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縱然如此,人們的記憶也是會模糊的。於是,世代相傳的天梯傳說便失去了一些部分。
後來的人們隻知道當初祖先製造了天梯,探知高大石碑上方的字跡為“城中”,而關於天梯是如何被豎立依靠在石碑旁的,卻成了謎團。
也許是天幫忙豎上去的吧?
試過各種奇思妙想,各種方法,生活在城市中心地帶的人依然無法想通祖輩們是如何將雲梯豎靠在石碑旁的,於是,隻能用“此事非人為,乃巧奪天工”來解釋。
久而久之,雲梯便被喚作了天梯。
有了方位,確定了這座城的中心地帶,居住在那裏的人們便開始了對周圍環境的探索,行者也就出現了。
可是這座城太大了,以每位行者的腳力,即便是活的最長的也無法徒步在有生之年走到邊界。
於是,他們開始發明交通工具。起初是用牲口拉車的方式,當時的車隻有兩個輪子,後來便由兩輪變成了四輪,再後來,人們發現有些牲口是可以馴服甚至是駕馭的,於是便有了騎馬的行者``````
不過即便如此,這座城依然顯得太過無邊無際,涼州城的版圖也從來沒有真正的完整過。
直到有一天,在城市的中心地帶,出現了“修真者”,這樣的局麵才完全被改變。
那時候人們還不知道什麼是“修真”,直到有一天,一個被派出去探路的行者踩著木頭,飛回石碑旁的時候,眾人才開始對修真有了基本的概念,那便是,禦氣。
但是沒人知道那個行者是怎麼做到的,他就那麼憑空駕馭著一塊半人長的木頭飛到了部落中,石碑旁。
從那以後,“天行者”便出現了。
那個禦木歸來的行者將修真的法門告訴了將在下一年出發的四個行者後,便不知去向。
這四個行者,在路上邊修煉邊刻畫著涼州城的地圖,到最後卻隻有一個人是禦物而回的。他飛回來的時候,腳下踏著的是一根粗大的竹子,遠大於尋常竹子的大小。
而那個人對於“修真”又有了新的體會,他將這些總的法門又傳給了第二年即將啟程出發的四個行者,並告知他們,如果無法掌握禦物飛行的道法,便不要回來見他。
懷著對前輩的敬意和對天行者的畏懼之情,那四個人按照吩咐照做了。
自此之後,便常常隻見出發的人,而回來的人卻越來越少,到最後,竟然隻有一個人回來了。
那個人也是禦物而回。不過他所禦的物品,是一把劍,一把木製的劍,那木極其堅韌,當時已經有劍,而他禦劍而回的那把劍,後來被人稱為:“仙劍”。
而隨著他帶回來的圖紙,是涼州城的最後一塊殘缺版圖。
城中地帶的人們將最後一塊版圖拚湊完整,最終把涼州城的布局——山川、河流、平原、丘陵、盆地的輪廓都一一繪製在一張極大的圖紙上。
至此,這幅跨越了世紀的地圖,宣告完成。
喜慶過後,隨之而來的便是眾人的憤怒之情,隻因為那些從城市中心出發的行者或者天行者們隻有一個人歸來,帶來了最後一塊殘缺的地圖。
在他們看來,其他行者背叛了他們,背叛了種族,因為最後歸來的人,最老的一個也不過是不會禦物的普通行者。
而在那時候每個行者都由於祖宗遺訓,臨走前在石碑麵前立下毒誓,若不能禦物而歸,便是老死山林,也不準回來,否則便會被視為欺師滅祖,在族人麵前抬不起頭來,受世人唾棄。
隻因為祖先有言,這禦物是修煉的基本法門,隻要是族中人,皆可習會。後來他的話也得到了驗證,每位歸來的行者雖然老少不一,但是後來俱都被人稱為天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