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賜婚儀仗(1 / 1)

十日前,定誌尚未歸營,雁門城外卻迎來皇帝的宣旨儀仗。文思成開城跪接聖旨,自喧旨太監公鴨般的嗓中,文思成聽到皇帝說:“文愛卿忠君體國,為國鎮守邊塞,勞苦功高。有孝難盡,有家難回。朕深之愛卿與西陵郡主兩情相悅,此番文愛卿以少勝多,揚我國威,特賜愛卿速速回京與郡主結成百年佳偶,以慰軍心”。

之後有事三軍將士勞苦功高,如何獎勵雲雲文思成跪拜領旨,使人將宣旨太監引去偏帳休息。此時,三軍將士心中都暗自歡喜,自家文將軍少年入伍屢立奇功,深得先帝喜愛,自一屆布衣至皇家賜婚不過十五年。可文思成心中卻疑竇重生,先帝龍禦歸天不過三年,少帝不滿五歲,宮中大權盡落太後手中,外朝之上丞相譚餘獨攬大權,任人唯親。當初就是此二人聯手將自家擠出帝都,為何此番又賜婚於我?

文思成按下心頭疑惑走向偏帳,來到帳前朗聲道:“西北道撫遠大將軍文思成求見”,帳中又傳來一整不陰不陽的笑聲:“喲。。。文將軍見外了,奴才怎擔的起求見二字?將軍折煞奴才了”人未至,公鴨般的聲音早已漂至帳外。隨後從偏帳的陰影中移出一張煞白煞白的臉,文思成拱手道:“見過劉公公”。劉誌遠翹起蘭花指掩著嘴道:“都說將軍不用客氣了,快請進”。

二人進帳後分賓主落座,劉誌遠差人沏上熱茶,輕輕端起對文思成說道:“將軍久居邊塞,這上好的明前龍井可是不可多得啊!將軍嚐嚐?”文思成端起茶杯輕吖一口道:“果然溫潤淡雅,口有餘香”

劉誌遠輕笑道:“將軍喜歡就好!”,而後,二人似是各有心事,均低頭不語,久久的沉默之後文思成對劉至遠說道:“公公遠道而來,車馬勞頓本不該這般打擾,隻是不知公公此來,陛下是否有口禦帶給微臣?”劉誌遠端著茶杯輕撫著茶杯的邊緣,隻是看著文思成卻久而不語,文思成也隻是靜靜的端坐著。

許久後,劉誌遠道:“陛下雖年幼,卻也惦記邊疆戰事,臨來前陛下對奴才講,文將軍在邊塞抗擊蠻族,使得他與西陵姑姑的婚事一拖再拖,朕日夜思慮望他二人能早日成婚,隻是邊塞未定,文愛卿不能抽身還朝,隻是母後卻比朕還心急,已經將西陵姑姑接去永安宮了,就連朕都月餘未見了呢!”

文思成心中一震,西陵已被囚禁後宮了麼?劉誌遠又講:“將軍,將在外。還是多思慮如何退敵吧。灑家未到過這西北邊塞,還想多盤恒幾日,可好?”文思成起身對劉誌遠道:“公公,君命難違。本將明日便啟程歸京!”劉誌遠一愣,隨即說道:“好吧!將軍既然已下定決心,那灑家也不多言。隻是賜婚儀仗行程緩慢,這歸期隻怕。。。”

文思成心中大痛,皇家儀仗代表天家威嚴,不可能疾馳官道之上,這從西北返回帝都足要兩月有餘,到那時不知道她還要受多少苦。正暗自思量,卻見劉誌遠看著門外自己的親兵微笑不語。文思成大喜,抱拳道:“謝公公!”

劉誌遠還禮抱拳道:“不敢!自將軍在蒼山下以數百騎大破東蠻虛鄂城,燒其大軍糧草,解了先帝的蒼山之圍至今,將軍大小數百戰,逼退東蠻,滅大和,直破東蠻王城,迫使西北蠻族簽下昆山之盟,永不犯邊。年紀輕輕已是撫遠大將軍,若不是陛下龍禦歸天,東南四家王爺聯合叛亂,將軍被急調回京保京師滅反賊!這蠻荒五族又怎會死灰複燃?如今奸臣當道,陛下年幼,後宮幹政,民不聊生。譚賊目光短淺,隻是怕將軍軍威日盛,日後必是定國大將軍,位列三公分其權力,這此隻怕是他蠱惑太後,調將軍回京,這次將軍若是回歸,隻怕是要變成囚中之龍了!不如。。。”

文思成抬頭看著這個略有些猥瑣的太監,心中卻難以言與。劉誌遠猶豫片刻道:“不如將軍擁兵自重,以西北為根基,韜光養晦,終有一天清君測,還天下以朗朗乾坤!”

文思成心中大為感動,當今聖上年幼,斷不會說出那番話來,隻怕是借皇帝之口告訴自己西陵近況,而後勸解自己萬萬不可中了譚賊奸計,當下再無疑惑,起身對劉誌遠道:“謝公公良言相勸,但思成身為人臣,斷斷不可做出這大逆不道的事來。再者,西陵貴為金枝玉葉卻為我受苦良多,若將她至於深宮不顧,我何以為人啊!”

劉誌遠見他這般堅決,心中也頗感無奈,對其道:“將軍,至忠至情,果然大丈夫也,來人上酒,我要與將軍一醉方休!”文思成大笑道:“公公,此言差矣,上差來我西北喧旨,思成為軍中主將,怎可讓公公請酒?來人,上斧頭,讓公公看看這西北男兒的酒,烈是不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