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非也!”張北山道:“我們打坐行功之時,真氣從丹田內發出,通過奇經八脈在體內運行一個封閉的循環周,叫內周天。而當我們進入先天境界後,我們的真氣開始與天地宇宙產生勾通,這種勾通雖然很微弱,然而跟外界產生了聯係,這叫外周天。外周天通常從天靈入,經內周天運轉後,從一腳的湧泉出,至於從哪一腳的湧泉出,則需看他所習的功法是偏陰亦或偏陽;偏熱亦或偏寒了。這時候,體內的真氣可以循環往複,周而複始,而體外的真氣來自於自然,去之於自然,生生不息。由於外周天所能運轉的能量與範圍隻與境界有關。境界上去了,所能運行的能量與範圍自然隨之變大,從而對小周天產生影響,使體內的經脈、玄竅變得更大,以適應境界的提升。故修行之道,必以修心為上,講究的是‘悟之於外,行之於內。’所謂說:‘下者守形,上者守神,神乎神,機兆乎動,’也就是這個道理。通常來說,心理境界上去了,外周天境隨心生,立即跟著上去了,於是再帶動小周天邁上新的境界。然而有的人受於體質所限,境界上去了,外周天所能馭動的能量與範也已邁上新的境界,然而體內的奇經八脈與玄竅卻受先天體質所限,未曾有絲毫改變,至使境界始終滯留於某一境界上,而內周天的製約又反過來對人的悟境進行製約,形成惡性循環。”
雖然張北山說的都隻是最普通吐納方法,江桅卻聽得暗暗點頭,心想,怪不得會形成刀氣,而且形成的刀氣有如若實質,催枯拉朽,感情這便是真氣在外周天外運行的一種方式了。
“當然,修行之道,千變萬化,層出不窮,既有先提高悟境,再通過悟境提高實力的;也有由內形之於外,先提升自身實力,再慢慢體悟提高境界的。許多通過服用靈丹妙藥功力大進的都屬於後一類。這一類人如果悟境上不去,通常會守著一個寶庫卻不知如何使用。如果實力的上升遠遠快於境界的上升,體內真氣的體積將大於丹田、經脈、玄竅的容量,受於悟境不高的製約,無法把多餘的真氣從內周天排於外周天外,於是就會發生走火入魔,或體爆。”張北山接著道:“道長現在的境況就與區區所說的一樣,心境早躍升到先天後期,而體內真氣運行量受經脈大小及玄竅容量所製,一直停留在先天中期的境界內。這時候,用尋常修煉方法已根本不可能獲得境界突破,要想突破目前的境界,就隻有采用非常手段。”
“什麼手段?”江桅問。
“增加經脈。”張並山高深莫測地道。
“增加經脈?”江桅很不解,身上的經脈不就那麼幾根嗎?還怎麼增加?
“這當然不是真的增加,而是假以外物,閉合內、外周天循環,並加速體內真氣的運行,當積蓄了足夠的真氣後,強行對全身經脈進行衝擊拓寬。不過,這需要忍受一點小小的痛苦。”張北山道。
“難道,那所謂的玄冰雙頭蛇和紫炎雙頭蛇便是閣下所說的外物?”江桅問。他當然知道張北山嘴裏所說的“小小的痛苦”肯定非同小可,甚至是讓人痛不欲生的,闊經拓脈,單從這四個字裏就可以想象得出那經脈生生撐大甚至撐到碎裂再重新修補會是什麼感覺。再說,易塵這長了幾百年的經脈,早已又老又韌,要想撐大半分,其中的艱難及痛楚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