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創始人要發揮餘熱
在“功成身退”之前,創始人應該發揮餘熱,嚐試從以下幾個方麵實現自己對少帥成功的助推作用和價值。
創始人應該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
少帥接班以後,創始人需要正確認識四個方麵的內容,稱為“四項基本原則”:
首先,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創業曆程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還正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現在中國正由工業文明向信息文明過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已經建立。這是完全不同的時代背景。創始人在那個時代開始創業,麵對的環境肯定要比現在“單純”:許多行業都是剛剛開始起步,競爭還不激烈。當時一千塊錢起家、一萬塊錢起家、十萬塊錢起家,都是有可能的,現在卻不可能了。創始人要明白現實情況跟當年是不一樣的,如果現在二代從頭開始幹,進入一個產業的門檻比過去高得多,難度大得多,這是時代所決定的。創始人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創業曆程,認識到接班人所麵臨的環境和自己創業時是完全不一樣的,不能“推己及人”,拿過去的思維看待接班人麵對的新情況。
其次,要客觀認識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創始人在長期的企業經營中積累起來的經驗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這些經驗能夠讓創始人從容地麵對突發事件,做出高效、正確的決策;另一方麵,這些經驗也可能使創始人形成固定思維,排斥改革和創新,難以帶動企業向符合時代要求的方向發展。
時代是發展變化的,企業的發展永遠要符合時代要求,遵從市場規律,滿足消費者需要。企業要發展,就需要源源不斷地注入新思想。這時候,接班人恰好可以擔任這樣的角色。二代們往往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受到現代思想的熏陶,具有較強的時代感和創新意識,這些往往都是貼近社會、貼近市場的。創始人如果能多聽取一下二代的意見,在企業發展的問題上或許能獲得一點靈感和啟發。
再次,要公正、清醒地看待職業經理人和家族成員
在中國,家族企業所有權與管理權完全分離的情況較少,但這種分離模式必然是中國家族企業未來的走向。要在企業中實現這方麵的改革,一方麵依賴於接班人和家族成員在理念和機製上的突破,一方麵有賴於職業經理人行為的規範化。職業經理人對於企業的改革非常重要,創始人應該正確認識並適時引入企業經理人機製。
至於家族成員,從我們現在掌握的資料和調查情況看,年輕一些的家族成員大都接受了比較好的教育,對事業富有激情和責任感,這一部分家族成員對於企業的發展可以產生有利的影響。但是,也有不少家族成員已不能與公司同步發展,他們中有的不思進取,有的甚至成為製度破壞者。一代創始人必須清醒看待家族成員,製定對策,督促那些不能“與時俱進”的家族成員進行自我提升,實現轉型。對於無力轉型、無心轉型的家族成員,必要時可以清退,當然要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最後,讓自己適時退出
敢於退出是一種勇氣,願意退出是一種胸懷,適時退出是一種智慧。在和一些家族企業創始人交流時,我經常建議他們,要學會給自己和企業的老臣們找一個退路。找退路,實際上是給接班人讓路,讓接班人早一點負責,早一點得到鍛煉。不論是對接班人還是創始人,於家族還是於企業這都是一件好事。
那麼,創始人退下來以後幹什麼?有幾件事可以幹:一是從經營管理崗位退出,進監事會做監事。例如通過與專業機構的合作幫助企業開展審計等工作,一為監督,二為服務。二是創辦基金會,可以當老板,也可以搞經營,總之隻要是自己感興趣,又對企業、對社會有益的事都可以做。三是當顧問,當教員。以顧問角色參與企業管理,當參謀,但不要決策權;也可以在企業內部專門從事自己擅長領域的培訓,傳道授業解惑,培養新人。當然徹底退下來,完全放手讓接班人自己去幹,也是一種選擇。
敢於試錯
對於接班人,一代創始人要敢於“試錯”。老一輩的生活苦難無需經曆,創業過程無需重複,但這一段心理路程一定要走一遍。創始人之所以不夠相信接班人,不敢放手讓接班人做管理、下決策,有兩個原因不能忽視:一個是二代入行時間短,經驗不足,還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大業績讓創始人完全信任。即使像方太這樣著名企業的創始人茅理翔,還是提出了“看三年、幫三年、扶三年”的舉措。還有一個原因是創始人缺少寬容的“試錯”理念。創始人自己在創業的過程中經曆過很多痛苦和失敗,做了很多錯誤的決定,繞了很多彎路,但他們卻往往很難寬容地對待接班人的失誤。二代做錯某一件事,就會受到指責。這種現象我看了很多。因為創始人往往認為這個事情過去經驗是什麼,現在應該怎麼做,我都告訴你了,你還做錯的話,就不能原諒。而事實是,創始人完全用過去的經驗去指導不斷變化發展的狀況是行不通的。社會在不斷變化,新問題不斷出現,完全不做錯是不可能的。創始人自己就是在“試錯”的過程中前進的,但是不能容忍別人來“試錯”,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也是不明智的。當然應該理解,這其中蘊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某種愛和保護,但需要注意的是,正是這種愛和保護,可能會讓接班人失去諸多寶貴的鍛煉機會,延長他們成長為少帥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