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蠅蛆清潔養殖意義大(1 / 3)

21世紀,這是一個對畜牧業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據有關專家測算,本世紀前葉,我國人口將進入高峰期,預計總數將達到16億。滿足16億人口的肉、蛋、奶等主要畜產品供應,既為畜牧業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市場,又給畜牧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一)蛋白飼料的緊缺成了畜牧業發展的瓶頸

由受人多地少、人增地減的基本國情製約,中國畜牧業將長期受製飼料特別是蛋白飼料的短缺。據測算,如果要達到預期的畜牧業發展目標,中國能量飼料的缺口將達到6600萬噸,蛋白飼料的缺口將達2400萬噸。21世紀的畜牧業能否持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飼料資源的支撐能力。專家們呼籲要花大力氣創新資源開發利用技術,大力開辟潛在飼料來源,開辟非糧食飼料來源,尤其是蛋白質飼料來源。

目前,世界各國在發展畜牧業、養禽業和水產業中,為解決飼料的動物蛋白質來源,正在從各個方麵采取多種途徑,廣泛地開展試驗和研究。過去動物蛋白飼料的來源主要.賴產魚國供給魚粉。近年來,由狂捕、濫撈,加之海洋環境被汙染,生態環境的破壞等多種原因,漁業資源受到嚴重破壞,捕魚量逐年下降,因而魚粉遠遠不能滿足需要。作為畜禽重要蛋白飼料來源的魚粉,主要產自南美各國。近年來世界魚粉資源衰竭,市場供應趨緊,價格上漲。世界第一魚粉生產國秘魯1997~1998年度魚粉產量已從1996~1997年度的210萬噸銳減為100萬~140萬噸。世界第二大魚粉生產國智利1997~1998年度的魚粉產量為128萬噸。1998年秘魯魚粉的最新報價已達720美元/噸。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魚粉進口國,1996~1997年度中國在世界魚粉進口總量中的比重為27%,1997~1998年度中國的采購量已減少到95萬噸,但仍保持最大進口國的地位。整個世界的魚粉資源受到嚴重衝擊,單純.靠進口,難以彌合整個畜牧業發展對動物蛋白飼料需求的巨大缺口。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7年2月發表的報告說,由各國對海產品等水產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如不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全球可供商業捕撈的漁業資源可能在2050年枯竭。

我國是一個食物資源相對短缺,後備資源不足,同時麵臨食物、特別是蛋白質消費數量和質量雙重增長壓力的國家。蛋白質生產困難很大,供需缺口將長期難以彌合。目前,我國畜牧業需要5000萬噸飼料粗蛋白,尚存缺口為2000萬噸。由蛋白質資源的緊缺,在魚飼料中粗蛋白的含量隻有20%左右,所以飼料係數達2~3,而日本等國魚用飼料中蛋白質含量一般在45%~55%,飼料係數一般僅為1.5以下。

(二)替代動物蛋白飼料的種種努力並不盡如人意

由於蛋白質的貨源緊缺,單位價格太高,一般常用價格較為低廉的菜籽餅、棉籽餅與花生餅等取代習慣使用的動物蛋白飼料和豆粕,但取代的效果多不理想。即使認真按營養平衡的配料也是同樣如此。因為多數植物蛋白除含一定量的有毒物質或抗營養物質外,都存在蛋白質含量低,纖維素高以及必需氨基酸利用率低的缺點。動物性蛋白質與植物性蛋白質的營養價值有質的差別,動物性蛋白質即使也存在某種氨基酸的不足,但其缺乏程度不如植物蛋白質那麼嚴重。無論用生物法還是化學法所測定的動物性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都比植物性的蛋白質要高。

(三)昆蟲是最具開發潛力的動物蛋白資源

昆蟲是一種重要的生物資源。據統計,世界上已知的昆蟲種類達到100萬種以上,它相當地球上所有動物總數的3/4和整個陸生動物總重量的4/5。昆蟲適應力強,分布範圍廣,一般認為,昆蟲在3.9億年前的誌留紀就已出現在陸地上。以後通過適應與進化,其生活空間日漸擴大,真正占領了地球,而人類的出現距今僅100萬年。在人類出現以前,包括極地在內的寒帶,從低地到喜瑪拉雅等高山冰河地區,從江河、湖泊、濕地到沙漠均有昆蟲的分布,甚至在40益以上溫度和鹽田等惡劣條件下也有昆蟲生活著。在火山爆發、地震、海嘯、洪水或由人類活動引起的災難過後,最先重新定居下來的總是昆蟲,甚至在估計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介質內也有昆蟲棲息。生物學家認為,還有500萬~1000萬種新的昆蟲在熱帶雨林中等待著人們去發現它們。

