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的秘密,劉強東和他的京東商城1(1 / 3)

第一章 不安分的“小強”

劉強東當初考上中國人民大學(以下簡稱“人大”)社會學係,原本想走仕途,沒想到所學專業不但就業困難,連找女朋友都會被人瞧不起。他開始“不務正業”:抄信封、倒賣書籍、編軟件賣錢、開飯館。隻要能掙錢,他都幹。大學畢業兩年後,按捺不住創業的衝動,劉強東租下中關村海沙市場3.5平方米的檔口開始倒賣刻錄機。

1.出生跑船世家,夢想有一支船隊

江蘇省宿遷市因為三個人出名:中國前首富宗慶後、中國準首富劉強東、中國首善陳光標。

宗慶後1945年出生在宿遷市宿豫區東大街一戶郵電局職工家裏,1949年隨父遷居杭州,後創辦“娃哈哈集團”,直至成為中國首富。劉強東1973年3月10日出生在宿豫區來龍鎮光明村一個普通農戶家裏,1998年以12000元創業,曆經12年,公司銷售規模突破300億,有希望衝擊中國首富位置。陳光標1968年出生在宿遷泗洪縣一個普通農民家裏,2001年創辦黃埔拆遷公司,多年來,高調行善,被媒體稱為中國首善。

來龍鎮在宿豫區東北部,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相傳,明朝中葉,原是方圓百裏的湖泊,名曰“白鹿湖”,湖邊垂柳依依,湖麵波光粼粼,風光秀麗,景色宜人。一遊僧露宿湖邊,夢見一條巨龍盤旋湖上,遂就地結廬建廟,取名“來龍庵”,鎮名因此而得。

劉強東老家水比陸地多,祖輩世代行船討生活。他太爺爺那一代,家裏有船隊,將揚州的瓷器等販運到徐州,再將徐州的煤炭等販運到揚州,通過倒賣商品賺取差價。劉強東祖上家境非常富裕,爺爺從小就跟船隊上的私塾先生念書。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搞公私合營,劉家祖輩的家產、船隻都被沒收了。“文革”中,劉強東的爺爺被折磨致死,而他父親劉誌成受到牽連,被迫從高中輟學。17歲時,劉誌成開始頂替劉強東死去爺爺的工作,每日在運河裏跑船,每月工資12元。劉誌成、王紹俠結婚後,1973年生下劉強東。後來,劉誌成夫婦又給劉強東生了一個妹妹。跑船生活很辛苦,需要常年在外奔波,父母無暇照顧劉強東,隻得把他丟給外婆照顧。

上個世紀70年代初期,中國還處在“文革”的動亂中,劉誌成每個月12元的工資要養活全家4口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在上小學三年級之前,劉強東經常餓肚子,幾乎沒有吃得飽的時候。

在他的記憶中,小時候“基本上米飯不可能是天天吃的,一周能吃一兩次米飯就非常不錯了”,而吃肉就更是不可能了。外婆買回來大肥肉,先煉油,把油放在罐子裏,然後把罐子放在碗櫃頂上,剩下的肉渣剁碎了吃。要吃豬油時,就把罐子拿下來,用小勺子挖一勺豬油拌在米飯裏吃。即便如此,豬油也不是隨時都能吃到的,一周能吃一次就不錯了。吃豬油拌飯是劉強東小時候最幸福的事了,後來他成為億萬富翁了,仍然覺得兒時的豬油拌飯是最值得懷念的食物。

當時,玉米、紅薯是劉強東一日三餐的主食。早飯,清水煮紅薯、玉米饅頭;午飯,紅薯煎餅、玉米煎餅;晚飯,紅薯粥、烤玉米。就連他吃的零食也是烤紅薯,過年的時候,吃的還是用紅薯熬製的京果(一種南方小點心)。紅薯、玉米後來成為劉強東最為厭惡的食物,高中的時候,劉強東見到紅薯和玉米就會吐。

為了改善夥食,劉強東經常帶著妹妹去河裏抓魚。他用各種方式抓魚,比如用魚叉叉魚;晚上用手電筒照魚;他還會用土把小水溝兩頭堵上,再用盆把水舀幹,然後抓魚;不過最常用的方法還是釣魚。為了抓魚,劉強東還練就了一身過硬的遊泳技術,號稱“浪裏白條”,可以雙手離水遊過一條大河。

