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2)

郭黑兒做夢都沒有想到,八代貧農的後代,沒有任何背景的他,竟會成為八三四一部隊的一名光榮警衛戰士。記得當兵那年郭黑兒才16歲多一點,用今天的話來說,還屬於花季少年呢!

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在全國山河一片紅的大好形勢下,在那個交通基本靠走信息基本靠吼的年代,說起中央警衛團,恐怕知道的人不多;對八三四一部隊,也許人們並不陌生。隻要經曆過那場轟轟烈烈文化大革命的人們,無不知曉這是毛主席身邊的警衛部隊,是文革中三支兩軍的楷模,是一支非常神秘的部隊。也許人們還記得北京的六廠二校(北京針織總廠、北京新華印刷廠、北京二七機車車輛廠、北京南口機車車輛機械廠、北京化工三廠、北京北郊木材廠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就是由八三四一部隊進駐支持的。

那一年是八三四一部隊在社會上第三次招兵。以前,這支特殊的部隊都是在其它部隊挑選精兵強將,也就是說,在部隊表現優秀,已經具備了幹部條件隨時都可以提幹的部隊尖子才能進入這支神秘的部隊。隻要一來到這個部隊,就能享受到23級幹部待遇,也就是如今的稍晚排長級別了。

如果要進入這支部隊可不那麼容易,不是像今天,靠關係,靠金錢就能進得來的。要進入這支部隊,除了個人表現好,有較高的文化程度(在當時的初中生已經是比較高的文化程度了),身高170厘米以上,模樣俱佳,而且還要家庭三代曆史清楚,公社、大隊、生產隊的主要領導簽字畫押擔保不出任何問題才行。

這一年,八三四一部隊還是第一次在四川接兵,總共才招收了150人,輪到這個百萬人口的大縣也才區區20人而已。

郭黑兒如願以償當上了兵,走進了這支神秘的部隊。這一點不但本生產隊的人不相信,就連他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這不是說郭黑兒有什麼了不起,而隻能說他的運氣不錯罷了。如果把這事放在今天,那恐怕就成了天方夜譚了。郭黑兒沒有任何家庭背景,最大的後台也就是他的父親了,一個生產隊長而已;沒有票子,那時一個工分才8分錢,家裏根本沒有一點儲蓄。如果要想進入這樣的部隊,沒有背景沒有票子恐怕不行的。

記得目測那天,郭黑兒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也隻是打算去碰碰運氣。吃過早飯,他穿上母親不久前為他新新縫製的藍色棉衣,約上本隊的幾個參軍的青年人,打打鬧鬧地朝公社走去。

郭黑兒來到公社會場,掃視了一下黑壓壓的人群,覺得來應征的青年,人人都比自己個子高大,比自己年長。郭黑兒越來越覺得今年當兵恐怕希望不大,沒有啥子搞頭的。

當叫到他和其他幾個的名字,郭黑兒跟在他們身後,麻著膽子在公社會場走了一圈。當場郭黑兒就被公社搞征兵工作的武裝部長刷了下來。原因很簡單,那時郭黑兒年齡還小,正處在青春發育期,身高隻有157公分,體重才87斤。也就是說,郭黑兒從年齡身高體重都沒有達到當時當兵的起碼要求。

郭黑兒一回家,覺得今年當兵沒有希望了,隻好在家裏老老實實地呆著。畢竟自己才16歲多一點,當兵的機會還多著呢!因為當時搞文化大革命,學校停課鬧革命,沒有書讀,走讀書這條路已經不可能了,郭黑兒隻好把跳出農門甩掉鋤頭扁擔的希望寄托在當兵上。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當時的出路無非就那麼兩條,一是讀書上大學(大中專生當時是要全部分配工作的),二是當兵謀出路。那時正處在文革期間,看來讀書是沒有指望了,唯一的出路隻有當兵。郭黑兒做夢都想當兵。當然,最好是學兵,一進部隊就可以讀書的那種,也就是今天說的軍事院校。郭黑兒當時曾經想象過,當兵的人個個都應該成為活著的雷鋒,到了部隊個個都是好樣的。郭黑兒覺得,自己年齡小,到了部隊,人們肯定會把自己當小弟弟看待的。

不過,郭黑兒還是一塊讀書的料。他的阿公臨終前,就囑咐他要好好讀書,將來好吃筆墨飯。阿公去世那年,郭黑兒不到6歲,讀書還沒有發蒙呢。在小學,郭黑兒可是班上數一數二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升中學那年,郭黑兒就是班上四、五十人中考上初中的7個人之一,也是曆年來這個小山村升上中學的第二人。那時能考上中學,走進寬敞明亮的大教室,那可是一件了不起狠光鮮的事,往往會令村民們肅然起敬羨慕不已的。

因停課鬧革命,到後來中學下發到各鄉村辦。在新民鄉小學也辦起了初中,這可是初中的牌子,小學的底子啊。新民鄉解放初是一個鄉的建製,在舊社會叫黑灣,後來與中興合並為一個公社。新民鄉小學是郭黑兒讀小學高年級的母校,他去了幾次,看到這裏的老師隻有一位文化高一點,是個高中生,在當地小學代過課,其餘的老師不過是以前教小學的老師而已。這樣的學校純粹是掛羊頭賣狗肉,覺得這個書讀下去也沒有什麼意思,也不可能學到什麼知識,就輟學回到了家鄉,成天和一幫子老娘們一起幹點手腳活兒,掙上那麼4、5個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