自得其樂,於一平凡中見不凡。平常不問世事,然事到臨頭卻能力挽狂瀾,行石破天驚之事。且此輩卻不見何大災大劫,皆因此輩藏拙匿智,雖有不凡技藝卻不隨意顯山露水,並不招來他人妒忌。安貧守賤,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尋求心靈的更高境界。此輩之表率可見少林藏經閣掃地老僧、張三豐之師覺遠大師等。
人,生於此大千世界,所行之事必然各有不同。有人若流星,雖然轉瞬即逝卻留給後人無限遐想;有人若恒星,默默無聞的照亮自己相愛之人。然所行之事不同,行事手段不同,所得結果也不同,可最終卻有相同的結局——塵歸塵,土歸土。
我心:隨之,隨波逐流,人雲亦雲,可無災也;
默之,沉默寡言,緘口不語,可無禍也。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