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重逢·生命有多深(4)(1 / 2)

王政:已走出校門的30年,同學們都是老驥伏櫪,踏踏實實、無私地奉獻,無論遇到任何艱難險阻,同學們都是無怨無悔,以事業為第一位,以人的生命為第一要務,做了大量的新聞報道。

手藝人鄙視圍觀者。

他們或從政,或為政,或搞專業,或經商,都在做事,都想往前走,但是,絕對不是圍觀。

任金州:我們班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在體製內的全部都是通過專業道路發展上來的。純政治上的幹部一個也沒有,全都是業務幹部。沒有一個通過非專業手段在仕途上飛黃騰達的人。

30年時光荏苒,翻看曆史,浮浮沉沉的官場中,有多少欲壑難填之人從高位墜落,然而,77攝影班卻可以在30年的風風雨雨中、在現實的洪流下平穩地幹著自己的手藝活。

任金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我們77攝影班31個同學中,7個局級幹部、14個處級幹部,大大小小20多個當官的,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人被雙規,沒有一個貪官,沒有一個因犯錯誤而被撤職。所有的人都健健康康地活著,瀟瀟灑灑地玩著,認認真真地幹著。

官,不隻分為清官和貪官,還分為聰明的官和傻帽的官。77攝影班當官的居多,可是他們是聰明的官:他們守本分,幹手藝,身在官場卻無欲無求。

無論是在官場,還是脫離體製,多年來,他們都試圖尋找可以讓31人都能獨善其身的精神源頭。而最終,他們來到了母校,來到了那片核桃林,他們就好像冥冥之中被“77攝影班”這道符咒所吸引,這道符咒悄悄地在每個人的心裏埋下了一顆“智慧生活”的種子。這顆種子在不同的環境裏,無論風和日麗還是電閃雷鳴,都可以破土昂首,開放出它獨有的花朵。

餘建成:在皇城根下,在橘子洲頭,在泰山之巔,在珠江兩岸,在西子湖畔,在壯錦之鄉,還有恐龍蛋的老家,絲綢之路的路邊,井岡山紅色根據地,以及大洋的彼岸,等等等等。那一朵朵、一瓣瓣,色彩各異卻精彩紛呈,讓我看得眼花繚亂、歎為觀止。

20.班徽永存——從信物到精神

曾經的他們,共同經曆著的那些點滴,歲月悠長,曆久彌香。

那四年,是他們最美麗的時光,他們在懵懂中迎來成熟,細節不同,但方向一致。他們曾經在一起,哭過、笑過、唱過、跳過,他們說,多少年後,他們依然要在一起。

於是,這枚由“31”個人秉持的群體信物——班徽,由此產生。

30年年輪流轉,但班徽仍風采依舊,它似乎在向人們訴說一個不爭的事實:77攝影班,情誼永存,精神常駐。

精純

1982年,他們畢業了。離別之時,他們用按捺不住的心寫下青春感言的同時,也帶走了“77攝影班”唯一的信物。這枚銅製班徽讓31名同學感到了77攝影班的溫暖和不同尋常的凝聚力。

2008年,他們決定要對這一信物進行版本升級,就像當年的劉惠東同學一樣,這次升級的任務交到了仇紹強同學的手中。作為任務執行者,他選擇將其升級至最高版本。於是,那年聚會,呈現在他們手中的就是這一版本——金質班徽。

化學元素中,銅的密度是8.92克/立方厘米,金的密度是19.26克/立方厘米。密度越大,分子間的縫隙就會越小,分子也就會更加緊緊地聚在一起。若想打造出至精至純的情誼,就需要有度過一段共同的難忘歲月,曆經時代的沉澱,去除名利的雜質,過濾物欲的濁流,之後,方可成為稀世珍品。

就如同這31枚升級後的金質班徽,其中還溶入了77攝影班的精神氣質和31位同學對於彼此的思念。

黃著誠:現在交通發達,回鄉出行都方便了許多,鄉愁已不像當年求學時那般難以消解了;然而這些年來,思念母校的情愫和對大學生活的懷念卻愈加的濃烈。

餘義寧:站在畢業30年的節點上,回望這段路程,回望三十幾年前初進廣院大門的那個青年,我由衷地感到,一切未變。我這一路,有母校相伴,有“77攝影班”的記憶相伴,我們其實一直在一起,從未分開。

田廣:我始終認同自己是廣院77攝的人,也時常想起大學期間那段極富特色的幸福時光。假如給我重新選擇的機會,我依然會選擇我當初的選擇。77攝是我永遠的班集體。

葉青醇:班裏這些同學在四年的“五同生活”中結下了兄弟般的情誼,在後來誌同道不同的工作中我得到了他們無私的幫助。

著名哲學家克羅齊說過:所有的曆史都是當代史。當塵封的往事隨著時間慢慢在現代人的心中逝去,今天再回過頭去看,能夠留下的,便是曆史的精華。這31枚班徽,有如行駛於時空之間的一艘船,承載著77攝影班31名同學的全部。

從未減退的情誼配以“隻此一枚”的班徽,任班長甚是得意。

任金州:畢業之後做的班徽,把我們四年的精神和所有的思念都凝聚在一起。之後30年的漫長過程中,再次出現,把我們一直連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