昆蟲是地球上最大的未被充分利用的生物資源,研究昆蟲的形態、生態和生理特性,掌握昆蟲的養殖技術,探討昆蟲利用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並全方位地將各種昆蟲有效地應用我們人類的日常生活、科學研究、生產開發,正在成為一種世界趨勢。昆蟲產業的開發,將在農業、生命科學、醫學、工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四)蠅蛆養殖是解決畜禽糞便汙染的有效途徑

資源、環境和生態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緊迫的問題,因為這不僅關係經濟的持續發展,甚至已經開始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日本已將資源循環型技術列為今後幾年的科研重點,即通過資源投入和廢棄物排放達到最小化的生產係統,利用自然循環功能和生物資源,研究開發有利建立經濟技術協調發展的資源循環型社會技術。蠅蛆的產業化開發正是資源循環型技術的一個重要方麵。

我國畜禽養殖業正朝著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並且大多數集中在城郊,養殖場規模越來越大,畜禽糞便越來越多,汙染日趨突出,成為城郊及鄉村環境保護的一大難題。1999年全國畜禽年排濕糞19億噸,折合幹糞5.7億噸,是工業固體廢棄物的2.4倍,其中含蛋白質9861萬噸。如此數量巨大的畜禽糞便,如不加以利用,將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合理開發利用,則將是一筆可觀的資源和財富。開發利用畜禽糞便資源,意義、潛力、價值十分巨大。防治畜產公害,化害為利,促進農牧業結合和農業良性循環,已是刻不容緩之事。畜禽糞便的治理有多種方法,采用生物技術比采用其他方法更具有優越性。

腐食性昆蟲約占昆蟲總數的17.3%。它們通過分解動植物遺體和排泄物來保持環境清潔,同時完成物質循環。大多數生態係統要是沒有清除腐物的昆蟲是沒法運轉下去的。昆蟲使生命所必需的氮、碳和其他元素得以再循環。腐食性昆蟲能有效地處理畜禽糞便,在生態、經濟上均有較高效益。蠅蛆處理畜禽糞便,既減少了對環境的汙染,又可為畜禽養殖提供優質的動物蛋白質飼料。昆蟲的同化率(同化量/取食量)雖然不及哺乳動物的一半,但昆蟲的生產效率(生產量/同化量)卻比哺乳動物和鳥類高得多。可見在把初級生產量轉化為次級生產量方麵,昆蟲是更為有效的一類。昆蟲在將食物轉變為體重的效率方麵一般說來是和小雞相等的。這種達到30%以上的轉換率,平均為用加料器飼喂的牛的2倍,放牧羊的4倍。家蠅即屬具有高的食物轉換率水平並易飼養的昆蟲之一。

日本農林水產省從1993年起開始組織實施昆蟲利用產業技術開發計劃。株式會社竹中工務店的研究項目為“利用昆蟲處理家畜排泄物及飼用昆蟲的生產”即以蠅類和食糞甲蟲類為對象,開發其大量增殖方法,使之係統化,用來處理家畜排泄物,並將繁殖的昆蟲蟲體作為飼料,再用家畜生產。另據日本菲爾德公司報道,利用蠅蛆處理畜禽糞便,處理時間短,5~7天即可處理完畢,除臭效果好,是傳統發酵處理效率的60倍。節工省本,處理5~10噸畜禽糞便,僅需2~3人,處理2噸畜禽糞便的生產場地隻需要200~300平方米。

