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雨季來了(1 / 2)

第二天下午的時候,又有兩艘裝滿了小牛的船靠岸。這種船是專門為了給亞馬遜河流域的養牛場運輸牛的。船隻靠岸後,小牛從甲板上搭過來的兩米多寬的橋上趕過來。

李晟也去看了,小牛被趕著下船,速度比較慢。李晟便幫了一個忙,安撫前麵幾頭小牛讓它們有秩序的從船上下來。牛也是一種從眾性動物,有第一頭安全下船,其它的克服恐懼也容易一些。來到陸地後,牧場的員工倒是很熟練地將它們安置好,然後稱重。

這兩艘船上,還有五六十匹馬。這些馬是本地的騎乘馬。主要是用來放牧用的。之前李晟是打算使用車輛放牧的,不過後來看到車輪對草場的破壞很大,最後還是選擇了馬。

馬匹下來後,還不能騎乘。因為馬鞍等之類的東西還沒有準備。而且牛仔也需要和這些馬進行一些溝通,才能騎的安穩。

鬆田集團也派了人隨船過來,是那個在奧比杜斯辦事處的印第安人。

剛才牛在下船的時候已經經過了清點,那個印第安人帶著兩名穿著防疫人員抽樣檢測了幾種疫病。這些檢測都是能快速檢測的。當然,其他的檢疫已經在牛上船之前已經進行過。這會的檢疫主要是看牛有沒有在運輸過程中發生了什麼傳染病。他們檢測之後就可以讓李晟簽名,稱重完畢之後這批牛就算是交接完畢。

而在這一天之後,送牛過來的船隻越來越多。鬆田集團的解釋是,雨季很快就要到了。雨季中在亞馬遜河運輸大量的牛並不很安全。還有就是小牛在運輸過程中身體機能會下降,如果這個時候淋雨,容易得病。所以他們計劃在雨季到來之前將所有的牛都運到寂靜牧場。

這也讓牧場的工作量大了起來。最多的一天,一共有十六艘運牛船抵達。也幸好這個時候,牧場中的工人也達到了四十來人。兩班倒,一整天一整天地從船上下牛。

在辛苦了半個月之後,牧場訂購的牛群終於全部運到了牧場。

很清晰的事實是,李晟並不是農民。在十一歲的時候他就離開了農村。所以他很早就脫離了農民這個光榮的政治身份。當然他還是會插秧的。要說放牛,他還真的沒幹過騎牛背吹笛那樣的浪漫事兒。

當年他家裏雖然也耕田,但是因為田畝太少,根本不值得養一頭牛。所以他會拿著鋤頭翻出一塊菜地,但讓他去放那麼大的一群牛,他真的沒辦法。

對於大牛群的放牧,他更是沒有概念。好比他看到那些小母牛的時候,看到它們頭上竟然沒有角,如果它們的臉長的像牛,他甚至懷疑這些玩意是不是牛和馬雜交出來的。

這還是張峰告訴他說:“因為是大牧群,如果牛長著角的話,牛群一旦發生相互攻擊,很容易受傷。而且對放牧工人來說也是一個危險。所以在牛長角之前,會用烙鐵進行燙封,破壞牛角的生長區。如果不這樣做的話,也可以在牛角長出來之後將牛角鋸掉,非洲的遊牧民族就是那樣做的。”

而他隻能是“哦哦”,以示恍然。

他看著華夏牛仔們騎著馬放牧,心裏確實有一些羨慕。不過不是羨慕他們會騎馬。因為其實他也會騎馬。當初他在國內就學過,隻是那時沒有自己的馬而已。

現在牧場裏一共有兩百匹騎乘馬,他如果想要騎著玩也是可以的。不過他騎了一次之後就覺得沒有意思,沒有那馳騁的感覺。這些馬比空間裏的馬差多了。看來得找個機會將空間裏的馬弄兩匹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