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2)

五年後的一天。

六月的姿江市是一年當中最為燦爛的季節。春暖花開,萬紫千紅。戴睿在婺江大學四年的寒窗生涯終於在今天可以宣告再見了。

按照日常安排,今天他要完成三件事,畢業論文的最後答辯;全班集體合影;走向社會前的“最後的晚餐”。

論文答辯地設在一小會議室內。三名教授輪番對戴睿的論文提出各自的問題。最後由評審組長作總結陳述:“戴睿同學,你的論文在技術細節上無可挑剔。但我們要考核的不單單是論文本身,我們還要考核你對自己想法的推銷能力。如果我現在是項目決策者,我讓你用幾句話來說服我,你能做到嗎?”

“我試試吧。”戴睿說道。

“好,現在開始。”教授摘下眼鏡,將目光投向對方。

戴睿:“各位專家,你們好。在闡述我的觀點前,我先闡述一下我對‘不幸’與‘災難’這兩個詞的個人理解。各位家中都有電燈電視電冰箱。當這些電器因缺電而無法使用,這種情況叫‘不幸’。而當大家為了使用它們去買來發電機,這種情況就叫作‘災難’。我們現在家中正在使用的電腦就如一台台功率低下的發電機。它們各自為戰,互不相幹。甚至相互抵觸。麵對‘災難’我的設想是,用一套或有限的幾套巨型係統來整合它們。以實現最高效率的資源利用。我相信,這將是互聯時代又一次革命性的壯舉。謝謝。”

“很好,祝賀你,年輕人。” 評審組組長在論文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同一時間,在地球的另一端——印度洋上,一艘“尼米茲”級航母正遊弋在靠近亞丁灣的洋麵上。他們沒事來這幹嘛?是為了參與清剿海盜? 不像。因為對付海盜用不著電子幹擾機和甲板上放的鑽地炸彈。他們是為了對付一個他們稱之為“無賴”國家而在此等待的。等待一次談判的結果。等待五角大樓的最後決心。

作戰室內艦長和幕僚們盯著海圖,仔細測算著。甲板上機務人員緊張有序地做著戰機起飛前的最後準備。掛彈,加油,檢查機況。雷達天線不停地旋轉。塔台上不時傳來各項準備隨時起飛的作戰指令。

“大家請注意了,現在保持住最動人的微笑。那位後排左邊第二個,把頭稍抬一下,對,最好笑容再迷人點,好,注意,一二三。”

在一幢建於民國六年的老洋樓前,戴睿和他的同學,身披學士服,站成前後幾排,臉上擺出自己最動人的一麵。

隨著一聲清脆的快門聲,大家瘋狂地將學士帽拋向空中。而後是相互擁抱,戲鬧……

談判終於有了結果。結果是又一次不歡而散。五角大樓的鷹派再一次占了上風。一切將會以他們的意圖發展。沒人有理由改變。

艦長授權指揮官下達最後的起飛命令……

首先衝出甲板是一架預警機。緊接著一架電子幹擾機被彈射升空。十分鍾後,兩架掛著激光製導炸彈的“大黃蜂”攻擊機在彈射器的強大推力下騰空而起。他們正飛向千裏之外的某國核基地。任務是徹底摧毀該基地的一座核材庫。

戴睿把他們“最後的晚餐”選擇在了一家離校不遠的小餐館內。選擇它的理由是該店的老板娘允許他們自帶酒水。而且菜金打三折。不過這一切都不是無條件的,條件是:戴睿給他上高二的兒子家教三天高中的數理。不知哪個內鬼為了少花錢多辦事,把戴睿給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