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現象看背後故事,何先生的育兒之道,所有作為父親的人都應該認真反思:除了金錢之外,我還給了孩子什麼?

——著名主持人孟非

每個父親都有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哪種方法最好?適合自己孩子的最好。我和何烈勝在抗震救災和其他慈善事業上有過不少的交往。對於別人,他很友善、低調;對於孩子,他很嚴厲。多多今天能健康成長,正是他的這種獨特性的體現。

——2010年中國首善陳光標

你是一個期望孩子成功的人嗎?

你是忙爸爸、懶爸爸,還是茫爸爸?

讓你的孩子遠離“缺乏父愛綜合征”。

給孩子更多時間,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心靈。

謹以此書獻給全天下為家庭奮鬥的男人們!新式父親不需要成為全職爸爸,但應該學習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見證者。

如果你既能掙到豐厚的薪水,又能換尿布,還可以給孩子做郊遊午餐、跟孩子一起玩遊戲,那麼,恭喜你,你就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好爸爸”。

自序

41歲,我迎來了我的急性子小天使:一個不足7個月的早產兒。記得當時醫師很理性地告誡我,他很有可能將會是一個智力低下的兒童甚至是腦癱患兒,而他們隻能盡力。

和同齡人相比顯然不是在同一起跑線上,他的未來又會如何?

喝同一母奶長大的小狗,有的成了警犬,有的成了草狗,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我堅信一個詞:培育。後天的培育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國內外不乏這樣的先例。

我的確做到了:3歲的兒子多多,MITQ(多元智能皮紋檢測)測試高達218,已經認得2000多個漢字,最關鍵的意義在於通過認識這些字多多對這個世界有了很好也更早的認識……這種成績是驕人的,盡管對他的未來,這些事的意義並非想象中的那麼大。

教育孩子同管理公司有許多相通的地方,赤手空拳下海創業九起九落的我,自然也是“家庭董事長”:對孩子的教育同樣製定目標、流程、執行人、考核,而我的CEO就是我的太太。

在沒有讀到“全美父道組織”的統計數據之前,我從沒有感覺到“缺乏父愛綜合征”竟然有如此可怕。期望此書能喚醒那些忙爸爸和懶爸爸,希望他們能給孩子堅實的擁抱,給孩子一點時間,給孩子的成長打下一個堅實的前進的基礎。

我願把這本書獻給你們,也希望你們的孩子,包括我的兒子多多,長大成人後,能理解父母的這番良苦用心,理解父母對他們深沉的愛!

祝小天使們健康、快樂。

何烈勝於金陵

2011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