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無疆
裂變發展中的山西冀中能源集團
它誕生於煤炭大濕—山西省的煤炭資源整合重組大潮之中,正值群雄紛爭。
它是河北省國資委專門批準設立的省外國有企業,被賦予神聖使命。
它是世界500強企業——冀中能源集團最早的、目前唯一的在晉獨立子公司,被視作“戰略奇兵”。
三年磨一劍,成就天地間。它就是——裂變發展中的山西冀中能源集團。【開疆拓土——群雄逐鹿異軍起】
公元2009年12月31日,公曆歲末的最後一天,山西冀中能源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山西省太原市正式成立,公司注冊資金20億元。作為世界500強企業——冀中能源集團第一家跨省設立的獨立子公司,它從獲得河北省國資委批準,到辦公新址選定、名稱預核準,直至正式登記注冊並取得企業法人執照,隻用了不到10個工作日。高效的作風,強大的執行力,帶來的是難得的發展機遇。此時,正值山西煤炭產業格局重新“洗牌”之際,諸多有實力的煤炭大企業紛紛進軍山西,意圖搶占戰略發展高地。山西冀中能源集團在最短時間內注冊成立,擠上了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的末班車,在競爭激烈的的三晉烏金版圖上占有了一席之地。這在煤企群雄逐鹿的山西,幾乎是創造了一個奇跡。大浪淘沙唯餘真金璀璨,中流砥柱笑看亂舟折帆。對比之下,其他一些外省企業在堪稱苛刻的準入門檻前,往往都是空手而歸。
隨後,在冀中能源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王社平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以冀中能源集團副董事長、副總經理劉建功為首的高規格公司管理架構迅速形成,從冀中能源集團各子公司選調的各路精英誌士離家別土、彙集三晉,投身在烏金熱土,作為第一批山西冀中人,開始書寫屬於山西冀中能源集團的傳奇史詩。他們瞄準爭取山西省大型國有企業地位、獲取山西省對國有重點企業的支持政策、統籌協調冀中能源集團在山西省的煤炭資源開發管理的目標,努力為冀中能源集團跨省域開發資源探索一條新路子。
【激流勇進——創業艱難百戰多】
萬事開頭難。公司成立後,篳路藍縷,白手起家,創業征程上困難重重,舉步維艱。從外部環境看,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接近尾聲,曾經的4400座鄉鎮煤礦減少到1053座,且大多“名花有主”,可選資源,特別是優質主焦煤資源越來越少。經過煤炭市嘲十年黃金期”的催化發酵,煤炭價格被推到曆史高位,資源獲取成本大大提高。地方政府出台一係列政策規定不斷提高準入門檻,進一步加劇了各大煤企在資源市場的競爭,而作為外省企業的山西冀中能源,在這方麵顯然缺少了天然優勢。從內部來看,公司剛剛成立,各方麵基礎十分薄弱。首先是異地創業,沒有穩固的大後方,可利用的資源、信息十分有限,亟需拓展渠道,鞏固生存基矗其次是人才短缺,首批調入人員全部身兼數職,以一當十,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加上生活條件艱苦,到山西各地調研考察資源的同誌更是經常風餐露宿,吃住都在車裏,常常一連幾月都回不了家。與這些相比,更大的挑戰還是資金來源問題。新公司尚缺乏自身造血能力,有限的起步資金在“水漲船高”的山西煤炭資源市場顯得捉襟見肘,僅僅開價就讓人“望而卻步”。煤炭資源整合市場的競爭是激烈殘酷的,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如何站在戰略高度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整合優質規模資源,打好開局的第一仗,是創業初期公司麵臨的首要問題。
【峰會路轉——瀝盡黃沙始見金】
大氣大勢大手筆,大仁大義大風範。山西冀中能源集團把目光瞄向了兼具主焦煤資源優勢和產能規模優勢的山西金暉煤焦化工公司。作為山西省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金暉公司下轄萬峰礦、瑞隆礦、凱川礦、榮泰礦、隆泰礦、孝義焦化廠、建材廠、鐵路發運站、物流公司等“五礦四廠”,是山西省成長較快的明星企業。經過認真細致的調研、考察和論證和若幹幾輪的艱苦談判、博弈,2010年11月,公司成功整合控股了山西金暉煤焦化工公司,增加產能510萬噸,走出了外埠資源整合道路的第一步。
整合後的第一年,公司嚴格按照大國企要求,對金暉所屬各礦廠進行了全麵梳理規劃,秉持安全、高效、綠色、科技的辦企理念,高標準部署技改方案。進入2011年,金暉公司五個技改礦井全部拿到開工證,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技改工程;累計到各煤炭院校招聘本科生、碩士生近300人,另有中國礦大數名博士在礦掛職,為公司持續發展積澱了後備力量;各項規章製度逐步完善,成功組織了“亮劍”創水平活動,確保了全年安全生產“零”起點。公司發揚敢為人先、善於創新的精神,努力實踐低碳運行,探索轉型發展,集成冀中能源現有的領先技術,對采煤方法提升改造,構建科學、生態、環保的煤礦生產係統,以最小的生態擾動獲取最大經濟效益,打造全新的生態開采模式,得到了業內廣泛認可。至此,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坦誠包容的合作模式已現雛形,山西冀中能源集團在技術、人才、理念、管理、市場等方麵優勢逐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