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為了控製人口流動,防止敵特和不法分子進行破壞,旅大公安總局於1947年1月7日發布通令,頒發了通行證。強調,凡出入旅大地區者必須持通行證,以避免在檢查中發生該放行不放行、不該放行的卻放行等混亂現象,對發放通行證的權限、使用日期、範圍、禁運物資和檢查項目以及出人境人員的檢查管理工作作了明確的規定。為減少遼南地區人民政府機關人員和人民群眾進入境內的麻煩,規定:"1、凡遼南人民群眾有區級政府機關(非國民政府),軍隊有連以上機關(軍人不準著軍裝人境)發給之通行證,隻要蘇方不幹涉,檢查站應準其通行。2、對邊境地區的群眾,為了解決出人難題,由當地村級政府、群眾團體開具證明,邊防檢查機關確認無政治問題,進境在崗卡附近地區辦理正當事務者,可允許入境。”當年雨晴從沈陽逃回來的時候,麵對近在咫尺的喬家店卻回不去,讀者就不難理解她的命運會因為一張通行證而徹底改變。在這條特殊的
“邊境線”上,雨晴認識了月琴,認識了祁驥,認識了庫切,她認識這些人的唯一動力就是那張能讓她回家的通行證。
苗月和是山林隊的,嚴格地說是抗日的“土匪”,在遼南地區眾多的山林隊裏有許多楊靖宇部隊的友軍,這些隊伍完全歸共產黨領導有些言過其實,應該是受共產黨的影響更準確些。解放後,旅大市金縣公安局就開展了清除漢奸運動,其中一項就是清查土匪山林隊成員。我父親當時是辦案民鼇,他曾經回憶說,遼南的山林隊絕大多數都在安東投降了,後來這些人卷人了國共內戰。少數一些人回到家鄉,在後來的運動中受到無情打擊。苗月和的性質應該比叛徒較輕,屬於脫離組織。他後來去了蘇聯,加人了蘇軍88特別旅(周保中為旅長),後隨蘇軍進入東北,其骨幹成員被分配到各個城市擔任鼇備區副司令。苗月和的悲劇是欲蓋彌彰,他不敢正視自己的汙點,結果在錯誤的深淵裏越滑越深。在那段曆史中,這樣的悲劇還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小時候,家鄉的街上就有一個掌鞋的,據說他就是個抗聯逃兵,連我這樣的小孩子都會對他不屑一顧。
從醞釀到寫作,這部書花費了六年時間.原計劃采用另外一種敘述語言。而.當主要人物成型以後,我發現應該老老實實地用傳統的方式來寫。至於敘述和敘事方式的優劣比較,那就是評論家的事了。
我要感謝家人在我創作期間給予的支持,沒有他們的傾力支持,這本書很難如期完成;感謝中國作家協會對本書的重視;感謝遼寧作家協會;感謝大連作家協會。要感謝的很多,我會銘記在心的。
此書寫作過程中,我的父親不幸去世。他老人家去世前半年,本書的初稿完成,我得以騰出精力和兄嫂們陪伴在老人家的床前。現在回想起來,百感交集。書中有許多父親提供的珍貴資料,這裏要向他老人家表示感謝,願他在天之靈安息。
於永鐸
2010年9月16日
悲情東北
於永鐸著