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六阿哥胤祚(1 / 2)

此時為清軍入關的第三十個年頭。這時節,中華大地,萬裏河山,盡在十萬滿清鐵騎縱橫之下。

如今的皇帝,為清聖祖康熙大帝。這位爺乃曆代少有之明君,八歲登基,先除奸臣鼇拜,肅清朝野,後又曆經三番之亂,掃清外患,至如今正是太平年景,可稱國泰民安,五穀豐登。

京城的三月總是陰雨連綿,就連紫禁城內也是冷得緊,然而太醫院醫正孫滿堂此刻卻滿頭的大汗,搭脈的兩根手指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顫抖了一下——床上那位小主子竟然已是去了!

突然,孫滿堂麵色一變,猛然直起身子。早已惶恐不安立在一旁的康熙帝妃子—德妃忙一迭聲地問道:“孫太醫,皇兒他怎樣了?怎樣了?”

“哎,主子贖罪,小臣實在是盡力了,六阿哥去了!”孫滿堂搖了搖頭,聲音低沉地回道。

“啊!”德妃如同被九天霹靂擊中一般全身顫抖起來,呆立良久,方發出一聲慘號,一頭撲向榻上錦被下那個瘦小的身軀。

“兒啊,你怎麼就這麼去了啊,這叫額娘怎麼活啊……”

德妃,即烏雅氏,出自滿古八旗,原本是皇後佟佳氏之侍女,頗有幾分容貌,後被康熙寵幸,康熙七年生四阿哥胤禎,但被皇後佟佳氏收養(皇後佟佳氏無子嗣,四阿哥胤禛即雍正帝),自幼便不在身邊,母子親情略等於無;康熙九年生胤祚,排行第六,因烏雅氏出生寒微,按清律需由其他妃子或宗人府撫養,然其天生體弱多病,康熙特旨由德妃親自撫養,也算是開了有清以來的先例,不料小六兒的病體撐到了康熙十四年三月終於撐不下去了,突如其來的一場高燒徹底泯滅了小六兒的生機。

這一邊烏雅氏哭得天昏地暗,驚動了上書房裏的康熙老爺子,匆匆地放下政事趕了過來。

“祚兒已經去了,你就不要傷心了,我過會通知大伴李德全來處理祚兒的後事!”

康熙皇帝風流無節製,後宮有品沒品的妃子不下數百,目下已經有了十幾個兒子,早年間也沒少經曆過幼子夭折的慘痛,自古天家無父子,康熙鐵青著臉看著撲倒在榻上的瘦弱少年,倒是沒有那麼多傷心,他安慰早已哭得不成聲調的烏雅氏,拂了一下袖子,轉身準備離開。

突然,榻上胤祚那瘦弱的身軀隔著層綢被輕輕地一陣顫動。一個輕微的呻吟聲在烏雅氏的抽泣聲中響起,“水、水……”

烏雅氏停止了抽泣,康熙僵住了已經轉到了一半的身子,滿屋子或是真傷心或是假慈悲的宮女、太監們也都停止了各自的哀聲,好一陣子,屋中隻有那個低低的呻吟在回響:“水、水……”

“孫醫正,快!快!快看看小六兒。”終究是康熙首先回過神來,一迭聲地下令正暗自有些惶恐的孫滿堂馬上為六阿哥把把脈。

太醫孫滿堂顧不得擦去滿頭的冷汗,幾個快步竄到榻前——說六阿哥已經死了的是他,可現在六阿哥卻還活著,往小了說,這是醫術不精的結果,免不了去職、挨板子的下場;往大了說,這就是欺君的大罪,夠得上抄家滅族的了。

孫老倌深吸了口氣,平穩一下有如撞鹿般的心跳伸出兩根瘦長而有力的手指,再次搭上了胤祚暴露在被外的蒼白手腕。

“恭喜皇上、恭喜德妃娘娘,小阿哥可算是挺過了這一道大關,燒已經退了,脈息雖然弱了些,但慢慢將養些時日也就無大礙了,小臣這就開幾副藥給小阿哥調養一番。”

孫老倌這次終於報出了一件欣喜的事情。

“好、好,快去,快去!”康熙乍一聽小六兒沒事了,龍顏大樂,也顧不得追究孫滿堂的欺君之罪,忙不迭地令其速去開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