隨著我國畜牧業的迅猛發展,畜禽養殖汙染已經成為農村麵源汙染的主要來源,治理畜禽養殖汙染已經刻不容緩。我國畜禽糞便產生量很大,1999年產生總量約為19億噸,而我國各工業行業當年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總量為7.8億噸,畜禽糞便產生量是工業固體廢棄物的2.4倍。畜禽糞便管理和處理不當,就會成為重要的環境汙染源。如經過無害化處理並加以合理利用,則會變為寶貴的資源,促進農牧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隨著我國畜牧業規模化、集約化的不斷發展,畜禽糞便的處理及持續利用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提出,解決畜禽養殖業汙染的根本出路是樹立可持續發展農業的思想,發展生態型養殖業,將畜禽養殖納入整個農村種植業的生產體係之中,促進農村、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世界上一切廢棄物都具有再生循環利用的價值,全球性自然資源的枯竭又使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成為現實需要。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麵。畜禽糞便的大量流失或棄之不用,是資源的巨大浪費。畜禽糞便的治理,應當貫徹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生態化的原則。

畜禽養殖業從總體上講是一個汙染重、利潤相對較低的產業,過高的治理成本將會大大加重企業的負擔,也使養殖業失去發展的活力。處理集約化畜禽養殖場糞便和汙水,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例如一個萬頭豬場僅汙水處理工程,一般就需要80萬~100萬元,年運行費用3.5萬元。

任何一個經濟實體實施環境汙染治理的投資能力,都取決其自身的經濟實力。一般來講,畜禽養殖場進行環境汙染治理的投資水平(支付意願)不會超過其固定資產規模10%、年度投資不應超過年度總產值20%,運行費用的支付能力不應超過其純利10%。以規模化養豬為例,1000頭以下的養豬場可以承受的汙染治理投資10萬元以下,年度的運行費用3000~5000元;5000~10000頭的養豬場可以承受的汙染治理投資在20萬元左右,年度運行費用在1萬元左右;10000頭以上的養豬場可以承受的汙染治理投資在100萬元以內,年度的運行費用10萬元左右。如果采用傳統的畜禽糞便處理方法,這樣的治理投資是難以做到的。

現有的各種畜禽糞便處理方法,如幹燥處理、堆肥高溫處理、燃燒處理、沼氣發酵等,都有一定的效果,但由投資大和運行成本高,一般養殖場難以承受。因此要盡量采用效率高、投資少、運行費用低的自然生物處理法。運用生態學原理,設計、構建腐生食物鏈,無疑是一條最科學合理的途徑。腐食性昆蟲以分解動植物遺體和排泄物為生,是大自然的天然清潔工,在完成物質循環、保持生態平衡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現今幾乎所有的畜離糞便處理方法,隻能生產一種產品———有機肥,而且往往投資大、運行成本高、處理時間長、除臭不徹底。而用畜禽糞便養蛆,卻可以化害為利、化廢為寶,即利用畜牧業、食品工業的廢棄物,同時生產出兩種產品,一是優質的有機肥,可用有機蔬菜的生產;二是高品質的抗菌蛋白飼料,可用無公害畜禽的養殖。而且畜禽糞便養蛆投資少、運行成本低、處理速度快、除臭徹底、不會造成二次汙染,這是其他的畜禽糞便處理方法難以相比的。

資料來源:日本菲爾德公司。上海市從1991~2004的14年間,先後投入了2.42億元進行畜禽養殖的汙染治理,但得到的教訓是投入高、效益低、資源未充分利用,畜禽汙染防治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得到的啟示是畜禽汙染治理達標排放之路是走不通的,隻有資源化循環綜合利用才是根本解決之路。這是用十多年的時間、上億元的資金換來的寶貴經驗和有益啟示。利用畜禽糞便養殖蠅蛆,正是高效處理畜禽糞便、實現畜禽糞便資源化綜合利用的一條有效途徑,且比單純的製造有機肥投入更少、效益更高。

清潔生產又稱清潔技術,目前國際上尚未對清潔生產作出統一定義。聯合國在1989年提出清潔生產這一術語時指出,清潔生產是對生產過程與產品采取整體預防性的環境策略,以減少對人類與環境可能的危害。清潔生產包括清潔的生產過程和清潔的產品兩方麵的內容。對生產過程而言,清潔生產包括節省原材料,並在全部排放物離開生產過程以前就減少它們的數量,實現生產過程的無汙染或少汙染。對產品而言,清潔生產則是采用生命周期分析,使得從原料獲得直至產品最終處置的一係列過程中,都盡可能達到對環境影響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