小時候的生活雖然很艱苦,但劉強東的精神世界很快樂。他從小就是村裏的孩子王,大家都稱呼他“大強”。幼時玩伴說,劉強東經常會坐在一個草垛子上,對著一幫小夥伴發號施令,玩打仗的遊戲。

國家粉碎“四人幫”後,實行改革開放,劉強東突然發現,自己不再挨餓了。1983年,改革之風吹到農村,借助國家開放個體經營的東風,劉誌成夫婦購買了一艘9噸的小船,開始操弄起祖輩的老本行。

頗有生意頭腦的劉強東從小就開始盤算如何把跑船的生意做大。“小時候,我就覺得父母的商業模式做不大。那種作坊式的方式,永遠隻能駕駛一條船,區別不過是把40噸換成80噸,再換成120噸。他們為什麼不創辦一個船行,來賺租船的費用?那是我小時候的夢想,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有幾百條、上千條船,而且都在海裏。我曾經跟父母講過,但他們聽完後笑著說,‘這孩子瘋了’。”

父母不在身邊,加上奶奶不識字,劉強東從小便學會了自己做主。1989年,在來龍鎮讀完初中的劉強東考入宿遷中學。初中畢業的時候,很多成績好的同學選擇考中專或中師,那個時候,中專和中師很吃香,因為畢業後,可以順利分配到工作。一般農村家庭出生、經濟困難,但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會選擇走這條路。以劉強東的成績,隻要他願意,完全可以被保送上中專或中師。不過,劉強東早就打定主意,一定要上大學,而且一定要考到北京或上海的大學去,別的城市的學校不考慮。

1992年7月高考結束,劉強東的成績完全可以上清華大學物理係,但他在填報誌願時,偏偏填寫了人大社會學係。他父母被蒙在鼓裏,直到一個月後看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他們才知道。放棄清華大學物理係,即便是在今天也是讓人匪夷所思的事。

劉強東為什麼這麼做呢?“我高中時候有一個老師姓齊,他鼓勵自己的學生以後都要做官,造福一方百姓,在齊老師的鼓勵下,我們理科班的同學最後都報考了文科專業。”在劉強東概念中,人大是“官學堂”,他想當然地認為,考上人大就可以做官了。

人大作為純文科大學,它的金融、國民經濟學等學科都是顯學,以大眾的眼光看,劉強東好歹應該選擇這些熱門專業。他後來解釋,學金融、會計這些小專業沒意思,學就要學統管這些學科的大專業。“江蘇文理兼招的專業中,感覺研究社會的社會學最適宜從政。”

1992年9月7日,抱著未來做大官的美夢,劉強東興衝衝地到人大辦理入學手續。入學當晚,劉強東的美夢就破碎了。同係師哥告訴他,社會學與從政無關,而且就業狀況在人大排倒數第二,僅次於人口係,劉強東頓時感覺“從頭涼到腳”。第一學期開課後,社會係的學科設置讓劉強東感到索然無味。社會學居然是統計男女比例、年齡結構之類的學問。更讓他感到鬱悶的是,他同宿舍的兄弟出去追女生的時候,因為專業不好被人鄙視,這讓他對所學專業徹底失望了。

2.課餘兼職賺錢,人大第一個有“大哥大”的學生

專業沒前途,走仕途徹底沒戲了,劉強東開始操弄起賺錢的事。初中時,劉強東在《中國青年報》上看了很多勵誌故事,他覺得自己18歲了,已經是一個男人,應該獨立掙錢養活自己。

大一時他幫人抄寫3分錢一張的信封,沒日沒夜地抄,一個月差不多要抄寫6萬到7萬個信封,每天差不多要抄2000個左右,月入一兩千。在那個時代,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在300元左右,劉強東兩個月兼職賺的錢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了。

1993年,劉強東上大二,他開始以二五折的價格到外麵批精裝書,然後到學生宿舍和各大寫字樓去推銷。這一年,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引爆互聯網浪潮的火種在大學實驗室裏產生。美國伊利諾伊州伊利諾伊大學的NCSA組織發表了第一個可以顯示圖片的瀏覽器,命名為MOSAIC,在當時人氣爆棚,大受歡迎。MOSAIC的出現成為點燃後來因特網熱潮的火種之一。

隨後,MOSAIC開發的中心人物馬克·安德生和SiliconGraphic(計算機繪圖用的高性能計算機製造公司,簡稱為SGI,中譯則是視算)公司的創始人吉姆·克拉克設立了MOSAICCommunication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