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著名的國際化大都市山東省濟南市的王村,有個28歲的年輕人叫馬牧,右手拿著一把刀子正在快速的挑斷眼前一隻捆綁了雙腳的雞的頸動脈。隨手扔到左邊的傳送帶上,又在右邊的傳送帶上拿過一隻雞繼續剛才的動作。眼神中沒有絲毫的變化,隻是快速的做著機械般的動作。屠宰間進口處的光榮榜第一位置赫然就是這個叫馬牧的消瘦青年,殺雞技能評比大賽特等獎。
這是屠宰場效率最快的一條屠宰線,隸屬於山東最大的肉雞屠宰廠——山東金鼓食品集團公司。肉雞都是附近的養雞場送來的,在“科學”和“金錢”的雙重作用下,附近小型的養雞場一個月就能把一個雞蛋變成一隻雞,小型的機械化養雞場投入5,6萬元錢,一個月就能收入7,8千元錢,一年就能收回投資,還能賺個4,5萬元錢。這種暴利也就讓家家戶戶都養起了雞,王村人人都養起了雞,因此幾乎被人戲稱為養雞村。
15年前,馬牧的父母雙雙下崗了。那個年代,下崗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天塔下來了,再也沒有收入了,沒有工作了。那時還不像現在一樣,有很多的小公司招人,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國有企業,尤其在濟南這個相對落後的城市裏,整日喝起酒來,後來貪便宜買了一瓶假酒,喝了之後死了。母親傷心過度,想不開,在失業和喪夫的雙重打擊下,跳樓自殺了。
由於已經和原單位解除了勞動關係,父母的死,馬牧沒有得到一分錢。13歲的馬牧當時在上初二,沒過多久家裏的錢和值錢的東西都賣了,馬牧原來是住在父母原單位的房子,現在房子也已經沒有了。無依無靠的他走上了要飯的道路,興許是老天可憐他,走到長清王村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好心人王林,王林在村子裏開了一個養雞場。農村人以務農為業,還沒有進入農閑時要給人打工的農民工時代。缺少幹活之人的王林以管吃管住的條件,收留了馬牧。
除了馬牧之外,養雞場的其他人都是王林的親朋,由於殺雞屬於損陰德的行為,大家都不想幹這個活,在教會了馬牧之後,自然而然這個活就成了馬牧一個人的“專利”。
13年前王林通過種種暗箱操作成為了王村的村長,成立了半集體半個人的金鼓食品廠,號召家家戶戶少生孩子多養雞。
10年前,懂得依靠科學養雞,成為了山東的德州扒雞,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等企業的雞肉供應商。而外國公司幫助王林建起了現代化的生產線(即屠宰線)。
7年前,成為了中國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等最大的雞肉供應商。
3年前,王村的金鼓食品公司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大的雞肉供應商,產品已經遠銷海外。
馬牧幾乎是金鼓食品廠最老的員工之一。按理說馬牧應該是一個做到很高職位的人才對,但是一來在初二就輟學打工,沒有什麼文化,沒有提拔的必要;二來王林更多的看重親戚、朋友和外麵引進的高學曆人才;三來馬牧年齡太小,不懂的鑽營,畢竟和他同歲的人都在讀書。所以一直從事著殺雞這個工序,一幹就是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