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韋大英(1 / 2)

韋大英

一陣陣渾厚,雄壯的洪亮鍾聲,從山頂上漫布開來,像春風般撫過了群峰。

那山十分雄壯,名叫武關山,方圓有百餘十裏,高有萬丈。

那主峰的頂上,在嫋嫋盤旋的紫霧氣嵐間,建有一座龐大的道觀,剛才的鍾聲正是從道觀裏散發出來的,那觀前的正門大殿的正中央,有一塊朱紅大扁,其上,龍飛鳳舞,筆走龍蛇的寫著三個金色大字:武道觀。

武道觀位於武關山上,而武關山位於東勝神州傲來國境內。

武道觀,衣缽已經傳承了千餘載,向來香火鼎盛,受四方民眾膜拜,乃是傲來國一等一的修真問道的大宗門,自第一代開山祖師爺上清道人,在武關山上,開派立宗,播福於民,傳智於眾,問道修真以來,漸漸的開枝散葉,聲名始播於世間,在東勝神州三十餘國境內,廣為人知。

再加上,上清道人的後幾任繼任者,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代強似一代,這後幾任祖師的真念清德,更是長存於世,教化萬國,信眾香客,無以數計,布於寰宇。

現如今,在武道觀宗內,問道修身,煉丹養性,有德行的修士,就有三千餘眾,記錄在冊,而遊走世間,為蒼生祈福驅邪的弟子,更是數以萬計。

還有那些慕名而來問道求心的散修弟子,那就沒法統計了。

鍾聲像一道道,溫和,刺耳的驚雷,穿越過陡峭的峰巒,撫過茂盛的奇花異草,驚起了那體毛斑斕的珍禽奇獸。

不一時,鍾聲消失在了天地山間,聲聲傳道解惑的聲音也細細的從武道觀內,隱隱的散布開來,此時,武道觀內,正中央的武觀大殿裏,正密密麻麻的坐著一二千青衣弟子,大殿二旁的甬道走廊上也都布滿了人。

眾人,皆正襟直坐,寂寂無聲,全神貫注的聽祖師講道。

而坐在大殿內正中央蒲團上,一身紫衣,外披青冥紫雲袍,童顏鶴發的老者,正是武道觀第四代祖師,清玄道人。

那祖師輕動玉舌,調開金齒,聲如優美弦歌,語似落盤玉珠,聽得眾弟子心花怒放,有如醍醐灌頂。

講的無外乎是,正心定性,氣走玄門,煉丹打坐,禦物化氣的道家玄術,良久,那祖師的話聲剛落,一弟子,突然站了起來,對清玄祖師行了一個大禮,開口說道“師祖,弟子昔日浪蕩江湖,遊走世間數十餘國,足跡布於三大洲,行程數萬裏,一日,心智突然頓開,欲修身養性,延年益壽,於是,訪賢問道,始於修真,如今已三十餘年,在此三十餘年的參悟裏,弟子始終參透不了一個問題,還望吾師為弟子解惑”。

那祖師聞言,輕啟玉齒,朗朗說道“你有何疑惑,但說無妨”。

那弟子恭敬的應了一聲,開口問道“何為修真?還望師祖指點”。

“修真乃是順天應道,道法自然,須知,萬物皆有其靈性,得其性而用其靈,方可修悟道之真意,萬物之靈,皆乃天命,聖賢雲‘天命可乎?’,可也。於是,人命效法天命,道法自然,借物化氣,養心正性,以至天人合一,方可與萬物合為一體,得道成仙”。

清玄祖師話聲一落,那弟子也還有三分不明所以,頓了頓,又開口問道“師祖,這仙又有幾種?”

那祖師淡然一笑,說道“爾等修真問道,禦物定心,借氣正性,能足踏風雲,呼風喚雨,到底還難脫肉體凡胎,見識自然不能超脫物外,有此困惑,也是人之常情。混沌之初,聖人開天辟地,清者上升,是為天,濁者下墜,是為地,清濁分離,於是萬物始生,後,聖人女媧見世間寂寞,於是,捏泥造人,於是,就有了人與萬物的生死輪回,故此,世間方有五仙,是為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

清玄祖師的聲音,宛如陣陣甘雨玉露,一絲絲的穿透過大殿,越過建築群,飄飄搖搖的飄散天地群山之中。

在武關山東麵三百餘裏外的一片風景秀麗的山巒丘陵上,坐落著一個十餘戶人家的小村莊,村頭邊的一排柳樹下,有一座三四間青色瓦房的小院落,院子的中間,有一張石桌,石桌邊坐著一個滿臉頹廢,憂傷的少年,那少年看起來,也就十武六歲。

少年手中拿著一塊有些泛白的舊玉佩,那玉佩是一個黑白相並的雙魚圓形泛白玉片,十分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