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哪裏來? 我們是誰? 我們往哪裏去?
——保羅.高更
1897年2月,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大溪地)創作了一幅充滿異域風格與夢幻色彩的油畫,名字就叫做《我們從哪裏來? 我們是誰? 我們往哪裏去? 》。畫作的名字可能比作品本身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用高更的話說“在我臨終以前,我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人這幅畫中了。”皮膚黝黑的波利尼西亞人成為作者畫中的主角,展現了一幅由出生到死亡的生命過程。這個幾千年來生活方式幾乎沒有實質變化的民族,依然難以避免的去麵對生老病死的生物學規律和困惑。在高更眼裏,這是塔希提人和自己,以及全人類共同的疑問和困惑。
五年之後,無比惆悵的高更離開了人世。
這個世界上不同角落上的任何一個人類文明群體,甚至是某些個人,都在不同的文明發展階段,同樣嚴肅的提出過這個命題:“我們從哪裏來? 我們是誰? 我們往哪裏去?” 每個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或者,沒有答案。現代唯物論者會說“我們隻是生物進化的結果,是一種具有學習和思考能力的靈長類哺乳動物,最終我們將重新被分解成自然界中的各種元素”。而傳統基督教徒會說“我們由上帝創造,每個個體的生命也是拜上帝所賜,現世的生命是贖罪之旅,死後的靈魂歸宿是天堂,或地獄。”
無論是哪種回答,都是人類文明發展不同階段的某種世界觀之體現,基督教的上帝觀念營造了一個自然界和思想界的全能主宰,與之相比,渺小的人類隻能卑微的服從。作為西方文明基石的基督教文明,在人類曆史中曾占據重要地位,即使是今天,它依然在靈魂思考的層麵上左右著相當一部分人的思維。
我們要闡述上帝這個概念的產生,首先要回顧一下早期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
西亞,人類文明起源最重要的搖籃,因為地處亞、非、歐三大洲的交界處,並且被地中海、黑海、裏海、波斯灣、紅海所間隔環繞,也被稱作“五海三洲之地”。如果排除人為的地理界限,範圍適當外延的話,這一廣闊的文明區域還將包括尼羅河兩岸、愛琴海周邊和黑海北岸等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與合適的緯度,為這一麵積上與中國類似的廣大區域,提供了滋生不同人類文明類型的各種土壤。
這裏有流淌的大河,經由早期人類對其進行疏導和灌溉,形成最早的人類農業種植村落: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
這裏有優良的海灣,並逐漸發展成為重要的港口,形成人類最早的商業定居模式:古希臘,腓尼基;
這裏有礦藏豐富的高原和山脈,原始人類逐漸掌握冶煉礦石,最早獲得了掌握金屬的技術突破:赫梯;
這裏有野生物種豐富的溫帶草原,並由人類在廣泛的物種接觸中最早馴服了天賜良駒——馬:黑海北岸。
人類童年時代的那些燦爛文明,蘇美爾、埃及、巴比倫、赫梯、亞述、腓尼基、希伯來、古希臘、波斯……。無不是在這片區域內滋生,發展。
我們繼續將這個文明搜索範圍縮小,以便於去尋找產生上帝觀念的那一種文明體係。
以兩河流域南部為東端起點,向北延伸至現伊拉克北部,然後向西至地中海東岸,再拐向南方,直至現今巴勒斯坦、以色列一代,這一弧形地帶因型似一彎新月而被成為“新月沃地”。這個稱謂不是表明這裏的土地有多肥沃,而是經過曆史證明,這裏是早期文明萌生的一塊沃地。現代的研究表明,這一本身處於絕佳的地理緯度,又具有幼發拉底河,底格裏斯河這樣得天獨厚的灌溉之源的地區。在當地的人類篳路藍縷的剛剛邁進新石器時代之後不久,便驚奇的發現,在他們的居住地周圍,長滿了一種顆粒已經很飽滿的野生麥種。而這一獨特優勢是地球同緯度其他任何地區所不具備的。同時,這一地區的山坡上,叢林裏,也奔跑著適合為人類所馴化的野生山羊、牛和驢。
人類童年時期漫長而無序的野生動植物馴化改良過程大大的縮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新月沃地”的人們在距今1萬年前便有幸率先進入農耕文明!
農耕社會的產生導致了文明的早熟,人類在放棄野外采集而進行農業生產之後,才終於產生出閑暇的時間和個體,並開始以思維為中心,產生更為複雜和抽象的思維。當然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這是一個極其漫長而緩慢的過程。在現代人的切身記憶裏,我們生活中的各種容器,從鐵製發展到塑料,僅僅經過了一百年時間。但是原始農業時期的人們,從磨製石斧到用泥土燒製陶器,要經過了幾千年的時間演化,這令現代人很難理解。更不可思議的是,我們更早的祖先,看似簡單的將石頭工具由打製發展到磨製,居然要耗時近250萬年之久!所以說,農業的出現,使人類發展第一次步入一條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