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結局篇(1 / 2)

林秀的外婆程淑芬老太其實正在來的路上。就在昨晚,許大蓮死了。

程老太太一家的子女們都趕去了許大蓮鄉下的老家,許小七準備把老母親送來陪著徐仙娘,兩妯娌在一起不僅有個伴,也不至於讓重病的徐老太起疑心。醫生說了,徐老太太的肺部已經纖維化,且心髒也有嚴重的問題,一個不小心,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所以大蓮的死訊一家子都統一了口徑,在她麵前絕口不提。

許小七親自把母親送到了徐仙娘的床頭。匆匆給嬸娘問候過了,他還要趕著去鄉下。去得早興許還能見上大蓮最後一麵。徐仙娘本想把林秀從水井灣帶回來的消息給許小七言語一聲,但她發現許小七似乎不感興趣。他坐下來沒說兩句許就準備著告辭。

許家的兒子們都這樣!她有些氣惱地歎,不僅是許小七,還有她自己生養的兩個兒子也一樣如此,一提說到老家的事,一個個都是副不耐煩的表情。似乎鄉下的老家已經成了永久的過往被他們丟到了九霄雲外,仿佛自己完全融入了城市裏,不願再提起自己是個鄉下人。她傾注了一生心血的水井灣,她在那裏耗盡整個青春年華的水井灣,都成了兒子們憶苦思甜的過去,隻存在偶爾的追憶中,誰都不想再去觸碰。所以,素有思鄉情結的林秀倒跟徐老太很是親熱。曾有一度她真的想過要把她這個仙娘的位置傳給林秀,這要在以前,多少人是爭著搶著要拜倒在她的門下。可這麼多年來,她也看清了,林秀是看不上她這個行當的。水井灣的仙娘傳到她的這一代怕是就這麼斷了。就像貧窮落後的水井灣,在這幾十年城市的擴張之下,鄉村的精華與糟粕也在漸漸地消逝,無法挽回。而她,充其量隻算是這滾滾洪流中的渣子。

此時此刻,她曾經視若第二生命的水井灣,忽然在她的精神世界裏崩塌。世代留下來的關於蓮花地的傳說並沒有給水井灣帶來永久的繁榮安定,反而是從不間斷的算計與猜測。幾十年前的一幕眼看又要重演,她第一次對老祖宗視若聖地的蓮花地產生了反感乃至深惡痛絕!

徐仙娘要林秀把她扶起來背靠著床頭。程老太坐在床的另一頭,張婷和林秀在床前掇張椅子靜靜地等著她開口。徐老太久病的身子發虛,聲音也發著顫,輕飄飄地象隨時都會斷氣,斷斷續續講起關於許家地底下的溶洞,也就是傳說中的蓮花寶地的故事:

許家的祖先來水井灣之前,這裏就是一片廣袤的荒蕪大壩。明朝末年,當先祖許祖隆決定要在這裏置下田舍時候,大壩中央就已經有一個有著形形色色形態各異的化石溶洞,溶洞裏麵各種石花、石砫、石筍、石珊瑚,還有一種石花形如蓮花,層層疊疊。大的兩人合抱,小的直徑有碗口那麼大,洞中央更是天然生成了一朵巨大的蓮花,有徑有葉,栩栩如生,見者莫不概歎大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溶洞因此而得名蓮花洞。在溶洞之上修葺房屋的時候多半是找人看過的,因為水井灣地處大壩之上,四麵山巒林立,使得水井灣成了一個巨大的盆地。地下的溶洞倒成了個天然的儲物室,而且冬暖夏涼,是一個避暑的好去處。但那關於水塘裏麵十五月圓蓮花光芒萬丈的傳說本來是指這個溶洞的裏麵的蓮花;“迷魂相思陣”的說法多半也是與這個溶洞有關的,隻是村民以訛傳訛,漸而成了神神道道的傳說。那時村子旁邊的永斯芒河的水還碧波蕩漾,兩邊青山延綿,一片山青水秀之色。起初建起來的村落就跟許家祖上留下來的那幅畫一樣,零散分布的人家沿著河沿兩岸傍水而居。人們早出晚歸,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地勞作,曆經幾個朝代的更替、這裏自安居樂業,儼然又一處世外桃源。人們相信並傳頌蓮花寶地的傳說,有了這個傳說,世世代代的人們把生養他們的這片土地當成了寶地,這不管是自欺欺人也好,是以訛傳訛的迷信也好,但人們實實在在地用雙手把這一方水土建設的綠樹成蔭、花團錦簇。

麵對現如今水井灣的一派蕭條景象,徐仙娘也曾歸之於風水。這當然被她的有文化的兒子們嗤之以鼻,這多少讓徐仙娘氣惱。但今天她親口說出溶洞中的風水眼,並不是迷信,而是機關。“這所謂的機關,起初並不是為了許家有多少藏寶而設。許家祖上是迷信風水,就在石洞中央、那朵形如蓮花的石柱之上,許家人工雕塑出了一個麒麟的輪廓,以此把它當成鎮宅之寶。更在石麒麟腳底搭上了石橋——因為當初就發現這溶洞裏麵到處都有沼澤,尤其石蓮花麵前有一個形如漏鬥的漩渦,那裏常年積水,但水從沒有現在這麼深有數丈。那是後來許家把水井封了,引入了地表水的緣故。之所以現在沒有了石橋,那是在程年書發現這個溶洞之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