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
胸悶是一種主觀感覺,即呼吸費力或氣不夠用。它可能是身體器官的功能性表現,也可能是人體發生疾病的最早症狀之一,病因不一樣,治療也不一樣,後果隨之也不一樣。症狀有輕有重,輕者若無其事;重者則覺得難受,似乎被石頭壓住胸膛,甚至發生呼吸困難等。
取穴
神門穴,心、耳尖、內分泌、腎、肺、皮質下等反射區。
按摩手法
1.清潔耳部後,由下向上輕揉耳廓5~8次,按摩力度要有滲透力,以局部有輕痛感為宜。
2.點揉心、神門反射區,逐漸用力按摩10~20次,以能耐受為度,雙耳交替按摩。
3.按揉耳尖、內分泌反射區3~5分鍾,反複3次,至有熱脹感為宜。
4.按揉腎、肺、皮質下反射區各3分鍾,按揉速度不宜過快。
5.用拇指和食指反複輕揉上述重點反射區5~10次,力度先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最後緩慢結束。
愛心小叮嚀
〔胸悶患者的注意事項〕
胸悶是心絞痛的主症之一,經常發生胸悶的患者一定要準備急救藥物,如硝酸甘油等。
嘔吐
嘔吐是消化係統常見症狀之一,主要是由胃失和降、氣逆於上所致。嘔吐發病時,食物或痰涎等由胃中上逆而出,胃內容物返入食管,經口吐出。嘔吐分為三個階段,即惡心、幹嘔和嘔吐,但有些嘔吐可無惡心或幹嘔的症狀。
取穴
神門穴,胃、脾、賁門、食道、交感、胰膽、肝、十二指腸、皮質下等反射區。
按摩手法
將萊菔子或王不留行子置於0.5厘米×0.5厘米的膠布中間,定準穴位,將置萊菔子的膠布對準穴位貼壓,每次選3~4個穴位,每天每穴按壓5次,每次按摩以局部有酸脹痛感為宜。可貼壓2~3天更換1次。夏季可1天更換1次,皮膚敏感者使用時應隨時觀察,如有不適應及時拿掉。用尖狀物點按以上反射區也可起到相同的作用。
愛心小叮嚀
〔緩解嘔吐的秘方〕
甘蔗汁1小杯,生薑汁1湯匙,混勻後加熱飲服,每日2次。適用於反胃吐食或幹嘔不止。
雞蛋2個,白糖5克,米醋100克,混勻煮沸,每日1次,用於止吐,效果明顯。
自汗、盜汗
不因外界環境影響,日間時時出汗,活動後甚者為自汗;睡時汗出,醒後汗止者為盜汗,又稱寢汗。
自汗、盜汗是由於陰陽失調、腠理不固,導致汗液外泄的病症。自汗主要屬肺部氣虛不固或營衛不和;盜汗屬陰虛火旺或心脾兩虧的心液不藏。自汗、盜汗者多內虛,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同時多鍛煉身體。
取穴
肺、腎、脾、胃、腎上腺、交感、皮質下等反射區。
按摩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