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繪畫的欣賞(3 / 3)

反之,還有一大批不具照相特色的繪畫存在著。這就是我所謂寫意風的繪畫。即故意背叛實物,依照心中的想象姿態而描出的繪畫。在西洋,創造此畫法的是後期印象派大畫家塞尚(Cézanne)。他的畫中,用很粗大而強力的線條,當作物象的輪廓。這一點便是背叛實物的明證。因為在實物上,輪廓隻有界限,而並無“線”。線是畫家心中想象出來的姿態。他的畫中,又用單純的大塊的綠色來描樹葉,單純的強硬的色塊來描物體的明暗。這也是背叛實物的一證。因為實際的樹,是由一張一張的小葉集成的,在實際的物象上,是由明向暗漸次移變的,決不會如此單純而唐突。這種單純與唐突,也是畫家心中想象出來的姿態。所以後期印象派的繪畫,大概形態奇怪,色彩強烈,用筆粗率。總之,完全不像實物。同派的畫家凡?高(vanGogh),高更(Gau-guin),以及其後的野獸派畫家馬蒂斯(Matisse),符拉芒克(Vlamink),童根(Dongen)等,更展進塞尚所創的畫法,愈加背叛實物,而注重主觀。故畫麵亦愈加奇怪,愈加強烈,愈加粗率了。欣賞此種繪畫,宜注重其用筆的力,設色的膽量,以及構圖的經營,而欣賞其筆情墨趣,卻不可從物象的形似上或題材的內容上探求興味。蘇東坡雲:“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用這兩句詩來說明此種畫的欣賞法,最為適宜。

此種畫法,在西洋是塞尚所創造的。但在東洋,原是我們中國繪畫所固有的畫法。而且塞尚的創造,確是從東洋畫中獲得其動機的(詳說見拙著《繪畫與文學》①(①《繪畫與文學》,豐子愷著,上海開明書店1934年5月初版。——校訂者注。)末篇,開明版)。中國的畫,無論山水、人物、花卉,皆不務寫實,皆不照眼前實際狀態描寫,必然把實際形狀變更,而描成奇怪的姿態。變更之法大約有二:或移改物象的位置,或變化物象各部大小的比例。例如畫山水,盡可把平日所見的各種奇山異水重重疊疊地並收在一張紙上。畫女人,為欲顯示美貌,不妨把頭畫得特別大,不管它對於身體稱不稱;把臉塗得特別白,不管它對於實際合不合;為欲顯示纖手,不妨把手畫得特別小,像羊齒類植物一般,不管它對於全身配不配。這等其實不是描物象,隻能說是描物象的一種象征。而我們欣賞時所感到的興味,也是在其象征的暗示的意義上。這種變更再進一步地誇張起來,即成為漫畫的形式。漫畫是注重內容意味(諷刺等)的一種小畫,形式大都誇張,不像實物。變形之極,就是立體派的繪畫。那種畫完全背叛實物,僅寫主觀的感念。因此缺乏客觀的要素,往往成為莫名其妙的東西。這種繪畫,雖然古今東西都有,但在背叛實物,依照心中想象姿態而描寫的一點上,可說是同一範型的——寫意的。充此種繪畫的極致,是圖案,圖案但從實物中看取特色,再用自己的想象來給它自由變形(其方法叫做簡化)。或把花草作成規則的形狀,或把蟲鳥變成奇異的色彩,以供各種裝飾之用。試看後期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的畫,以及各種的中國畫,其線,其形,其色,其構圖,到處微微地具有圖案的特色,如同前述的寫實畫具有照相的特色一樣。

欣賞繪畫時,用這兩種特色為區別的標準,也可以在複雜的畫壇中找出大體的頭緒來。

廿五(1936)年春日作,曾登《申報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